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谬误”:人们在思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的推理形式。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想和推理的艺术,逻辑思维就是用正确的推理方式思考问题,因此,了解错误的推理形式有助于我们更深的了解正确思考的姿势,也有助于我们面对错误推理时不受其误导。
诉诸人身的谬误(the ad hominem fallacy)是推理错误中最常见的一种,如果一个人在驳斥某人观点和结论时,忽略论证本身,而故意去攻击提出该观点的人或此人代表的团体,那么就犯了这个谬误,例如:“你一个刚出狱劳改犯,你说的话谁会信啊!!”“你一个初中文化的农民,妄谈引力波,你省省吧!”(这是前几年一个综艺节目众嘉宾对一个上台圆梦的民间科学家的点评,最后“引力波”的提出让该视频重新走红打脸众嘉宾,当时他们就是犯了人身攻击的谬误,不去论证研究“引力波”本身,而是通过“一个初中文化的农民”得出论点“你研究的引力波不靠谱,在妄谈”)。
想想我们自己在生活中对待家人,工作中对待同事,学习中对待讨论,网络讨论中对待对方网友提出来的观点,总是或多或少的在语言上和思想上犯各种谬误,而人身攻击谬误是我们最容易犯得一种错误:指向讨论问题的人,而不是问题本身,也就是所谓的“对人不对事”,它常常有下面几种形式:
①侮辱性人身攻击:
“某某有如此不良的品性,因此,他的断言(信念、观点、理论和建议)是不对的,是要驳倒的。”
如:你平时一本书都看不完一点学习能力都没有,你说明朝有好皇帝这个观点怎么可能对?
②自相矛盾型人身攻击:
“某某之前是那样的,现在他又说可以这样,他的观点不可信。”
如:小红之前每天熬夜那么严重,现在她提出要保证睡眠,早起学习效率高,这个方法不行的,我才不信呢!
③ 背景式的人身攻击:又称之为“因人废言式人身攻击”
“某某是个.......,所以他说的这些何其可笑!!!”
如:上文提到的那两个例句,“劳改犯”和“初中文化的农民”
④投毒于井:提前在井里下毒,人们知道了就不喝水了。
如“他是支持与日本人民友好相处的。”受众听到这个观点之后,就会想:“这是个卖国贼,汉奸!”于是,这个人再说什么都不会采信。
⑤特殊的诉诸人身,也叫“诉诸虚伪”:“你也这样,你有什么资格说我?”最常见的语言就是“你也一样!!”
平时生活中我们怎么避免“人身攻击谬误”呢?它可以应用在日常的各种沟通、讨论、谈判、辩论、协商过程中,不去犯“人身攻击”的错误推理,也用于自己被“人身攻击”时的情绪管理,不至于因为遭受攻击而跑题,去反唇相讥,改为讨论那个被攻击的话题,而使得自己进行了一次无效的沟通和对话。
一、清空:讨论问题时,抛开对讨论人或讨论对象的固有成见,只讨论事实本身;
二、反馈:向对方指出“你在侮辱人”,然后客气地请他回到问题或事实本身来,用一句“你认为我的话怎么样?”;
三、认可:承认(但不是曲意奉迎)对方的优点,有时对于“你也一样”的回应,要主动承认对方说的对,但是,鼓励他回到讨论本身,让对方评价刚才的观点是否正确,而不是因为我也一样,所以我说的这个观点就错了;
四、分离:当对方还是以人身攻击作为聚焦点,我们劝对方也劝自己把人和观点分开,引导对方别讨论人,只讨论事情和观点。
【参考阅读】
片段选自《神逻辑》(美)阿里阿莫萨维P.40
人身攻击
人身攻击谬误来自拉丁语ad hominem,意为“针对人”。通过攻击一个人本身而不是攻击其论点,以转移讨论话题,最终达到诋毁其论点的目的。例如:“你又不是历史学家,干吗不待在你自己的地盘?”某人不是历史学家的事实对其论点的价值没有影响(我们不能说历史学家以外的任何人对该领域的观点就自动是错的),因此它对强化攻击者的立场没有用处。
这种类型的人身攻击被称为“侮辱性人身攻击”。还有一种叫“处境类人身攻击”,即,用愤世嫉俗的眼光去攻击论证人,通常,是对他们的动机作出评判。例如:“你又不是真正关心降低城市犯罪率;你只是想要人们投票给你。”即使某人将因他人接受其论点而受益,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一定是错的。
人身攻击有时也通过“你也一样”的指责来成功转移话题。例如,约輸说:“这家伙肯定是错的,因为他没有诚信,只管问问他上一次为什么被解雇。”杰克则说“那你上次私吞奖金的事又怎么说?”由此,讨论完全偏离了轨道。但即便如此,在某些情形下依然可以正当地质疑一个人的信誉,例如在审判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