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六的上午,我参加了基础医学部组织的关于“如何做好教学设计”的培训,主讲人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黄亚玲教授。之前,我也参加过黄亚玲教授对“Sandwich”教学法的培训,受益良多。
黄亚玲教授有很多title,华中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名师、宝钢基金全国优秀教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教学标兵等等。近年来,黄教授不断应邀在国内多所大学进行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培训工作。这次培训的主题是关于“教学设计”,但其实黄教授讲的内容又不仅仅是教学设计,对我感触最深的是,她不断地提醒我们:把学生装到你的心里,爱你们的学生。我对黄教授讲的这一点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小结如下:
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相比,似乎扮演的角色比较单一,前者更多的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大学老师讲授的课程往往一个学期就结束了,因此除了辅导员以外,每一门课程的主讲老师能和学生产生交集的时间也只有几个月,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繁重的教科研工作压力下,除了专职的辅导员外,很少有任课教师能做到“把学生装到我们心里,爱我们的学生”。
在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大学老师与高中老师的神评价:
"下课走的比谁都慢的是高中老师,下课比谁跑的都快的是大学老师”;
“批评教育的是高中老师,视而不见的是大学老师”;
“愿意和你一起吃饭的是高中老师,就算你请客也不来的是大学老师”;
“触不到的恋人是高中老师,最熟悉的陌生人是大学老师”
细细想来,对于这些学生,我们真的是名副其实的“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只负责了“教书”,很少去考虑“育人”,因为我们把“育人”默认为是辅导员肩上的责任。
回顾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也只有刚毕业的那两年还有点激情和耐心花在“教学”之外的事情上。那时候我努力地去记住更多学生的名字,现在的我,3个班,400多个学生,我能叫得上名字的也只有各个班里的学习委员了;那时候我见不得有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睡觉,现在的我,很少再因为这样的事情影响到自己的心情;那时候我每次课前都会早早走进教室,与学生们做些“暖场”活动,现在的我,即使提前走进教室,也很少再与他们互动;那时的我,会热心为我的学生们熬制心灵鸡汤,想要他们在非一流的学校里成长为一流的人,现在的我,觉得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为一流的人”近乎痴人说梦。
我从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教育者变成了一个纯粹的“知识的搬运工”,当教育里没有温度,没有爱的流淌时,教育就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我想起日本绘本大师松居直先生的一个观点,他说,图画书(绘本)的价值因人而异。不论多好的图画书,如果讲的人态度敷衍,就无法生动传达书中的意蕴。因此,图画书的最终价值是由讲的那个人来决定的。所以,每次做亲子阅读,我都会把女儿拥入怀中,握住她的手,用充满爱的语言温柔地念给她听,孩子在这种语言和感情的交流中,心灵一点一点地充实起来,慢慢成长为一个内心充盈的人。
家庭教育如此,学校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所讲授的那些知识的价值最终也必然是由所讲授的那个人来决定的,当我们的课堂充满爱,当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当学生真正体会到我们的“良苦用心”,他们就会主动去吸收我们想要传达的知识,我们的教学目标就会因为有了爱而自然达成。
在这场讲座中,黄教授三番五次提醒我们,不要再说“我们的学生底子差,和你们211的学生没法比”;不要再说“我们的学生基础不好,没有学习动力,没有自律性,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找了一大堆学生的缺点,何曾反思过自己呢。
当我们埋怨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的时候,我们自己又有多少工作的动力和激情呢;当我们埋怨学生上课不听讲、玩手机、睡觉的时候,身为教师的我们又何曾没有在会议、学术报告、讲座上像他们一样不听讲、玩手机、睡觉呢;当我们埋怨他们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不自律的时候,我们又有谁在真正践行着终身学习呢。
所以,黄教授告诉我们,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知识,而在于是否能在理解学生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要做到这些,需要技巧,更需要爱。
韩寒的那句“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戳中了无数人的心,为什么?是道理错了吗?其实,错的不是道理,是我们这个人本身。因为,“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知道不重要,知道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如同听过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样,如果我听了这场讲座,回去之后一切照旧,那黄教授的这些教育理念虽然震撼过我的心,但依然会没什么卵用。所以,我决心用行动找回教育的梦想,真正做到把学生装在心里,当我们的内心充满爱,当我们和学生有了心与心的交流,也就有了教育的契机,更容易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如何去做?回顾我们的教学过程,其实可改进的地方太多了,比如:
我们把自己的每一节课都当成一件作品去细细打磨;
我们记住尽可能多的学生的名字;
我们尽量在上课之前多提前一些时间进入教室,与他们聊聊天,做一个暖场;
我们不要再在课堂上自顾自地去讲,适当停下来,等一等,让他们跟上我们的思路;
我们不要再对那些玩手机,睡觉的同学视而不见,而是在合适的时间点尝试用花边资料做一个转换,把他们跑掉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回我们的课堂;
我们不要在下课铃响后急着离开,试着多停留几分钟,听一听他们的反馈
…………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当我们把学生真正放在心里,当我们努力想要去成就他们时,我们其实也成就了自己。我们努力地做某件事,想要达成A 目标,殊不知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也无心插柳地实现了B目标。
所以,从此刻开始,转变错误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把学生放在心里,不再做知识的搬运工,而去做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教育者。
各位同仁们,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