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道读诗集 | 杜甫《范二员外邈吴十侍御郁特枉驾阙展待,聊寄此作》

眉力村 |2017年第096期(总第716期)


范二员外邈吴十侍御郁

特枉驾阙展待,聊寄此作


暂往比邻去,空闻二妙归。

幽栖诚简略,衰白已光辉。

野外贫家远,村中好客稀。

论文或不愧,肯重款柴扉。


协和道读诗集 | 杜甫《范二员外邈吴十侍御郁特枉驾阙展待,聊寄此作》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欣赏)


这首诗在杜诗里面算是不出名的。近人的杜诗选本都不选它(1)。《唐诗三百首》也没有选它。没有选它不能说明这首诗就不好。杜诗好诗太多了,是不是,《望岳》、《秋兴八首》、“三吏三别”……有很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么多好诗,选不过来啊。况且,诗的好与不好,也会有因人而异、因时因地而异的问题。你觉得它好,有人不一定这么觉得;山东人认为“齐鲁青未了”好,四川人可能就觉得“黄四娘家花满蹊”更有兴味。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一首诗一篇文章里头有一句让你有所触动,你可能就会觉得,这个写的太好了,我喜欢!诗的好与坏,我常用喜欢与不喜欢来说。

这首诗的题目,“范二员外邈吴十侍御郁特枉驾阙展待,聊寄此作”,题目很长,咱们先来断句。范二员外邈,这是一个人;范邈,这是他的姓名,二,是他的排行。唐诗里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叫法,李白,叫李十二白,杜甫有诗《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就是写给李白的;杜甫的排行是多少呢?是二。杜二,高适诗《人日寄杜二拾遗》,就是写给杜甫的。人日是农历正月初七,拾遗是官职,杜甫做过左拾遗的官。等等,这些是常识,唐诗里头很多。同样,吴十侍御郁,这也是一个人。这个人叫吴郁,十是他的排行,侍御是他的官职。杜甫另有诗,《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也是写这位吴十侍御郁的。排行这个,多说一句:排行不是亲兄弟之间的排行,而是连堂兄弟一起的。伯父家叔叔家的兄弟,这些都要排下来算(即同一祖父,而不是同一父亲)。这一点我是看了施蛰存的《唐诗百话》后才知道。诗题里还涉及到两个官职,员外和侍御,我也把握不好是什么样的官,员外应是员外郎,就是正式编制之外,那些候补的,或者捐官的;侍御可能是侍御史、监察御史之类的官。对历代官职有兴趣的,可以多去查一查。特枉驾,这是敬辞,是说他们俩屈尊来访。阙展待,阙是缺少;展待是款待,他们俩屈尊来访,我没能好好款待他们,只有“聊寄此作”,我就写这一首诗赠给他们,来表达一下我的心意吧。

下面咱们就来读这首诗。

暂往比邻去,空闻二妙归”。这里头有个“二妙”,比较难理解。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晋书》:“尚书令卫瓘与尚书郎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2),说卫瓘和索靖这两个人,有学问,有才艺,又当了什么官,当时人就称呼他们俩为“二妙”。那在这首诗里,二妙,就是来尊称范邈和吴郁的。这两句说,他们两位来的时候,杜甫没在家,他去邻居家聊天去了。去串门聊天不会去太久,所以是“暂”,一会儿,短暂的。听到有客人来,杜甫就赶紧回家。“空闻”的“空”字,一直读不出有好的解释,可能是说,第一种:刚开始听到有有人来访,很高兴;转念一想,自己这边条件太有限了,他们来了也没法好好款待他们,所以这种欢喜只是心里的欢喜而已;第二种解释,很有可能是,客人来了,杜甫恰好不在家,等他欢喜着回到家的时候,二人已经走了,所以是空欢喜了一场。遍寻资料不得,只好存疑。若是按照整首诗顺下来,我个人偏向于第二种解释。“幽栖诚简略,衰白已光辉”,幽栖是隐居,住在幽僻的地方。当时杜甫住在成都草堂(3)。这个地方很“简略”,很偏僻很简陋。但是今天,你们两位屈尊来访,使得我这个简陋的地方增添了无限光辉啊(就是蓬荜生辉)。衰白,是说自己。年纪大了,头发白了,又住在这么一个偏僻简陋的地方。这就是诗题中的“特枉驾”和“阙展待”。条件太有限了,但是你们并不在意,你们还愿意来看我这个穷且困的人。

野外贫家远,村中好客稀”。我住的这边呢,是野外,不是大城市,这里又穷又落后,周围没什么好客。好,音hǎo,就是好坏的好。上面说了,他们两位是“二妙”,有学问(主要),当着官(次要),这就是“好客”。我这边,都是“坏客”,都是下里巴人。“论文或不愧,肯重款柴扉”。你们来了,不能好好款待你们让我感到很惭愧。只有一件事,我自己觉得可以拿得出手的,就是:咱们来讨论讨论怎么写诗怎么写文章吧。我也相信,这件事才是二位所看重的。“肯重”的“重”,音chóng,重来、再来的意思。二位日后若能再来,咱们仨就好好讨论一番。这里,明朝人王嗣奭(著有《杜臆》。只是我搜寻了数遍,仍然没在这本书中找到这首诗,所以下面的话转引自《杜诗详注》)说,“公素以文自负,如‘文章千古事’,则内信于心。‘斯文忧患余’,则窃比于圣。故亦不轻与人论文。‘重与细论文’,则须李白;‘佳句法如何’,则询高适。二人皆高品也。如吴侍御辩释无辜,宁拂上官而甘迁斥者,乃(与)公心契,论文不愧,岂泛言者哉”。这段话很长,我们来一句一句看是什么意思。

公素以文自负”,杜甫对自己的文章是很有自信的,“如‘文章千古事’,则内信于心”,如他在《偶题》中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章是要流传千古的,其中的得与失只有自己知道。“‘斯文忧患余’,则窃比于圣”,“斯文忧患余,圣哲垂彖系”这两句诗出自《宿凿石浦》。彖,音tuàn,《易经》中的字。周文王被囚禁的时候写了《易》。杜甫在这里是自比圣人,说他也要困境中写出传世的文章来。因为有这样的自信,所以“故亦不轻与人论文”,杜甫他是不轻易和人讨论文章的。“‘重与细论文’,则须李白”,《春日忆李白》中说“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要论文章得和李白来论,什么时候我们俩能坐下来一边喝酒一边论文呢。“‘佳句法如何’,则询高适”,高适到了年纪很大了才开始写诗,但是他写诗有水平,有讲究,所以,要讨论怎么写诗,就得和高适这样的人来讨论。这句诗出自《寄高三十五书记》。“二人皆高品也”,李白和高适这样的人,才是杜甫想和他们谈诗论文的人。“如吴侍御辩释无辜,宁拂上官而甘迁斥者,乃(与)公心契”,吴侍御呢,也是李、高一样的人,是和杜甫志同道合的。上引《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这首诗中,杜甫写“…兵家忌间谍,此辈常接迹。台中领举劾,君必慎剖析。不忍杀无辜,所以分白黑。上官权许与,失意见迁斥…”,大意是说,当时战乱,怀疑有间谍,于是朝廷就不分黑白抓了很多人。吴郁作为侍御史,有建言、监察的职责,加上他为人耿直正义,他就上书朝廷表示这样的做法不对,他也因此得罪当朝权贵而被贬长沙。这样的一个人,品德好,为人正直,是杜甫所欣赏的,是愿意和他谈诗论文的,“论文不愧,岂泛言者哉”,所以,杜甫说,论文或不愧,这句话不是随便说的,不是和随便人说的。

前面已经提到,这首诗在杜诗里头并不显眼,很多选本都不选它,那,今天我选读这首诗,就是因为读到最后两句“论文或不愧,肯重款柴扉”的时候,觉得有所触动。


参考资料:

(1)如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1979)、葛晓音《杜甫诗选评》(上海古籍,2002)两书均未选这首诗。

(2)(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第1-5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10 第862页。这里所引文字与《晋书》略有出入。《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六》“卫瓘张华”:“瓘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

(3)《杜诗详注》:“当是上元二年浣花时作”。上元二年是公元761年。杜甫50岁。

20171118


文中红色字部分,是存疑的,

请各位师友留言赐教。


- End -


每日诗词/夜行船(宋·王嵎):午梦醒来,小窗人静,春在卖花声里。

眉力村| 桃花落,清水流;有佳人,伴左右。

编辑微信:tuobaguo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感兴趣的:(协和道读诗集 | 杜甫《范二员外邈吴十侍御郁特枉驾阙展待,聊寄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