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配置开放时段二期优化产品设计

教师开放配置时段功能,让教师在微信服务号上自己配置授课时段(根据教师种类、孕期哺乳期等情况决定配置规则)。对教师而言,可以灵活、移动化办公,利用碎片时间操作,自己灵活配置授课时段。对排课部学科部等负责人而言,通过规则,可以便于管理教师的授课时间段,还可以方便统计分析数据。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功能上线两月有余,本人全程参与第一期(秋季教师时段配置)的研发工作,对项目有很深的了解。希望能够承担此功能第二期的产品设计与优化工作。

这款产品我对它做出了如下分析:


用户:授课教师(全职、兼职、专职、职能)

需求:真实,刚需,高频

使用场景:教师给自己开放授课时段(受一定规则限制)


这款产品属于典型的“客户-用户”二元分离。产品的客户是业务方(也就是相关负责部门的领导),而真正使用的用户是授课教师们。这就需要在产品价值和用户体验上做出一定权衡和取舍。

1.需求收集


秋季教师时段配置上线后,取得了一定的认可,也存在许多问题。我希望获取用户的反馈,所以加入了“教师秋季时段配置”微信群,直接获取使用者(教师)和EP提供的第一手反馈信息,并加以汇总整理。

客户的需求相对是“二手需求”,我主要是与产品人员沟通交流得到业务方提出的关于第二期教师时段配置(寒、春两季)的需求。我将客户和用户的需求汇总,整理成一份需求列表,如下(列表不完整,因有些需求我还不太了解,有待与业务方进一步沟通后再继续整理):


教师配置开放时段二期优化产品设计_第1张图片

通过需求收集,我发现业务方提出的基本是功能型需求,也就是新增加功能去实现新的需求或优化。而真正的用户使用者,提出的都是非功能需求,也就是对产品的易用性提出了质疑,由于产品设计不合理之处,使用户体验并不理想。

下面简单解释一下产品KANO模型权重:

教师配置开放时段二期优化产品设计_第2张图片

KANO 模型是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 Kano)发明的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有用工具,以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为基础,体现了产品性能和用户满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根据不同类型的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狩野教授将产品服务的质量特性分为五类:

基本(必备)型需求——Must-beQuality/ Basic Quality、期望(一元)型需求——One-dimensional Quality/ Performance Quality、兴奋(魅力)型需求—Attractive Quality/ Excitement Quality、无差异型需求——Indifferent Quality/Neutral Quality、反向(逆向)型需求——Reverse Quality,亦可以将 'Quality' 翻译成“质量”或“品质”。

前三种需求(最主要最常见)根据绩效指标分类就是必备因素、期待因素和激励因素。


必备因素:不完成满意度会下降,完成了满意度不会上升

期待因素:不完成满意度会下降,完成了满意度会上升

魅力因素:不完成满意度不会下降,完成了满意度会上升


我根据KANO模型,对需求列表中的需求也逐一做出了定位(当然这个定位还需要后期通过用户反馈来修正)

2.需求分析

简单说一下我采用的“Y”字形分析理论。


教师配置开放时段二期优化产品设计_第3张图片

产品需求程可以形象化为“Y”,“需求分析”的过程就是经历图中的“1 –> 2 — >3”,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功能”。

“Y”的越上面越是解决方案,越下面越是背后的目的。“1-用户需求”,大多表现为用户的解决方案,往往是不好的,但好的“3-产品功能”一定是从用户需求转化而来,而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所以说,“听不听用户”都是一个意思,更准确的说法是“听用户的,但不要照着做”。同时,也不要误解“创造需求”,你创造的只能是满足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产品功能,而不是用户需求。

1–>2,通过问“Why”,逐步归纳,2–>3,通过问“How”,逐步演绎。过程中都要用到各种辅助信息,比如数据、竞品、行业等。

把“2-产品需求”追溯到“4-马斯洛需求”的过程是可选的,画为虚线,只是为了这个理论的完备,如果感兴趣,每个产品需求总能挖到马斯洛的层面。

需求采集之后,我采取上述理论,对需求逐一做了分析,并将结论也汇总进入之前的需求列表里。我以需求列表里编号2的需求为例,做出解释,因为需求2是用户两月来反应最强烈的高频痛点。

解决教师所提配置都合规,却未配置成功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我从微信群里收集到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一个高频痛点。我对这个高频痛点需求,做出了如下分析。


教师配置开放时段二期优化产品设计_第4张图片

基于我的分析,初步得出了结论“用户混淆了合规与配置完成这两个状态,这是产品的一个重大漏洞。这背后深层次是用户希望全面、真实了解自己当前配置状态的需求”(马斯洛需求理论里的第二层,安全需求)。我在后面的产品设计里,就考虑了这点因素进去。

其余的需求也是按着这个思路与去分析的,不一一赘述。

3.产品设计

基于我目前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需求,我做出了一个简要的产品原型(请点击墨刀的链接)。

a.进入教师时段配置首页,是学期选择页,如下图。


教师配置开放时段二期优化产品设计_第5张图片

主要解决需求1::对不同学期分别配置。从当前日期所在学期开始(2016年秋季),一直向后显示需配置的学期(2017年寒、2017年春)

也解决需求2:从学期维度上,让用户直接看到配置的状态。状态为两类:已配置完成未配置。已配置完成又分两个小类(配置完成,配置完成后又改动了)。这样用户在首页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配置状况。避免出现忘记提交配置这种情况。

b.进入配置界面后,将先进入配置总览页面。


教师配置开放时段二期优化产品设计_第6张图片

之前的产品是先进入学期的第一周,直接去配置。而配置总览在页面右下角,点击进入(一个二级页面,浮层)。

我将配置总览页面提到了外面,好处如下:

1、本学期内的情况一目了然(有多少周,每周日期,目前配置状态);

2、如只想修改特定周,可直接点击进入,不必从第一周跳转。且如果只有黄色对勾(即配置合规只是未提交),可以直接在下面点击配置完成,符合互联网产品极简的设计思路;

3、加入了新的状态机,放弃了原有的只用合规与否判定的方式,这个主要是解决需求2,下面重点分析

原先产品在总览页面,采取维度是每周配置是否合规。合规是绿色的对勾,不合规是红色叉。但这就混淆了一个概念,本周配置合规了,不等于你提交了。而对于用户(教师),他不熟悉你的系统,配置完成后看到全是绿色对勾,就认为一切ok了,于是就该干嘛干嘛去了,实际他没有提交配置,结果导致报课时出了问题...这也就是需求2高频痛点的问题根源所在。

为了解决这个高频痛点,我在这个页面改良了状态机,新的状态机里有四种状态

未配置(空着,啥也不显示):刚进来,啥也没配置

配置不合规(红色叉):配置了,但是不合规(那自然也提交不了)

配置合规(黄色对勾):配置了,也合规了(但还没提交)

配置完成(绿色对勾):配置了,也合规了,也提交了。ok

状态机转移图,见下图


教师配置开放时段二期优化产品设计_第7张图片

这里我参考了著名经典《情感化设计》里的元素,用颜色+图形来表述一个信号。

红黄绿本是红绿灯三原色,勾叉则代表对错。

配置完成是绿色对勾,表示状态正确可以通行;

配置合规是黄色对勾,表示状态正确了,但是你还没通行呢(黄灯),处于准备状态,等通行了就ok了;

配置不合规是红色叉,表示状态是错的,自然也不允许你通行。

这样一来,当用户再次看到满屏绿色对勾时,那就一定是真正的配置完成生效了。不会再出现需求2那种高频痛点了。如果出现了配置正确但忘记提交的情况,就会如图出现黄色对勾,用户一目了然就知道自己没提交了。

c.点击单周进入单周配置页面


教师配置开放时段二期优化产品设计_第8张图片

如果本页配置不合规(点击红色叉的周),会在页面上端提示不合规的具体情况(主要解决需求3)

此外,本页面改良了周与周之间的切换机制,放弃月和月之间切换的模式,采取下拉周切换的方式,下拉框中提示周的日期范围和当前状态,这种做法直观且快捷,能提升用户体验。(我参考了超级课程表、课程格子这两款课表领域的大佬,竞品分析以后有时间会写)


d.点击配置完成,若有问题提示


教师配置开放时段二期优化产品设计_第9张图片

之前的提示话术,是“老师,您的时段配置有问题,不妨去【配置总览】中看看”。只告诉你有问题,这个信息量小,且不直观。我加入了信息,就是老师你的配置时段到底有什么问题,很直观量化了你的问题所在,进入配置总览后你能清晰看到2个红色叉子的周,1个未配置的周,那直接解决问题去就好了。如果没有这个话术,用户可能解决了那2周配置有误的,又没看到还有一周没配置,又去点击配置完成了(也解决需求3)

其余我没有讲到的部分,沿用现有的逻辑就可以。我后面会补充完善这些原型和PRD文档。

目前还不完整,一则我时间有限,二则我了解的需求还不全面,需要我继续补充,我先把微信教师服务号主体的改动部分画了出来,沿用原来设计的部分就没有画。业务系统还有设计一部分内容,也需要以后补充。

希望大家看后多提宝贵意见,我会继续去修改和补充。也希望能把这次教师时间段配置第二期优化的产品设计任务交给我来做。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师配置开放时段二期优化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