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如一

关于李如一

人物

李如一,曾经是娱记、翻译、自由撰稿人、乐评人,还玩过两年试验音乐,之所以走进公众视野,是因为这个80后男人在他30岁那年玩起了电子书,先后主持了『IT公论』和『一天世界』。

现在谁最有可能花钱在移动终端买正版电子书看?李如一的答案:互联网人和媒体人。这是唐茶目前定位的用户群。那么未来呢?“未来要拓展的是愿意为优质东西付费的人。”李如一对于用户付费有着执着的坚持。

搞出一套符合自己审美的字体,苹果iOS内建的STHei字体根本不可能让他满意。唐茶使用的字体叫「信黑体」(Xin Gothic),设计师柯炽坚来自香港字体设计师许瀚文引荐,他们所在的公司 (Visionmark)当时刚好在做一款为屏幕阅读优化的黑体。

从免费走向付费是大趋势

知乎上有人问,“什么东西可以超越或颠覆互联网?”。李如一的答案:资本正在颠覆互联网的核心精神,这只是让互联网变得越来越真实而已。李如一认为,互联网最初的乌托邦和无政府主义理想面对资本的进入将变得真实,这个真实即真实世界的种种界限和规则。。

“有人认为虚拟的东西就没有成本,或者说成本可以忽略。这是错的。虚拟的东西仍然有成本,这个成本总是要有人买单。”和其它电子书选择让广告商买单的方式不同,李如一选择让用户买单。

“广告商买单,内容就要向广告商倾斜,所以会形成非常干扰阅读的广告,这是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的。你难道喜欢看一个有广告飞来飞去的页面?如果有一个干净的页面,你不想看吗?”如果前者的免费意味着有300万用户,而后者拥有的是10个付费用户,李如一说,我宁可要后者。
不可否认,唐茶作为一个在中国做正版付费阅读,并且是做“正经书”,而不仅仅是网络小说的开荒者,一切只是尝试。李如一喜欢尝试:“作为创业公司,如果做的事情没有一定实验性,是不值得做的。”

最好的设计是隐形的

唐茶要向用户收费,很重要的一条,保证产品的品质。
这一点可以表现在,唐茶使用的字体信黑体是专门向香港字体团队VisionmarkLtd.购买了使用权;唐茶版书籍的翻页方式采用滑动而非仿真翻页;唐茶版《史蒂夫?乔布斯传》和中信版有少许不同,因为李如一亲自校对并修改了部分翻译不准确的地方;电子书的脚注采用了PopOver,用户不需要翻到文尾,就可以看到浮现出的注释等。

李如一引用科幻大师ArthurClarke的说法:最高级的技术跟魔术没有区别。“如果魔术大师把这个魔术是怎么做成的告诉你,你还会觉得它有魅力吗?最好的设计是隐形的,它要让你感觉不到这是多好的东西,是自然而然的。”

“如果你的东西本身不能让人感觉到好,你跟别人分析我这里好那里好又有什么意义。”
李如一抓住机会反问:“你用过我们的产品吗?”
回答:“用过。”
问:“好不好?
答:“好。”
李如一:“这就够了。”

颠覆永远是一个副产品

李如一向大家解释为什么想做唐茶:因为自己喜欢看书,希望以想看的方式看到自己想看的书,于是把这个东西做出来,就这么简单。
“很多互联网产品一开始都是为了满足创业者自己的需求。我们也是一样。我并没有想着要去颠覆什么。有人看到成功的例子,比如说谷歌颠覆了很多东西、苹果颠覆了很多东西,他们觉得这样很酷,于是说自己也要成为一个这样的公司。我觉得这是本末倒置。你应该先想着要解决什么问题,给人带来什么价值,这样才能把这个生意运转起来。颠覆永远只是个副产品。”

在网上搜索李如一,发现了一个标题为《李如一(Lawrence)是谁?》的帖子,其中有一人回答:Lawrence是一个当大部分人说:“OK,this is as far as we go”,而他会说:“No,keep pushing”的人。

以下附上他和网易科技专栏作家西维的采访对话:
Q=我
A=李如一

Q:最初为什么会去做唐茶?
A:我喜欢看书,每次搬家都有二十箱书,很麻烦。我也喜欢玩数码产品,所以想在移动设备上以舒服的方式看到自己想看的书。
Q:「唐茶」这个名字怎么来的?是你的主意吗?
A:我们不想用任何跟「书」、「阅读」有关的名字。唐茶是日本的一种传统颜色,我们觉得意境不错就用了。唐茶的 VI 色是由唐茶色发展而来。名字是大家一起讨论出来的,不过唐茶这个选项最初是我提出的。
Q:你通常怎么跟别人介绍唐茶?
A:让你看了之后不会想把眼睛挖出来的电子书。不做盗版。没有穿越小说(虽然我们并不抗拒穿越小说)。专门买了一套新的黑体字体——信黑体——的授权。
Q:唐茶的第一份单行本为什么选(艰深并且小众的)《失控》? 为什么不是(通俗并且流行的)《鬼吹灯》?
A: 谁说(唐茶)不会做《鬼吹灯》?
唐茶最终的目标是让所有中文书都能在我们这里买得到,包括曾经出版过的和未来将要出版的。所以目标群体是所有读中文书的人。但一开始我还是希望能投射出一种不一样的品牌形象。选择《失控》作为第一本,主要是因为会想看这本书的人往往也会是数码玩家,对于电子书的接受程度也高于普通人。事实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Q:对于唐茶,你自己最得意的部分是什么?最不满意的部分是什么?
A:我觉得唐茶的「有所不为」是我最满意的部分。不满意的部分都是细节,例如排版上还有很多可以改进之处。细节改善没有终点。
Q:一个典型的工作日你是怎么过的?
A:思考该出些什么书,跟版权方谈授权,跟唐茶团队讨论设计细节,产品的功能,审校书籍。另外其实也要花不少时间研究同行在干什么。
Q:你们是怎么拿到别人可能不太好拿到的版权的?
A: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电子书业者必须认同和尊重出版社多年来的耕耘。如今有很多人认为电子书就是为了打倒出版社,取消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中介。
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其原因在于人性,而不在于技术或创新什么的。你必须用出版社能听懂的语言和他们沟通,并且,最好能让他们感到你是看书的人——真正意义上的看书的人(怎么理解都可以)。
Q:做唐茶跟你个人喜好有多大关系?
A:主要是爱好。如果我不做有别人做,我也很开心的。
Q:在这件事上,你为什么觉得自己能做得比别人好呢?(相信我,他真的是这么想的)
A: 以下可能都有关系:我喜欢 Glenn Gould、Ivo Pogorelich、周星驰、增村保造、King Crimson、Larry David、亦舒、Bruce Sterling、Paul Graham、三岛由纪夫、Yellow Magic Orchestra、Robert Bringhurst,不害怕命令行工具,热爱电脑,不标榜自己是「geek」(或任何东西)。
Q:你为什么说自己可能跟别的创业者不一样?
A:我不觉得创业是什么特别值得说的事情,尤其现在大家似乎把创业等同于互联网创业。我一个朋友是开餐馆的,她说一开始的初衷就是因为那条街上有另外一家餐馆,她吃了觉得不过如此,「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于是就开了。
这和很多互联网产品的诞生过程很像。我不想过于把重点放在创业这件事情本身上。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永远是怎么让用户爽。
Q:很多创业者的创业激情,或多或少包含一些对财务自由的期待。在你身上成立吗?
A:你是问创业是否为了赚钱吗?是。但比赚钱更重要的是让人们(包括我们自己)可以舒服地在移动设备上看到想看的东西。
Q:你自觉是「有洁癖」的人吗?
A:不排除有人觉得每天洗头的男人就算有洁癖。我每天洗头,随身准备浸过酒精的纸来擦眼镜和手机屏幕,但我不觉得我有洁癖,这属于个人卫生习惯。
Q:也许我应该换个说法。我是问,你对待细节的态度?
A:同样一种行为,描述为「注重细节」,听上去就很正面的样子,换成「有洁癖」,马上感觉就不一样了。每个人对细节重视的程度不同——就算那些已经比常人更加注重细节的人,他们每个人的程度也不一样。
到什么程度能够称之为癖,我不清楚。但总体来讲,我们生活的城市也好、线上虚拟世界也好,并不是非常乾净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多么注重「洁」——无论是个人卫生、城市卫生还是虚拟世界的像素卫生——都不过分。
Q:你通常受到别人的批评都在哪些方面?
A:狂妄、冷漠、难以接近。
Q:你觉得品味可以培养吗?
A:品味基本都是后天的,所以完全可以培养。品味的意思并不是说「我喜欢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好,所以我有品味」,而是指有所坚持,有所不为,是「anything goes」的反面。另外品味有一定程度的任性成分,不是、也不应该是完全理性的。
Q:有「」(这个中文中文标点符号)的情况下,你会使用“ ”吗?
A:应该说我不会去用打不出「」和『』的输入法。

他在网络上跟人争论中英文标点符号用法、参与有关字体美感的小众讨论,在apple4.us(苹果爱好者博客,李如一是主要作者之一)上见过他中英文夹杂、但没有任何错别字或语法错误的文章,在三里屯的美式餐厅里听过他大谈特谈市面上的中文电子书排版有多么糟糕。
他不太geek,也算不上nerdy,或者「懂科技的读书人」这个形容比较适合他。总之,他不是很多人刻板印象中的,互联网创业者(整天躲在小黑屋,不修边幅,苦哈哈的)。你跟他说「扣定」,他跟你谈品味;你跟他说产品,他跟你讲理想。

你未必认同他的品味或者理想,但他绝对愿意为它们做很多事。比如,坚持使用某种通常早已不在国内使用的中文标点符号,只为达到某种「易读性和美观的平衡」(对,就是我一直在使用的这种)。比如,在一个不重视阅读体验的大环境下大搞阅读体验,在一个不习惯付费的国度坚持相信「好东西可以收费」。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李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