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创意生态》第九章:成长三步曲(三) “创意需要自由”

上一节 第九章:(一)思考是真正的职业(二)“人人都能创意”

第九章 成长三步曲

(三) “创意需要自由”

的确,有些伟大的创意作品产生于监狱或集权社会,但如果人们希望自己潜在的创意得以发挥,并达到一定的规模和范围,就需要栖居于某个“小生境”,让人们感到像在家里一样自在,并且能自由地创作出最好的作品(这两者显然是正向相关的),当然外部环境的刺激也必不可少。在这样的地方,他们感到舒适,并且能随意发挥自己的创意。人们期待富有新颖性和意想不到东西,或至少这些不会招致不满。

“创意生态”需要“从自由中来,到自由中去”。(freedom from and freedom to)它需要从摆脱了生理需要、饥饿、偏见和无益的教育系统等枷锁的自由中产生;它需要“到自由中去”则是指表达与交流的自由。“创意生态”在这样的环境中最为活跃:人们独立思考,挑战那种凡事都要切合他人想法的惯性思维。自由表达是创意的一种先决条件(正如创意强化自由),但最重要的不在言论,而是你有去质疑、颠覆和再造你与“想法”间关系的自由。

我们的自主权体现在两个方面:个人和想法的关系以及我们管理这种关系的能力。在“创意生态”中,我们可以自由地接纳新想法,对其进行思考、重新配置(reconfigure)和任意摆弄,然后,要么拒绝它,要么以新的样子和形式来重新启动它。我们可以自由地处理抽象思维,探索新概念,跨越边界或者深入新的领域。最重要的是,我们都有相信自己看法的自由。这需要一种保持认知多样性的能力(在同一时间让两个想法同时进行),而不会陷入认知不协调的病症(可能最终导致精神分裂)。要知道,拒绝和接受一样重要。创意头脑的标志是它“摆脱旧思想的能力”和它“接纳新思想的能力”一样强。再没有什么比“被应该抛弃的旧观念所束缚”更糟糕的事情了。

自主权在全社会广泛接受之前不会在群体、家庭和各代人之间大规模存在。“创意生态”允许每个独立个体开发他或她的“创意资本”,并认可其具有的商业价值。根据经济学理论,“金融资本”包括为将来的目的而使用的资产,它可以被获取、继承或借用。然而,自由地生成、继承和借鉴思想,不知要比这个重要多少倍!

被社会所接受意味着其失败也能够被接受(失败了很遗憾,但这也可以被接受),因为失败可能变为成功路上的基石。当然,我们都想赢,但要知道自己可能失败,关键是将失败看作“学习”的途径。总而言之,这种接受就是一种宽容。

这种自由意味着社会需要接受令人不安和令人惊异的事情。有活力的文化中通常存在这样的角色—如北美文化中的魔术师;中世纪欧洲的愚人、小丑和弄臣;中国的孙悟空,以及当今的艺术家和喜剧演员。这些人同我们开玩笑,嘲笑我们的地位、性别、信仰和礼仪,我们需要准许他们这种令自己难堪的做法。

“个人思想”和“公开表达”之间的关系是“意义”的宝贵来源,但这也有可能会导致紧张局面的出现。有些人可以舒畅地表达自己的个性和特征(personality and identity),另外一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样做很尴尬。美国人在表达上可能是最开放的,而亚洲人可能是最保守的。纽约人喜欢谈论自己的私生活(这在《老友记》、《欲望城市》等剧集中充分体现);但亚洲人认为,既然是私生活就应该是私密的。因此,有些文化比另一些文化在“公/私关系”方面更能支持改变、多样性和适应性。

【连载】《创意生态》第九章:成长三步曲(三) “创意需要自由”_第1张图片
《老友记》电影海报
【连载】《创意生态》第九章:成长三步曲(三) “创意需要自由”_第2张图片
《欲望城市》海报

下一节 第九章:(四) “自由需要市场”(五) “创意生态”的典范

返回 《创意生态》目录

你可能感兴趣的:(【连载】《创意生态》第九章:成长三步曲(三) “创意需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