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早报(01.14)

文创早报(01.14)_第1张图片
今日份的文创早报来咯~

文创资讯

非遗纪录片《守艺人》出版发行 留住文脉传承经典

日前,由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湖北安易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湖北和合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纪录片《守艺人》正式推出,集中展示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全貌。

《守艺人》全片分为十集,总长度近三百分钟,聚焦宜昌境内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建东花鼓、长阳南曲、枝江楠管等10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现代生活环境境下的生存和传承现状。

  据介绍,《守艺人》第三集《绝唱》中建东花鼓的两位传承人付承旺、陈新明如今已经去世,长阳山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爱民也因病去世。由于种种原因,非遗传承人的生活现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数字经济加速步入发展新阶段

在经济日报社举办的“2020中国经济趋势年会”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曾宇表示,数字经济主要指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为重要驱动的新经济形态。

未来2年至3年内,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全面渗透到经济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推动数字经济加速步入发展新阶段,数字化融合创新与综合治理成为发展重点,为开启智能红利提供动力。

未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可能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1、网络基础环境建设步伐加快;

2、网信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将突飞猛进;

3、互联网应用将驱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4、数字化时代将持续赋能企业组织转型;

5、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将深度融合发展;

6、数字化手段将进一步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7、社会治理体系的数字化程度将显著提升;

8、数字化实力将重塑国家和地区竞争力;

打开大美中华的大千世界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用一系列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节目,点燃了广大观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古典诗词的热爱。继让诗词遇见生活、遇见音乐之后,正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热播的《中国地名大会》,首创以“地名文化”为切口的表达路径,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

  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它的背后既有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文化,又有乡风、乡音和乡情。中国的古典诗词,同样浓缩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人文记忆,铭记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志士的家国情怀。当二者交织在一起,我们便会对脚下的大地产生更为浓烈的依恋与热爱,深刻感受到一个文化的中国、一个情感的中国、一个美丽的中国、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智慧的中国。

是时候重新认识国风音乐了

 国风音乐正从二次元年轻人的小众文化,逐步进入主流大众的视野,甚至成为华语音乐一条不可忽视的分支。


从古风歌到国风音乐

由自娱自乐的同好逐步深挖传统文化、探索新音乐类型的创作自觉

从“古风”到“国风”的演变,对于殇小谨这样的创作者来说,越来越有一种创作上的文化自觉——国风音乐既是中国音乐传统的延续,同样也可以是流行音乐的分支。创作者尝试在欧美日韩文化影响下的流行音乐之中,融入民乐、古乐等中国元素,使其更符合浸润于传统诗词古典文化的中国人审美,在不断调配尝试中,一种区别于海外流行乐的类型轮廓有望显现。

或许正是带着这种文化认同感,让国风音乐发展到今天,演变出一整套的内容矩阵。

如果有人问时下大火的《锦鲤抄》好在哪?粉丝不止会告诉你是因为旋律好听、文辞华丽,他们总会讲述歌词所暗含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痴迷于鲤鱼的画师。一天家中着火,因爱惜画作而困于火海,他饲养的鲤鱼幻化成人形解救了他。创作者甚至还为这个故事拟古创作了一个文言文版本,见著于“宁武皇仁光九年锦文轩刻本《异闻录》”。而网友围绕《锦鲤抄》展开的MV、Cosplay等二次创作,更是勾连起汉服、动漫形象、中国舞等一系列年轻人热衷的国风内容。

  在B站爆火的《千秋岁引》则从央视综艺《国家宝藏》中,选取《坤舆万国全图》、越王勾践剑等六件文物,不仅以拟人动漫形象展现,更通过六位歌手角色扮演式的演绎,试图以年轻人的理解展现文物各自的特色内涵。可以说,国风音乐消费的不仅是音乐本身,更是一整个文化IP。

可相比于成熟的流行工业体系与其商业模式,非专业创作者自下而上创造的国风音乐,还处于主流音乐的边缘。一度作品尤其是歌词的参差不齐,也引发公众的误解和争议。

申明:早报内容来源大众网、光明日报、中国经济网、文汇报,由作者入世文斋整理编辑,特此鸣谢以上单位。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处仅作分享学习使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做删除处理。如需引用早报内容,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创早报(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