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朱元璋》第二十六章:关闭与输赢

第二十六章:关闭与输赢

历史知识导读:

【导读1】历史记载: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向其子孙提出告诫:“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简而言之:无论如何都不划算。

【导读2历史记载:朱元璋在《皇明祖训》告诫子孙:“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之战功,无故兴兵,杀伤人命,切记不可”,并将朝鲜、日本、安南、真腊、占城、爪哇等国列入不征国,所熟悉者基本上局限于亚洲地区,对亚洲之外的世界就知之甚少。

【导读3历史记载:明朝初期,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最为密切,洪武时期规定:琉球,占城等国来进行“朝贡贸易”就“任其时至入贡”,后来慢慢随着随着打击走私,逐渐取消各地的市舶司(对外贸易管理部门),最终慢慢形成一种“只朝贡,不贸易”的格局。

【导读4历史记载:洪武时期开始,政府屡次下令民间入海“通番”,“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使得当时的中国和东南亚的商业不能正常开展。

【导读5历史记载:唐宋元都是世界性帝国,从海外贸易中获得巨大的财富,但明朝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措施,非但不准国人出海,对外国进行“朝贡贸易”的数量也限制得极低。

 

  我关起了大门,一种自信的无奈。

  因为一眼望去,周边全是穷亲戚,都想占我便宜,谁愿开门?

  外面的地方,我不太熟悉,我没有去过,也没有兴趣。

  对于一个出身的朝代,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我面临的是一个百废待兴,千疮百孔的破烂场面,经历过如此多年长时间的战乱,换做任何一个领导者,首要的任务一定是稳定下来,让老百姓喘口气,而不是再去做我们已经非常吃力的事情。先求保命,再求发展。命都保不住,谈起来一切都是空谈,都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关起门来,让一切稳定下来,沉淀下来,也是我们应该面对的首要任务。至于将来是否要打开,何时打开,只有将来再看。

  我内心是趋于关闭的,因为我的内心有一种自信式的满足,我认为这块土地物产丰富,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一个人为什么会有对外扩张的野心和动机?

  是处于对自身的自信,还是不自信?

  假如是一种自信,那么是处于什么动机呢?

  是自身的欲望?一种务必要展现自己强大自信的欲望?

  什么是欲望的根源呢?

  是内心不满足感的亟待填充?还是内心已有满足感的亟待释放呢?

  欲望的根源一定源自于自我内心与他人的比较,只有比较才知道自己的真实:是一种缺乏,还是一种自满?欲望就自然会依据自己的真实,而表现出来:是选择释放,亦或是选择填充。

  我不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我也一直没有雄才伟略的伟人欲望,我只是一个从底层通过长期的摸爬滚打,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家业的奋斗者。没有傲人的背景,也没有自吹自擂的资本,唯有这份来之不易的家业,需要用心守护。

  我是一个内心有自知之明的人,尽管有时也会有些小小的虚荣之心,但那也应该是一个正常人该有的心理状态。客观地认为,自己还是可以在绝大多数状态下,保持自己的这份自知之明,不会不切实际地想入非非。

  我没有纵横四海,魏武挥鞭的英雄之大气概,也没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悲天怜悯之大情怀。我只有勤奋踏实地治家治国的小心翼翼。

  很多人会羡慕唐宋的辉煌与大气,认为我们应该崇尚那个朝代,展现给外界的胸怀与霸气。或许这的确是多数人的正常心态吧!谁不想扬眉吐气?谁不想霸气侧漏?谁不想傲视群雄?谁不想一览众山小?但这或许有时只是美妙的幻想,幻想不同于现实。

  我也羡慕唐宗宋祖的大气磅礴,或许他们的出身和眼界,甚至见识都要强我千百倍。可我出身赤贫,目不识丁,敢问那些批判的人,每天假想的人,是否有过我这种坎坷的类似经历?是否在内心认可一切都来之不易的这种确定?现实中的挥金如土,亦或舌战群儒,都是需要实力与资本的,不是想如何就会如何的。

  没有实力与资本,是根本无法坐稳头把交椅的。那只会是一种死要面子,内心奔溃的遭罪而已,撑不长,也活不久。

  一个领导者的见识,眼界以及经历确定可以决定很多东西。至少以我自知的知识,眼界与经历,我选择关闭。因为我内心认可现在的阶段,作为一个农业主导的国家,没有必要。至于将来,我不知道。

  凡事的改变,都需要时间和动机。

  人的眼界高低,见识深浅,以及心胸的宽窄,都是和他的出身和经历密不可分的。我从小经历的就是贫穷与苦难,缺衣少食,流离失所,获得最多的就是别人的白眼,鄙视,以及厌恶。我必然会对已经获得的任何东西,都会加倍地呵护与珍惜,加倍地精打细算,加倍地深思熟虑。内心特别害怕输掉已经得到的东西。或许很多人会认为:反正我之前都是一无所有,即便输掉又能如何?大不了重头再来。我们先姑且不谈有没有机会可以重头再来,我们只是想想自己心理上的落差变化会有多大?是否是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说类似这种话的,通常是那些自己在没有真正赢到之前的豪言壮语,亦或是胡言乱语。因为没有真正的大赢家会去豪赌。人生最为痛苦的,肯定不是一无所有的时候,肯定也不是志得意满的时候,应该是从志得意满回归到一无所有的时候。这种失去的痛苦,远比得到或者从未得到,要令人更加地难以接受。

  贫穷的出身,导致在我的内心中做任何事情都会怕输。怕输的心态,才是约束自己一切行为的基础。没有的时候怕得不到,得到的时候怕失去,这才是人心的通病。一无所有的时候,聪明的人反而是愿意分享的,因为我想得到更多;或者更确切的说,自己能够分享的东西也不多,而且也未必是自己的。一旦拥有后,再将自己确定的东西分享出来,或许内心就不再会那么地爽快了。

  人的一生总有两大难点:赢不起和输不起。能够真正做到赢得起也输得起的人并不多,洒脱对于我们多数人而言,是个蛮难的境界。譬如隋炀帝杨广,在我心中这是一个,虽然他是个反面教材,失败的案例。但至少在他个人的人生方面,的确是一个赢得起,输得起的人。赢的时候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输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接受一切的后果。没有抱怨,只有对自己的内心坦诚。或许这和他的出身与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从小就锦衣玉食,一呼百应,得到的容易,失去的也无所谓,这是我这种人永远无法想像和比较的。所以我与他们的行事方式自然从根本上就会有天差地别,我比他们的优势,在于我更加地懂得珍惜,懂得脚踏实地,更懂得该有的自知之明。

  我羡慕别人的大气磅礴,但我做不到。

  我羡慕别人的视野开阔,但我做不到。

  我羡慕别人的无畏输赢,但我做不到。

  我只做我自己能做到的。即便再好的优点,假使我做不到,于我而言,就不是优点,只是心中的一种羡慕而已。不必纠结,不必沉迷,不必委曲求全。

  明知做不到,却要刻意为之,最终或许只会自己的一种自寻的烦恼与痛苦,这种行为也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闭关修炼,我并不认为有何不妥,或者有着骇人的危害,有时是在需要修养生息的时期该有的选择。

  人存活的第一步,绝对不是耀武扬威,而是吃饱穿暖。

  我对当下的思考与人质,就是来源于我自己的出身与经历,给予我的视野与见识,而非其它。因为每个人的出身与经历有着千差万别,尽量不要强硬地比长比短,比优比劣。能活在当下,才是生存的强者,而非活在话下。

  你说的,都是你的应该。

  我活的,都是我的应该。

  你的应该都是完美,我的应该却是实际。

  你的应该不是我的应该,因为我们根本不是一回事情。

                <本章终结>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不是朱元璋》第二十六章:关闭与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