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通往“巨人”之路

我们常说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仔细想来,这句话其实也在问我们几个问题。

第一,巨人在哪?

第二,怎么爬到巨人身上?

第三,怎么才能站到他的肩膀上?

第四,站到他肩膀上后,我们会看到什么?

而这句话中的“巨人”,无外乎一点,就是“知识”,那是人类的一颗宝石,凝结了无数智慧,超越一切物品的存在。

今天我们就带着问题出发,讨论下这个“巨人”。


第一,巨人在哪?

巨人身处历史的长河中,他的身躯由无数智者凝聚一生的经验搭建。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书本中、网络里找到它的影子,每个人都为它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去学习,你就能看到“巨人”。


第二,怎么爬到巨人身上?

先不求甚解,直接“复制”是最快的捷径。比如上学时我们学习1+1=2,并不用通过数学原理来证明这个推论,只要“复制”算法,直接学习前人的经验就可以了,不必理解其因果结构。

再比如生活中我们健身、演讲,都可以复制他人成功的经历。

健身,我们只要“复制”教练塑身的经验,不断地锻炼,调整饮食,就能练出理想的身材。

演讲,我们只要“复制”大咖的行为,不断登台,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发挥就会越来越好。

但要注意促使别人成功的客观原因不能复制,比如阿里巴巴崛起的互联网时代初期,已经不可能重来。

通过“复制”我们离“巨人”越来越近,甚至可以开始爬到巨人身上。


第三,怎么才能站到他的肩膀上?

从原始经验中“挖掘”启示、掌握原理,并在行动中不断“更新”其理念,是有效的方法。

比如大家最开始都以为地球是方的,很多人直接“复制”了这个理念。但经过“深挖”,发现并没有人看到地球的边界,相反我们可以从世界一端到另一端,如此循环,其实地球是圆的。所以在现实行动中,我们“更新”了这个理念。找到了人类在历史上的重大突破。

反观生活中,当我们“健身”的效果并不理想,是否可以“深挖”下哪个动作,锻炼哪块肌肉,原理是什么。或者学习一下营养学,真正的了解人体,更好的调整饮食结构。

在这其中,你可能会有自己新的理论产生,能够研究出更有锻炼效果的动作和饮食搭配的菜单。

演讲也是同理,“深挖”别人的逻辑框架,语言结构,在行动中加入自己的演讲风格,调整自己的表达层次,你就可能会“更新”演讲原有的方法和理念,找到新的切入点。

这时,你也就学会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当然,我们可以把某个行业或者领域看成一个“小巨人”,更有利于在攀登中得到满足。

而凝结人类智慧的“巨人”,是每个人能被历史铭记的终极目标。


第四,站到他肩膀上后,我们会看到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就需要你来回答我。

通过不求甚解,“复制”成功路径;再深度“挖掘”,掌握其原理;最后在行动中,“更新”其理念。

“巨人”需要我们一生去追求,但当你有能力站在“小巨人”肩膀上时。

你,看到的是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感悟:通往“巨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