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真知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田志刚
提高个人思维能力
1.仅有知识而不擅长思考和分析,那你就是移动的硬盘;光会思考而没有大量的知识积累,不是空想家就是民科。
2.思维能力分三层,最基础的层面经常被忽略,归纳、概括、概念、推理等是所有思维活动的基础;第二层面是思维模式或叫心智模式,你是乐观还是悲观、主动还是被动的属于这一层;第三是具体的思维技术,结构化思维、用户思维、框架思维都是。
3.对于有认知能力的成年人,你的国你的家对你的影响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他们对你的影响好也罢坏也罢,你只能接受。在这个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独立成长。
4.知道只要努力你一定能变的很牛,有困难的时候就去克服。具体怎么牛还不知道,但这无碍自己的自信,这就是成长性思维。
5.分类是一种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基础能力,能够将复杂的事情通过分类变简单,能够将看似不关联的事情通过分类发现他们的共性,这些可以帮助你快速学习和解决问题。
6.概念是对事物和规律的的抽象理解与表达,如果能将纷繁复杂的现象、多样化的内容表达抽象成概念表明你对事物更深刻的认识。概念本身又分层次,专家解决问题时从更高层次的概念入手,而新手则相反。
7.学习是从点到块到面最后形成一个网状的体系,是从下到上;但解决问题最好能从上到下,先有问题解决的框架然后再去思考细节,这样保证你能够站在更高角度看问题。大部分人解决问题的习惯却是从下到上,结果是点上做的好,全局欠考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8.好莱坞的电影和写小说都可以套路化,你的大部分工作也可以,之所以做不到的原因是熟悉和掌握的程度不够。套路包括多种方式,内容、框架、模型、模板等等都算,套路化其实就是对业务本身拆解后的再分析,发现共性和规律性。
9. 小白经常被套路,高手时时用套路,专家创造套路。
10. 在过去,用户至上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未来,用户第一应是所有业务的起点。但这其实是违背人性的,正常人都以自己为出发点,认为自己是懂用户的。谁更懂用户谁就更厉害,真正的专家比用户还了解自己。
读,到彼岸
《刺杀骑士团长》村上春树
1.在村上春树的其他作品里,总是描写“井”(比如(挪)(鸟)(弹子球)),但这部小说展现出内心情感的都被其他事物所代替(古墓,铃铛,洞穴,佛具)。
2.这本书里有很多熟悉的村上元素:有着良好品味的独居青年/中年男子,会做饭,听交响乐喝威士忌,拥有某些出类拔萃的技能,与其说来自于努力更多是天赋,不用太费力也可以过体面的生活。早慧的少女,通常是比较别致的美丽,偶尔语出惊人。精灵般的存在,这次是骑士团长,就像1Q84的小小人,舞舞舞的羊男。
3.是和画作有关的故事,这一本似乎可视性比以往更强,看着文字,眼前甚至都能看到那个山谷,别墅,画作,洞穴,夏夜,秋雨。甚至那幅日本画。甚至能嗅到雨后的泥土气。
4.历史之中,就那样搁置在黑暗中为好的事件多得要命。正确知识未必使人丰富。客观未必凌驾于主观之上。事实未必吹灭妄想。
5.无论怎么挣扎,人也要为与生俱来的东西所大大左右。
6.在这阒无声息的树林中,仿佛可以听见时间流逝、人生嬗变的声音。一人离去,另一人到来。一个情思离去,另一情思到来。一个形象离去,另一形象到来。甚至这个我本身都在日复一日的重叠中一点点崩毁又一点点再生。
7.不可能原地不动。时间不断失去。时间在我的身后前仆后继沦为死砂崩塌消失。我坐在洞口前一味倾听时间死去的声音。
8.我们通过长达六年的婚姻生活共同拥有了许许多多的东西——许多时间,许多感情,许多话语和许多沉默,许多犹豫和许多判断,许多信守和许多达观,许多愉悦和许多单调。当然,相互守口如瓶而作为秘密藏在心底的事项也应有若干。但是,甚至连那种秘而不宣的隐秘感觉,我们也能设法使之共有。那里存在唯独时间才能培育的“场的重量”。我们让身体同那样的重力一拍即合,在其微妙的平衡中朝夕相处。那里还存在几条我们特有的“地方性法规”。不可能将这些归零,不可能将那里有过的重力平衡和地方性法规抽空而单纯成为“好友”。
9.世上既有全然不像的亲子,又有长相一模一样的纯粹的他人。
10.如果再往深处窥探,任何人身上都必有某种闪烁光点的东西。假如表面似乎阴晦(阴晦的可能居多),那么就用抹布拂去。
行,过一生
1.绕校园一周,不远,清晨景色甚美。
2.早餐饕餮,饱腹的感觉太过。
3.其实,早上在空荡的公交上听书,挺好。
4.最后一天,制式服装的穿戴,给自己浓重装扮了一下。再见,我的制服。
5.单位大厅的展板撤下,空荡的感觉,说不清的情绪涌起。
6.一场相遇,13年,就此别过。感恩给予我的一切。
7.从来不是一个聪慧的人,遵守规则,相信良善,也没有不好吧!
8.定向越野,拿了名次,全是小年轻的功劳。
9.吼着她了,又一次没有忍住。
10.我不知道,一个88岁的老年痴呆患者,她还能折腾几次这样的迷失?难道,后辈的意气之争,终究还是要以老人的孤寂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