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中国“众砚之首”,为何退出了“四大名砚”?

中华文明悠悠五千年,

“文房四宝”的诞生,

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芸芸,

饱读诗书、挥洒笔墨,

书写历史、歌颂古今,

都离不开笔墨纸砚。

有一种名砚,

曾红极一时,

风头远超端、歙等名砚,

它就是:青州红丝砚。

它曾是中国“众砚之首”,为何退出了“四大名砚”?_第1张图片

红丝石,因颜色红黄相间,

又带有或红或黄的丝纹而得名,

是一种极佳的制砚石料。

与其他砚不一样的是,

红丝石本身就是一种奇石,

具有千变万化的独特纹理,

故红丝砚更具观赏与收藏价值。

它曾是中国“众砚之首”,为何退出了“四大名砚”?_第2张图片

红丝砚,以山东天然红丝石为原料,

早在唐宋时期就享有盛誉,

被各大文人墨客推为诸砚之首。

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砚论》写道:

“蓄砚以青州为第一,

绛州次之,后始论端、歙。”

孔尚任作《桃花扇》,

写到杨文聪在扇面上作画时,

特别记明所用砚台就是青州红丝砚。

其他的忠实真爱粉还有:

颜真卿、苏东坡、欧阳修、郑板桥……等,

可以说是当时的“明星款”了,

足以证明红丝砚在当时文坛的地位。

它曾是中国“众砚之首”,为何退出了“四大名砚”?_第3张图片

唐:箕形红丝砚(咸通四年柳体楷书款)

既然红丝砚这么受喜爱,

为何会一度“断层”,难觅踪迹呢?

那是因为红丝砚石的储量很小,

且其矿层较薄,开采困难,

到了明、清之时便不再产出,

它的地位后也被山西的澄泥砚取代。

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

山东的手艺人又在临朐老崔崮新坑,

发现了质地较坚、滑不损毫的红地黄丝石,

于是红丝砚终获“重生”,

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

从而为红丝砚复出文房案几打开了新天地。

2013年,青州红丝砚制作技艺被认定为

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曾是中国“众砚之首”,为何退出了“四大名砚”?_第4张图片

杜吉河,专注于青州红丝砚制作技艺。

自幼生长于红丝石砚产地“黑山”脚下,

如今已成为一代制砚大师,

任山东省鲁砚协会副会长。

它曾是中国“众砚之首”,为何退出了“四大名砚”?_第5张图片

要把一块天然朴实的石块,

成为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需要超高水平的创作设计和雕刻。

它曾是中国“众砚之首”,为何退出了“四大名砚”?_第6张图片

杜吉河作品:青州红丝砚-簸箕砚

经千万年形成的独特红丝纹路,

以最少的人工雕琢,

呈现出原石本身的独特魅力,

一砚一世界,

这才是红丝砚最独到的魅力。

它曾是中国“众砚之首”,为何退出了“四大名砚”?_第7张图片

杜吉河作品:青州红丝砚-荷叶砚

依据红丝砚原石古朴自然的形状,

石纹呈不规则散装矿体分布,

巧用其自然型制成荷花砚,

一方砚台便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它曾是中国“众砚之首”,为何退出了“四大名砚”?_第8张图片

杜吉河作品:青州红丝砚-梅花桩砚

天然形成的纹理构成天然树桩的形状,

在边缘处以几只梅花点睛,匠心独运。

梅花,是中国文人崇尚的雅洁之物,

寓意高远,文人气质尽显。

它曾是中国“众砚之首”,为何退出了“四大名砚”?_第9张图片

杜吉河作品:青州红丝砚-一叶蝉鸣

天然原石呈现出红黄两色,

纹理云纹缥缈,造型生动,

一叶蝉鸣,动静相宜,美不胜收。

温润如玉的红丝砚,

带给人淡泊宁静的舒适;

色彩与纹理的变化,

又给人妙不可言之感。

这样一方砚台常置书房,

一朝梦回回到唐宋,

那个文化繁荣的美好年代。

无论你是喜欢收藏的还是喜欢工匠作品的,都推荐你添加:匠粉,我们每天都会不停的输出对匠粉们的精神食粮,如果文章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希望你给我们评论提出,匠粉期待你宝贵的意见!

为了让身边更多人了解非遗,欢迎转发匠粉此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它曾是中国“众砚之首”,为何退出了“四大名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