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楼古宅风雨录(二)

【踏遍海陆丰,唱响红海湾】系列

系列更多内容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hy--linyin或轻按下面二唯码,获取新资讯。

大楼古宅风雨录(二)_第1张图片


大楼古宅风雨录(二)_第2张图片
陆丰市潭西镇大楼村

(二)          乐善好施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岭南置郡县。海丰地属南海郡。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置东官郡,从博罗县析置海丰县,海丰县属东官郡。

北宋(公元960~1127),海丰隶属广南东路惠州。

熙宁年间(1068~1077),海丰设八都保(后简称“都”),即兴贤都、石塘都、金锡都、杨安都、坊廓都、石帆都、吉康都、龙溪都。

明朝初始,开启世运,在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洪武之治”下,万事俱兴,潭涌圩中及田园山林处,增加了很多参差交错的瓦房,居住的人口日益增多。

明万历初期的坊廓都,潭涌一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良田千顷,一望无际,多为潭涌林氏世代相传的粮地。

至万历后期,盛世不再,但若又逢天年不就,及灾害连连时,经常有邻里村人,日无三餐可继;生老病死,却殁无可葬。

林可盛生性慷慨,敦亲睦邻,每逢族内之事,必将尽力献资相助,曾首倡捐资建造海丰尊经阁 。

此时他站立在二层楼下的天井前,斜阳已西斜,余晖映射在高墙大院上内,晚霞如血。

“老爷,今年凶年饥岁,很多人田地收成不好,颗粒无收。而且村里又有人因病无药可医走了,但因家贫至今尚未能入葬”。

林可盛听闻着这些话,其实他外出时,多少也知道了一些情况,恻隐之心顿起,湿泪盈眶。

“你们先到帐房支取些许银票,让逝者先入士为安吧。家中无衣无粮者每人酌量给点银票,再让管家打开咱家粮仓,赈济给饥民,每人先领一包大米回家,好歹可度过灾情……”。

海丰县令郭咸和闻之,慨叹:“林孝廉慈悲为怀,慷慨解囊,施济罔倦,资民为乐,其谊天日可表。其人其事,尔等可为其建造牌坊,广为传扬,吾亲为之撰记 ”。

是夜,郭知县挑灯夜烛,翌日清晨,《孝廉茂亭公乐施牌记》已呈现在众人面前。

“让县里精巧工匠挑块好石,镌刻好了,立送林家……”

              《孝廉茂亭公乐施牌记》

潭阳网埔一带绿野,林族世传粮地也。东连伽宁庵,西附东关市,北山南海,巨观胜况莫美于斯。国朝启运,民居环集,户口频滋,但生乐化国,实殁苦无堆。

孝廉林君讳可盛,乐善好施,捐镪买受,施为义冢。众人称善行,乡邻喜获葬所。呈为幽明佩德,恳锡颂言立石垂远事。余闻孝廉躬行笃实,孝友无閒,家庭禀赋恬熙,焚券遍推闾里,阅兹呈,君子哉若人、善德哉若人若夫。分人以财,惠僅一時,归人于土,泽贻累世。立石垂远,固其宜也!因为之记曰:

缅彼都埜、平直康庄、四周广莫、宿草苍苍。凡启窀穸、神魂安祥,问畴主管、林君输粮。义捐施众、德不可忘,立石纪颂,后裔其昌。

赐进士第文林郎知海丰县事加三级

郭咸和撰

龙飞万历三十二年甲辰岁孟春吉立

当精心镌刻的石碑送临大楼村时, 路道洒水抑尘,锣鼓喧天,村民皆拥立迎接……。

“天嫉英才”,其辞逝前一天,夜晚墨蓝的银河中,有殒星一闪即逝,堕落于大楼村后,树丛中光芒一片,不久间才渐渐熄灭……

时人称异之,士多为哀悼…… (未完待续)


根据历史题材编写,叁阅《海丰县志》《陆丰县志》。                  

(文章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大楼古宅风雨录(二)_第3张图片
大楼村二层楼


大楼古宅风雨录(二)_第4张图片
大楼村后山坡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楼古宅风雨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