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

周江林

日本姑娘乔乔桑背弃了宗教信仰

嫁给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

却空守闺房

最后等来的却被美国人的遗弃

她不得不吻剑自尽来了结这段向美国人借种的尘缘

这是意大利剧作家贾科莫·普契尼

1904年创作的两幕歌剧《蝴蝶夫人》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1张图片

然后,剥开爱情故事的幌子,其惊人的真相是

乔乔桑的目的是向美国人借种怀孕

以便来改变日本后代的人种基因

这是日本的一个国家计划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2张图片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版《蝴蝶夫人》

《菊子夫人》

19世纪初,一位法国海军路易-玛丽-朱利安·维奥,1881年升任海军上尉,1906年又升为舰长。他业余时间喜欢写作。

他根据1885年起在中国海域服役期间的历程,写成小说《菊子夫人》,以彼埃尔·洛帝的笔名发表于1887年。

作品写的是一位法国海军上尉在19世纪初随舰来到日本长崎时,按当地的风俗接纳日本少女菊子为临时妻子的两个多月里的生活。

小说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文化:法国人是一副高昂的殖民者姿态,日本人则处处显得拘谨、卑微。

小说描写这对夫妻的最后离别,菊子“以一个老兑换商的灵巧和技能,抚摸、翻弄”这位法国军官按协议付给她的钱,“一面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主人公“我”,也就是上尉则是“喜欢这次婚姻如它开始时一样,像闹着玩似的结束”。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3张图片
巴黎上演的轻歌剧《菊子夫人》

小说发表后,受到叫好与反对的不同评价。

作家费利克斯·雷加梅在1894年出版了长篇小说《菊子夫人的粉红色本子》,通过菊子夫人的日记,对洛蒂小说中的情节作了颠覆性的诠解,显示洛蒂的男主人公是一个感觉迟钝、感情冷漠的人。

而法国作曲家安德烈·梅萨热1897年创作的喜歌剧《菊子夫人》,在原来的情节上加了一个尾声:海军上尉接到被他遗弃的艺妓的一封哀婉动人的信,感到无比悔恨。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4张图片
▲电影《蝴蝶夫人》

“蝴蝶夫人”:日本民族进化运动的光荣妈妈

美国人约翰·卢瑟·朗是一位商务律师,他另一身份就是《蝴蝶夫人》的作者。1897年,他根据他妹妹科雷尔夫人回忆自己与她的传教士丈夫在日本时的见闻创作的。

该故事为剧作家大卫·贝拉斯科看中,二人将其改编成话剧,先是1900年5月5日在纽约上演,不久又在伦敦上演。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5张图片
▲意大利威尼斯凤凰歌剧院歌剧《蝴蝶夫人》

当时,普契尼正好在伦敦,在约克公爵剧院看了演出,为蝴蝶夫人深深感动。于是,马上到后台找到贝拉斯科,与他签订改编歌剧的协议。

1904年,歌剧《蝴蝶夫人》在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首演,却遭受失败。第二幕里,观众对蝴蝶夫人和军官的二重唱以及《花之歌》二重唱报以友好的掌声,但其余是灾难。当演出的大幕落下时,剧院里死一般的寂静。

1905年,经过修改后的《蝴蝶夫人》,在伦敦科文特加登剧院上演。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6张图片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版《蝴蝶夫人》

平克尔顿去了三年都没踪影,五郎一直劝乔乔桑改嫁给有钱的山鸟公爵。

夏布列斯拿出平克尔顿读给乔乔桑听,读信的二重唱《现在只剩下我们。他中途停止读信,问乔乔桑:“如平克尔顿不再回来怎么办?”

乔乔桑回答:“只有两条路,或者回去当艺妓,或者以死殉情。”

其实,乔乔桑已经借种成功,生下了混血、健壮、聪明的儿子,成为日本民族进化运动的光荣妈妈——她已了无牵挂。

观众被感动得流下眼泪

有几位女性甚至当场昏厥过去

《蝴蝶夫人》几乎占领了伦敦的整个演出季

从此,该歌剧风靡世界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7张图片
▲意大利威尼斯凤凰歌剧院歌剧《蝴蝶夫人》

在《蝴蝶夫人》中,普契尼使用了多支日本的流行曲调,包括《樱花》和《日本天皇》,还有中国曲调《十八摸》。

《十八摸》是一首中国民间淫曲,是客家人流传的小调,描绘了一个男性对情人身体各个部位的描述和奉承,从头到脚一路摸下去。

《十八摸》由乐队奏出,高调出现在乔乔桑第一次见她好色的美国新郎平克尔顿的时候;而后,在向平克尔顿表白她将尽弃民族的信仰,而把自己完全交给他的时候。

乔乔桑以A大调深情而完整的演唱了一遍《十八摸》;这曲调在第一幕的爱情二重唱中又出现,当时平克尔顿将女主角带入房中,行第一次欢好。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8张图片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版《蝴蝶夫人》

“人种改良”计划

其实,日本的“人种改良”计划(民族进化运动),并不是明治维新时期才萌生,而在1000多年前就有。

中国北宋时期,日本开始意识到自己民族人种(上身长,下身短)的缺陷性,开始向优良的中国男人借种,但当时叫“度种”。

据宋人笔下的《清波杂志》记载:“倭国一舟飘泊在境上,一行凡二、三十人。妇女悉被发,遇中州人至,择端丽者以荐寝,名度种”。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9张图片
▲倭国一舟飘泊在境上,度种也

在当时,不仅是日本女人前来宋朝借种,

而且北方回鹘的女人也来中原向宋朝男人借种。

据北宋徽宗政和年间进士洪皓在《松漠纪闻》中记载:“回鹘自唐末浸微,本朝盛时,有入居秦川为熟户者。女未嫁者先与汉人通,有生数子年近三十始能配其种类。媒妁来议者,父母则曰,吾女尝与某人某人昵,以多为胜,风俗皆然。今亦有目微深而髯不虬者,盖与汉儿通而生也。”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10张图片

历史上,日本曾经在1000多年里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忠实学生,日本社会的基石也与中国别无二致:以儒家学说为正统的精英政治理念和以禅宗为主流的民间信仰体系。这仅仅是正统思维对日本的认识。

其实,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其上层政治理想的确接近传统中国,但其下层社会和人民的结构则更类似中世纪的欧洲,而其民族的精神气质和自然性格又独具自身特点。

明治维新开始,日本的“人种改良”计划执行力更加鲜明——极其强化日本的欧洲性。于是,日本文明呈现欧洲型的特质,与古中国文明分道扬镳。

明治维新就是一把尺子——以后,日本第一次建立起了现代性质的一统皇权。明治维新强盛了小国日本的世界大梦,而实际上,日本这个民族做到了。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11张图片

百万移民造就了古代日本

日本最早的智人属人种,末次冰期(距今约7.5万年)前是小矮人,和非洲丛林俾格米人、印度洋安达曼群岛上的小矮人物种。

末次冰期结束(距今约1.2万年)后,棕色人种的一个分支虾夷人(毛人国)迁移到了日本列岛一带,淘汰了原始小矮人族群,他们的到来标志着日本列岛历史序幕的开启,日本开始进入绳纹时代(约1.2万年前)。

根据日本人口学家小山修三运用文化人类学与考古学的综合研究方法演算出“绳文时代人口与人口密度表”:公元前200年前的绳文时代(相当于中国的秦朝)日本列岛上的原住民,只在10万人左右,古代日本海岛几近于一个荒岛。

绳纹时代后期,一个北亚人种的通古斯部落自堪察加半岛一代向南迁徙,先落脚库页岛,并沿千岛群岛一线,涉宗谷海峡进入北海道,再涉津轻海峡到了本州的出羽、越前一带。这是日本的第一支移民。他们和虾夷人争夺领地并相互混战500年。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12张图片
▲中国画传到日本成为了浮世绘

前3世纪末,第二支移民是中国东北的通古斯语族人和中国南方百越人融合而成的东夷人,带着战马和铁器自朝鲜半岛渡海而来。

他们人多势众,善于骑马征战,战斗力强悍,先占据大和的地盘,然后向外扩张势力,征服原通古斯部落和虾夷人,这就是传说中的“神武东征”。

另外,还有一些从中国中原来的人,少量马来人以中南半岛的印支人,逐渐迁移而来,融合和衍变。

移民由大陆带来金属器具和稻作技术,淘汰原来刀耕火种的土著生产方式,日本开始人种和文化上的嬗变,进入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相当于中国秦汉到唐宋)。

此时,列岛上的虾夷人种群已经不下10多万了。而日本外来移民人口几乎高达150万人,是原住民的九倍之多。

随后,日本进入大和时代,国家蓝本就是大和时代奠定的。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13张图片

中国4次移民日本史

根据日本古代移民历史研究的领衔学者上田正昭的研究指出:古代日本长期大量移民迁入的时期,是从前3世纪开始至7世纪,前后将近千年的漫长移民历史。

其间高峰期有四:首批大量移民是在前3世纪;其次是在4-5世纪之交;再次为5世纪中期到6世纪初期;接着就是7世纪中期等四个阶段。

将这四大移民时期用中国朝代相对照的话,就是:首次大批移民始于秦汉之交;其次为魏晋时期;再次为南北朝时期;最后是在隋唐之际。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14张图片
▲中国文化很深地融入日本人的文脉之中

在日本早期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对这段时间大量来自大陆的移民有着详尽记载。

在日本文书中常被提到的汉族归化人的代表,有弓月君(秦氏)、东汉直(刘氏)、西文首(王氏)等。他们大都是来自朝鲜半岛的汉族归化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人常自称为秦始皇或汉高祖的后裔。

例如,弓月君及其所率领的秦人,自称为秦始皇的后裔;阿知使主及其儿子都加使主率领的汉人,自称为汉灵帝的后裔;身狭村主青又自称为吴孙权的后裔;再晚些如司马达止等则自称为南朝司马氏的后裔等。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15张图片
▲日本电影《蝴蝶夫人》

古代日本一直使用中国的汉字

日本古代有语言而无文字,所以一直使用中国汉字。《隋书》写着:“倭无文字,唯刻木结绳。敬佛法,于百济求得佛经,始有文字。”这段史料说明了随着佛教经过朝鲜东传日本时,汉字传入日本。

据中国史志文献及日本考古发现,1世纪,汉字经由辽东、朝鲜传入日本的九州、福冈等地。汉字的小篆体和隶书体多以铭刻在铜镜上的形式传入,这些文字符号被日本人视为庄严、神圣、吉祥的象征符号。此后日本在仿制铜镜时,也开始仿制汉字铭文。在福冈志贺岛出土的汉代蛇纽印章,上有隶书“汉委奴国王”字样,当为汉光武帝所赐印章。

248年,应神天皇时代,百济人王仁携带《论语》10卷,《千字文》1卷来到日本,汉字始传入日本。

至8世纪中叶,日本才有自己的文字,始用汉字楷书的偏旁造成片假名,又用汉字草书的偏旁造为平假名,用来注汉字音,及标注日本语音之用。当时称汉字为男文字,而称假名为女文字。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16张图片
▲日本现代书法

日儒新渡户盗造曾云:“在语言学上看来,日本语是伶仃的孤儿,和它的左右前后各方面的言语没有什么关系。”

《晋书》还记述:“倭人不知正岁四节,但计秋收之时以为年纪。”记述了4世纪前的日本社会还不懂得使用日历。《隋书》有载:“夷人不知里数,但计以日。其国境东西五月行,南北三月行,各至于海。”

这段史料说明了古代日本社会还缺乏具体的空间距离概念。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17张图片
▲女武士

武则天命令日本将国名改作“日本”

日本列岛原来并不叫日本。在古代神话中,日本人称其为八大洲、八大岛国等。因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阳神,所以将太阳视为该国的图腾。

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以“倭”指谓日本大约是《山海经·海内北经》:“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倭属燕”并非指它隶属于燕国,而是指它处于燕国影响之下。

东汉时王充《论衡》中也多次提到倭人:“成王之时,倭人贡畅”,“周时天下太平,倭人贡鬯草”。

古代中国官方史书称日本为“倭”,始于《汉书·地理志》:“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

《新唐书·日本传》中有记载:咸亨元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 而在8世纪的《史记正义》中又有另一说法,指武则天命令日本将国名改作“日本”。

此外,在汉语中,“扶桑”、“东瀛”也是日本国名的别称。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18张图片

“倭人”入贡汉光武帝,享受“大夫”待遇

如果从文化传承角度看,主要是汉文化在日本起着主导地位。

《晋书》记载:“倭人自谓太伯之后,又言上古使诣中国,皆自称大夫”。太伯就是《史记·吴太伯世家》的周太王古公覃父长子太伯。当太伯探知父王要传位给末弟季历后,率弟仲雍二人流亡东夷的荆蛮之地,并随从当地倭族文身断发之习,荆蛮感其义,归而崇立为吴太伯。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19张图片

前5-6世纪之交,春秋末期吴越争战,部分太伯后裔又辗转流离到日本海岛定居,成为后来东汉光武帝时的“倭奴国”及魏明帝时的“邪马台国”的祖先。

从东汉光武帝起,倭人开始入贡,享受大夫待遇,因此《魏志倭人传》与《晋书》才那样记载。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20张图片

238年(魏景初二年),邪马台女王国派遣赴魏使节难升米大夫一行,至带方郡,请求允许去魏都求见天子朝献。魏明帝立命盛礼接见,并效法汉光武帝赐奴国王金印故事,诏封邪马台女王卑弥呼为亲魏倭王,假授金印紫绶,并赠送削铜如泥的铁剑和铜镜。

日本人于是把他们命名为草薙剑、八咫镜和八坂琼曲玉(简称“剑、镜、玺”)被合称为所谓三种神器,2000年来一直被当作日本皇室的信物,为民众所膜拜。

在南北朝时期,日本多次向南朝政权请求封贡。这是统一以后的倭五王时期。倭王继续求取中国王朝的册封,借此提高自己的国内权威和国际地位,巩固在朝鲜半岛的扩张。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21张图片
▲奈良时代后阳成天皇行幸聚乐第

奈良时代: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

710年,日本天皇迁都平城京(今奈良),开始日本历史上知名的奈良时代(710-794年),此期间历代天皇注重农耕,兴修水利,奖励垦荒,社会经济得到大为发展,此时的奈良朝受中国盛唐文化的影响,又通过唐朝接受到印度、伊朗文化,从而出现了日本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此时的日本社会俨然处于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

这个时期由于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和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与佛教美术相媲美,这个时期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

奈良时代被认为是日本通过与外界交流逐步建立国家、形成日本文化基础的时代,如遣唐使西来与鉴真东渡等交流活动都留下了大量的文化成果。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22张图片
▲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

神风保护了日本不被忽必烈征服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企图使日本与其他政权和民族一样臣服于蒙古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首先向日本政府派遣使者,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但均为日本政府拒绝。

1274年(元至元十一年),忽必烈聚集了一支由900多艘舰船4万部队组成的庞大舰队去征服日本。胜负原来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一半以上的舰队在龙三角风暴中沉没。因此元军对日本的第一次征服以重大灾难结束。约25000名元军在灾难丧生或失踪。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23张图片
▲1274年、1281年,忽必烈两次试图攻打日本,均告失败

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忽必烈再次对日本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这次他率领14万人,指挥着3千艘战舰。然而第二次进军又遭遇了类似的灾难。据说估计有7万名元军丧生,大部分船只被摧毁。

元军两次攻击日本的努力都遭到了台风的袭击,日本认为是天照大神神风保护了他们。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24张图片
▲其中一场台风帮了日本大忙,被日本后人尊为神风

首开武家政权的幕府时代

幕府时代(1192-1852年)是日本改革的前奏。

在12世纪,日本形成了称霸关西的平氏和称霸关东的源氏两大势力集团。1167年,平氏集团首领平清盛任太政大臣,从此武士开始掌握实权。

源氏和平氏两大集团在1180年与1185年爆发两次战乱。此后,各武士集团之间争斗不断,先后出现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又称足利幕府)和江户幕府(又称德川幕府)统治的时代。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25张图片
▲镰仓幕府的武将

历史上首开武家政权的强悍的镰仓幕府于13世纪衰落,1467年,日本爆发应仁之乱。

全国各地的大名纷纷起而割据,使本已相当孱弱的以足利氏为征夷大将军的室町幕府陷于风雨飘摇之中,日本从此进入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战国时代。

▲德川幕府时代战争

期间日本爆发多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并多次对外征战,使得这一时期的日本政治混乱内忧外患频发。

这个百年乱世终结于17世纪初,德川家康在丰臣秀吉统一全日本的基础上建立起日后统治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26张图片
▲江户幕府(又称德川幕府)的武士

明治维新

19世纪后期,西方坚船利炮的大举压境催化了日本社会内部的危机。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舰队进入江户湾岸的浦贺,要求与德川幕府谈判,史称“黑船事件”。

许多日本人在黑船叩关后觉醒,力图推翻幕府统治,建立一个新的政权。下级武士举起“尊王攘夷”的旗帜,其实质内容是“尊王倒幕”,并最终发动政变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实现王政复古。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27张图片
▲明治维新时代

然后,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首先推行了日本西方化和现代化,接着,下层武士和商人结成特殊联盟,把那些自信且干练的人才推上前台,实用主义强化整个社会的现实力量。

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成为了亚洲强国,东方唯一的帝国主义列强。

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_第28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唱着不知什么鸟儿的浪漫曲, 所谓爱情只是一个“人种改良”的国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