"吃亏就是占便宜"——这话对吗?


“吃亏就是占便宜”,其理何在?

01

最近几次听到这么一句话——吃亏就是占便宜,琢磨了半天不知其要,挺绕的!

欲探其究竟,在网上查了一下,原来是北大校长在2017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这里姑且称之为演讲,而不是讲话,讲话是领导的专用词,我不认为校长就是领导!

北大是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最高学府,其校长的演讲应该充满思想性,虽不能振聋发聩,起码也要掷地有声。

“吃亏就是占便宜”,其义为何?其理何在?


常人理解,“吃亏”或“占便宜”都不含褒义。

如果“吃亏”等价于“占便宜”,那么“公平”何在?

为什么要远离“公平”之真理,而去絮叨一些俗不可耐的东西。

“吃亏”或“占便宜”都不是文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公平、正义才是人间正道。



为什么老实人理应吃亏?

02

“吃亏”代表弱势,“占便宜”代表强势,有人吃亏,就有人占便宜。

为什么要占别人便宜?为什么老实人理应吃亏?吃亏之人令人同情,占便宜之人使人厌恶。

不知从何时开始,吃亏的老实人成了鄙视的对象,而占便宜的奸诈之人反倒令人羡慕!

子曰:“过犹不及”,任何事情“做过头”和“达不到”是一样的。我们不想占别人的便宜,也不愿意老吃亏,我们只需要公平的待遇!


这句话可能是由“吃亏是福”演绎而来,可本意并不相同。

“吃亏是福”有佛教修行的意味,是佛教义理的通俗化,教化人们要多行善事,少计较名利得失。

修桥补路,乐施好善,必有福报,这是佛教之要义。古人特别讲究和气与礼让,安徽桐城有个“六尺巷”,有一段礼让的典故。

著名的“让墙诗”就出于此:“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礼让”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而“和气”更是处世之最高境界。以“礼让”换来“和气”,这可能就是“吃亏是福”的本义吧!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03

“吃亏就是占便宜”降低了社会的认知境界,很容易产生价值取向的混乱,对廊清社会风气毫无益处。

不让老实人吃亏,是社会公平的体现,正当的劳动所得是天经地义的。

在道德蔚然成风的社会里,付出必有回报,吃点亏也没什么关系,因为得与失最终是公平的。

如果在道德缺失世风不古的环境下,由于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吃亏”必然助长更多的人“占便宜”,善意反而助长了恶意。

忍让成了妥协,不讲理反而有理,逐渐的社会公平将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人们应该共同营造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摒弃圆滑处世投机取巧的世俗价值。

社会处处诚信而公平,也就没有什么“吃亏”和“占便宜”,有的只是礼让谦逊和无私奉献。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是孔子的价值观,与老子的“以德报怨”截然不同。“以德报怨”太过于苛求,“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才是一种公正的善恶是非标准。

用适当的惩罚去惩戒“恶”的东西,用美德去回报“善”的东西。德法相依,法律惩戒与道德感化相结合,社会才有公平正义。



先生之志,山高水长!

04

北京大学培养引领社会潮流的人才,其抱负远大,志趣非凡,而非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

在毕业之际,应该倡导北大学子,树立奉献社会的远大理想,为社会的公平正义而不懈努力。

校长的演讲应该充满真理的光辉,触及学子们的灵魂深处,晓谕其所担负的使命。

“吃亏就是占便宜”这么一句话,充斥世俗功利之义,满怀浅薄算计之心,看不出有何宏阔深远之思想性。


回溯到上世纪初,大师们的至理名言犹在耳边。

清华校长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谓之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北大校长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浙大校长竺可桢“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北大校长胡适“教育是给人戴了一副有光的眼睛,能明白观察,不是给人身一件锦绣的衣服,在人前夸耀。”

这些远去的校长们,讲得更多是“大师、思想、精神与教育”,照亮了学子们的精神世界,启迪着学子们的心灵境界。

这时又想起了范仲淹的那段话:“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志,山高水长。”


大学是神圣的殿堂,高雅而圣洁,不能掺杂污秽,不能随波逐流。

大学是思想的摇篮,高远而奔放,唯求独立自由,唯求真理正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吃亏就是占便宜"——这话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