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两重天:一季度数据暖洋洋,实业为何还是冷嗖嗖

文/郝凤茹(13923361613)


今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经济数据,GDP同比增长6.9%,预期6.8%,好于预期,其他数据也都亮眼,我国经济一季度实现了“开门红”。

可你在企业感受到的是什么?依然是生意难做,寒冬凛冽,对吧?

为什么宏观数据和我们的感受是冰火两重天呢?

如果你仔细观察3月份两个关键数据:CPI和PPI,就会发现问题所在。

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

PPI=工业生产者价格

2017年3月份,PPI高歌猛进,上涨7.6%,CPI同比微涨至0.9%。

这和企业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重大。

我们知道,企业生产的产品分两种:消费品和工业品

消费品:消费者直接消费的产品,比如,服装、鞋帽、家用电器、手机、房子、汽车、洗衣粉、奶粉等等。

工业品:用于生产消费品的产品,比如,面料、钢材、水泥、电路板、芯片、化工产品等等。

比如,丰田汽车生产的是汽车,是耐用消费品,而为丰田提供发动机、玻璃、钢板等的企业就是生产工业品的。

也就是说,生产发动机、钢板、玻璃等原材料、零部件企业是丰田的上游供应商。

简单讲,PPI体现的主要是工业品,即上游供货商的价格状况,CPI体现的主要是消费品,即下游零售商的价格状况。

冰火两重天:一季度数据暖洋洋,实业为何还是冷嗖嗖_第1张图片

如果你是一个提供消费品的企业,通常情况下,上游涨价,下游也要涨,否则,中游企业就没钱赚。

但是,2017年3月PPI上涨7.6%,CPI同比微涨至0.9%。

PPI高歌猛进,CPI却没有动,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整个消费市场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

就是说,虽然你的供货商价格大涨,你的各项成本上涨,但你生产出来的产品到了消费者那里,没有涨价空间。

PPI上去了,如果CPI上不去的话,这个剪刀差就会把中游企业逼死。

打个比方,生产家电的公司说钢板价格涨得不得了,但是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价格动不了。只要一抬价,销售马上就往下降。那也就是说CPI上不去,终端市场的消费需求没有那么旺盛。上游企业原材料的涨价,最后就把中游的利润给挤掉了,这些企业就是水深火热的。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尤其是到现在为止,我们居民收入增长实际上是5.7%。5.7%是从2014年7%降下来的,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和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都是稳中有降。

所以说,消费需求并没有明显回暖,反而有放缓的迹象。

那么,PPI数据从负的5.9%上升到如今的7.6%,这是非常漂亮的数字,而且已经持续将近一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看,造成PPI高歌猛进的主要因素有两点:1.基建投入的高速扩张;2.产能的收缩。

看投资数据:上个月投资是8.9%,但在8.9%里面政府基建投资的增长率达到了21.3%,房地产达到了8.9%,而工业企业的投资只有4%。

8.9%不算太低,看起来挺漂亮的,比前期8.1%有所上升。可是你看看结构就知道了,结构不是投入实体经济,而是政府基建在拉动。

企业盈利数字,尤其是中下游企业的盈利数字怎样呢?恐怕堪忧。这才是反应经济复苏的关键指标。从这个角度看,实体经济的冬天还没有过去。

声明:本文原创,申请转载请留言或发邮件[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感兴趣的:(冰火两重天:一季度数据暖洋洋,实业为何还是冷嗖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