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大陆允许台湾老兵探亲,同年10月15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10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至此,两岸打破了自1949年长达三十八年的冰封期。
第一年有很大的提高,甚至每天都有进步,而第二年开始就已经没有什么飞跃了,讲课不过是谋生的一种手段,每天重复着,原地踏步。刚过去的一年更是这样,几乎每天都在忙,却没有什么收获,自己没有得到本质性的提高,想转行做电影又赔得血本无归。
没事,彼此充电,期待更好地相聚。
我忽然明白,真正的朋友,或许不是时刻联系着,也不是无止境地打扰麻烦,而是在安静的远方看着你好好的就行。
他们平时不会打扰,但他们知道你的动向,伤心你的难过、开心你的成绩。最重要的是,他们一直在,从未离开过。
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
无论彼此相隔多远。
无论时光多快飞逝。
一些单纯的情谊、轻声的祝福,从来都在那里,静静地望着。
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认为:中国人擅长把一件事情变成另一件事情,再变成第三件事情,然后弄得一团糟。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不是当事人,就不要乱评价,尊重和沉默一样,都是浓浓的爱。
于是,她用自己的存款,在北京办了一张健身卡,报了一个英语口语班。她说,从今天起,要提升自己,绝对不允许任何一个人说她不好。她要变强,要自己去选择戏,而不能被人选择。
她约了几个朋友见面,发现大家并没有冷言冷语,并没有看到她的“巨大”变化。她明白,所谓的外在,真的只是敲门砖,关心她的人,更关心的是她的灵魂。
总以为自己是世界的核心,其实世界上除了亲人和为数不多的朋友,没有人真正关注自己。
她一个1993年生人的姑娘,在这个复杂的网络里徘徊着,见不同的人,聊各种各样的天,就这么硬生生地拉到了两百多万元的投资。接着,她自己搭班子,找好的剧本,找靠谱的制作团队拍摄。
我们满怀期待地做梦,却遍体鳞伤地成长;我们一边面对父母的不了解,一边抵住世界对我们强大的不友好。
我忽然想到一个朋友跟我说的一句话:上帝关了我一扇门,却给我开了一扇窗,打开那扇窗,外面的世界更大。这世界其实没有什么绝望,只是缺少在绝望时发现希望的眼睛,那双眼睛,能带你看到更广泛的世界。
夜深人静,忽然发现肚子饿了,于是起身出门,开门刹那,发现天早已黑透,熟悉的小店都关了门。我晃晃悠悠地走到便利店买了一个面包,在路边就吃了起来。
我教了五年四六级听力课,学生的评价一直不错,这次四六级听力改革,我讲了五年的课要打乱重排。这几天,我几乎每天都在刷题,然后盯着电脑做PPT排版,接着剪音频、编号,最后查阅大量资料引申知识点。其实在课上一个小时,背后要花十倍或者更长的寂寞时光。
我蹲在马路边,看着夜色,眼圈红了,忽然明白一件事:这世界上所有光鲜亮丽的背后,都透着无比的寂寞。但每次努力之后的平静安详,都映射着人生轨迹的跳跃。
后来明白,台上不可控的东西太多,这世上哪儿有什么平白无故的横空出世,不过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必然结果。
后来,我把每次课对着墙讲十遍,用录音笔录下来反复听,每个知识点查阅大量信息,甚至课上的每一个段子都写下逐字稿,连停几秒都提前演练。终于,学生的评价明显开始好了起来。
一次在教师休息室,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前辈,他问我,看学生对你的评价很好啊,你两小时的课一般备课多久,我自豪地说,至少二十个小时。
他笑了一下,说,我备四十个小时。
这些正能量的人在我身边给了我无穷的动力,这世上最可怕的就是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我开始明白,只有偏执狂,才能创造卓越。你很难想象,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喝着咖啡,四十个小时一遍又一遍地跟自己死磕的寂寞。那些安静的夜晚,只因他的心中有一颗照亮自己的太阳。
的确,只有耐住寂寞,才能看到曙光。
托福口语题库
我很难想象他耐住了多少寂寞,直到这些年,我看到他横扫了很多电视节目,许多人夸他口才一等一,说他是演讲天才。他总是不开心地回应:你才是天才。
我终于明白,这些寂寞的日子,终究会得到回报。
这是个快餐年代,快到你总希望今天努力明天就有结果;快到你总喜欢明天考试今天才开始复习;快到你总觉得今天跑步明天就能减肥成功。
可是,就算是再快的年代,也需要平静不计回报的寂寞时光去积淀,去一步步安静地积累,随着时间的堆积,才能有明显的改变。
一个人坚持跑步一周不难,坚持学英语几天不难,难的是把优秀养成习惯,坚持七八个月,坚持一年,坚持更久。
这世界其实可以很公平,你想一年减肥十斤,最好的办法就是少吃饭。
你想三个月呢,少吃饭,多运动。
你想一个月呢,不吃饭,狂跑步。
可如果你想一天就减肥十斤,恐怕除了节食之外,就要抽脂、动刀了。
学习也是这样,为什么我昨天看书了文化素养还是没有提高;为什么我这两天背单词了英语还是没有突破;为什么我昨天突击了,考试还是没过。
那些闪着光芒的人,谁知道他在阴暗的角落里遭受过多少寂寞。
那些在台上辉煌的人,谁知道他经历了多少无人问津的努力。
这世上没有毫无理由的横空出世,世间的美好,不过是耐住寂寞,坚定不移而已。你要相信,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平静努力的人。
一个人坚持跑步一周不难,坚持学英语几天不难,难的是把优秀养成习惯,坚持七八个月,坚持一年,坚持更久。
我忽然意识到紧迫感,这些年当英语老师,总是告诉别人要刻苦背单词,告诉别人要阅读,可是自己到底读了几本英文书呢?自己有多久没有背单词了呢?想到这里,心里无比愧疚。
有一次我跟一位老师聊天,他刚去了美国,回来后,他很挫败地说,当了这么多年的英语老师,英语水平真是退步得一塌糊涂,现在和老外讲话都困难了。
你这样,活该没自由。
一个人的自由和自制力是成正比的,就像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老师不会管他,是因为他能很好地自制,他有严格的时间自控力。
这些年,我作为自由职业者,清楚地知道,人每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这点很公平,无论你是穷人还是富人。当清楚这些后,我几乎没有睡过懒觉,也很少十二点前睡,每天除了写作,上课累了就跑跑步,然后接着看书、看电影,偶尔和朋友聚餐约会也是一定要把今天的任务完成。
这世界任何的自由都是和自控相辅相成的,没有自控力的人,就很难有自由,这就是监狱存在的原因。
这也是很多体制和单位里存在限制的原因。
我记得《肖申克的救赎》里面有一个图书管理员,他在监狱里关了几十年,习惯了没有自由的日子,可当他重新获得自由时,他自杀了,因为一个被“体制化”久了的人,逐渐就不知道如何使用自由的生命了。
这是一个生命的悲剧,自己的生命,却不知如何去负责、如何去安排每天的二十四小时。
人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
人不能总是在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慢慢地变成废人。所以,自由是自己争取得来的,想要自由,就应该先学会自知自己的极限,自信自己的能力,自控自己的时间,自制自己的欲望。
愿我们都能拥有最宝贵的自由。
两年前,我把这个故事同样说给了几个美国学生,你知道他们怎么回答的吗?
第一位同学:老师,为什么我们非要别人记得,自己尽力努力过不就可以了吗?
第二位同学:第一名只有一个人,如果都去争第一,那谁得第二?得了第二不是会难受吗?
第三位同学,对啊,第二难道不应该很开心,而且被表扬吗?
最后一个同学直接用现实反驳我,他说,老师,谁告诉你说谁都不知道第二高峰是什么,第二高的山峰叫作乔戈里峰,它的高度是八千六百一十一米,我暑假刚和爸妈去过。
他们的答案瞬间让我震惊了,忽然,我开始反思中国这么多年的“第一名教育”。这些年,我们不停地教育学生第一名的重要性,逐渐忘记了,这个世界上,任何比赛第一只有一个,可是第二第三到几百却是大多数;我们过分地去宣传高考状元,却发现很多高考失利的人竟然在今后的生活里也能出类拔萃;我们一味地去追求金牌,却忘了银牌、铜牌也是拿汗水与泪水拼搏出来的。
鲁迅曾经说过:“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这些小人物,正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却几乎从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得到应有的褒奖和聚光,被莫名其妙地忽视和批评。
我们会发现,如果有短板,完全可以通过倾斜桶去保留更多的水,完全可以找一个更大的容器把自己放进去,也可以找一个木匠做一个密封套。
你会发现无论是牛人还是大公司,都会有自己的短板,有短板的时候不是要全力去把它变长,而是可以用合作的方式取长补短。
慢慢地我们发现,这个世界缺的根本不是第一名,要的不是全面发展,需要的,是你的不可替代性。
这些年,所有的媒体都在报道高考状元,仿佛他们就是人生的赢家,仿佛考试第一名是人生的最终目标。
意味着这些年我们总是强调第一名的教育观,是错的。我们不停地给学生划阵营,说这些人是好学生,那些人是坏学生,也是错的。
每一个学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真正的教育,根本不是发掘人的第一,而是发现人的唯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个世界的分工会越来越细,任何一个人,无论学历高低,无论读书多少,只要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插上一面旗帜,就是第一名,就是冠军,就应该被关注,被表扬,被重视。
有些人,虽然没有功成名就,没有权倾朝野,但他努力地活成了一个体面的普通人,谁说这样不伟大呢?
不应该只是过着上学、毕业、结婚、生子的循环日子,你值得更好的生活。
其实所有看似作死的故事,在别人眼中或许不过是一段平凡的经历。
但就是这些经历,能让你更稳重更成熟,对这个世界有更好的诠释和独到的见解。
不要把“我是姑娘”作为拒绝所有新鲜事物的理由,人家也是姑娘,但为何能把世界活得那么精彩?每个人的青春,都应该有自己特有的经历,别怕和别人不一样,毕竟,每个人都那么不同。
所以,姑娘,不要活得太谨慎,要保持一颗探索未知和追求远方的心。愿你能把日子过成诗,把生活过成词,把每天当作歌,然后用青春把它用心地唱完。
所以,姑娘,不要活得太谨慎,要保持一颗探索未知和追求远方的心。愿你能把日子过成诗,把生活过成词,把每天当作歌,然后用青春把它用心地唱完。
我只知道他跟我晒英语成绩时有多喜悦。现在,他养成了每天读英语的习惯,养成了每天背单词看美剧的规律。别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了六级的备考。
我让他写几句话给学弟学妹们,他说,早点准备,多给自己点时间,还要相信自己没问题。
他接着说:其实,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因为大不了大器晚成。
我不同意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而认为该出发的时候,一定要出发,该行动的时候,绝对不要拖延。
这世界总是这样,当你想做一件事的时候,拖着拖着,就变成了梦想,很多事情,哪怕不成功,毕竟还有下次。
你要相信,命运总会给努力的人一个恰如其分的安排,大不了,不过是大器晚成。
所以,想见一个人,就打电话给她;想学英语,就开始背单词;想去旅游,就从今天起存路费……
没时间去抱怨的,更别问来不来得及,很多地方,走着走着,你就会发现并没那么难到达。最差的结果,不过是晚一点看到路上的风景而已。
何况,上帝又怎么会辜负一个努力的人呢。
01
直到今天,我很庆幸,在那个时候选择了离开,我开始明白“追求卓越,拒绝平庸”的重要;开始明白,年轻时,没有安稳平淡的中间选项,要么大汗淋漓地出众,要么小心翼翼地出局。
讲真,我有怀疑过自己是否适合写作,后来,我明白,与其怀疑自己,不如珍惜当下,天赋不够,就用勤奋去补。
我开始每天努力地写。就这样,我写满了一个硬盘,写坏了几个键盘,写光了十多个笔记本,用完了几十桶笔。
后来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我写的东西,开始喜欢我对世界的看法,喜欢我笔下的故事。有人说我写东西有天赋,只有我清楚地知道,这背后经历了多少故事。
1.勿忘初心。
2.每天进步。
勿忘曾经相信的美好事物,要相信爱情、坚持、行善、努力这些最容易被遗忘和否认的简单的美好;每天让自己变得更好一点点,做一点没有做过的尝试,保持随时换轨道的能力,做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舒适区终有一天会毁掉青春
心理学研究中关于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在舒适区我们得心应手,每天处于熟悉的环境中,做在行的事情,和熟悉的人交际,甚至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对这个区域中的人和事感觉很舒适。但是这样的生活,无疑是温水煮青蛙。
我点点头,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里说,这些墙挺有意思,一开始你抵触它,然后你习惯它,最后你不得不依赖它,这就是institutionalization(体制化)。
人有一种习惯,就是总喜欢在舒适熟悉的环境待着,这种“舒适区”一旦建立,你就会变得无比依赖,慢慢地爱上周围的墙,恋上这舒适的小屋,从而不愿意飞出去看看,怕看到外面熙熙攘攘的世界。
其实舒适区本身没问题,就像家一样,温暖舒服,每个人都有。但如果家的力量太强,你放弃了去外面看看的梦想,是挺可惜的。我们都有过想出去看看然后被爸妈叫停的时刻,但大多数坚持出远门的孩子,也没有忘记过回家的路,回家后,不仅眼界开了,知道世界变大了,明白自己渺小了,最重要的是,他们开始着手下一次旅行的计划了。
看,他们的舒适区,就这么变大了。
其实,舒适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成天无所事事,另一种更可怕,因为很难意识到,就是无意义有规律的循环。而后者,更是许多人的生活状态:看起来很努力,看起来很累很忙,不过是无意义地循环着,这样的生活,过着只会觉得舒服,却没有本质性的变化。
我不愿意坐班还有个原因,就是我特别了解自己的惰性,一旦我的日子变得循规蹈矩,每天都有固定的方式方法,慢慢地我就会失去这么强的创造力和闯劲。我怕自己习惯了一种生活模式,换了环境就不适应了。
不过是想趁着年轻,趁着还没定型,多去看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想让自己更强大点,强大到在任何一个环境都能活得下来。
真正的强者,他们在年轻的时候,经历了沧桑,化解了迷茫,学会了坚强,懂得了疗伤。他们在哪里都能活,哪里都是舒适区,哪里都是自己的天堂。
所以,观点就那么几个,读来读去也就没意义了,读着读着也不过是浪费时间。
只是碎片阅读,不去深度思考,再怎么读,也不过是反复地去咀嚼一个观点,到头来,是浪费时间。
比如,你是否思考过:如果不要无效的社交,那到底什么是有效的社交;一个人具体要做些什么才能让自己的独处是高质量的;所谓独处,除了一个人待着还能有什么方式。
所以,碎片化地阅读和断续地吸取信息,对大脑最大的摧残,就是让一个人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越来越差,慢慢地,人只能去阅读几分钟以内的东西,不会去看长篇的故事,不会进行深度思考,人也就会越来越无法集中注意力。
随着信息的获取越来越容易,大量的资讯和新闻呈现在你面前时,你要做的,不是都记住,而是做减法。
一个会做减法,会删除无效信息的人,一定是一个明白自己要什么的人。
总是跟风,一味地追逐新事物,从不问自己要什么,这样的人,很难发展起来。
所以,当信息开始爆炸,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全部阅读、照单全收,而是问自己需要什么,然后查阅需要的信息,看对自己有用的资讯。
其余的,你大可以不用关注,与其用鸡肋时间读啊看啊把自己的思路全部打散,还不如拿一本书,用间隙时间看完,背背单词,读读外语,或者戴上耳机,就听听音乐发发呆,效果更好。
信息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控制人的。
人也一样,应该去控制注意力,而不是被焦点拴着,无目标地到处行走。
对一个能赚一个亿的人来说,时间比钱更重要。二十多岁的人,可能没钱,可能没背景,但他们一定有的,是大把大把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毁掉一个人,也可以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
计划好今天,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其实,学会利用自己的时间,是一个终生都要提升的能力。自己的时间可以投资在很多方面,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或者,你正在怎么选择?
在采铜老师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一书里,时间投资可以从两个角度分类:收益值和半衰期(持续性)。
我从大学开始,坚持每天背诵三百个单词。一开始三百个单词能忘掉一大半,可是这件事情我坚持了四个多月,后来发现,能记住的越来越多,能熟练运用的也越来越多。慢慢地,我竟然掌握了大量的单词和词组。
但回想起第一天,依旧是一个噩梦。
直到今天,我依旧会每天把一部分时间投资在一个持续性很强但不太见效的方面,比如说写作,比如说读书。有人问,这些东西能很快有收益吗?
不能,但是,这些时间的投资,是长线的。长远看,不仅是有用的,而且能改变自己。
坚持写作,有时候写着写着,就写成了一本书。
读书也一样,读着读着,就可能会变成一个大师。
或许在许久的未来,也或许在不远的将来。
给自己生活中加点料,给未来留下一些期待,生活的小马达就继续运转起来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很短暂,虽然出身不同,但结果必定一样。世界虽然不公平,但在时间方面是公平的,无论是谁,一天都只能有二十四个小时。
你投资在爱情上,换来的是美满的婚姻。
你投资在事业上,换来的是工作上的成就。
你投资在焦虑上,换来的是无尽的恐慌。
你投资在后悔上,换来的是持久的自卑。
生命就是这样,因果关系明确,时间链条简单。
每一分钟,都能在成长路上,扮演最好的自己。
他说:逐渐了解了为什么许多男人每次回到家,都要在车里坐一会儿,抽上一根烟了。因为回到家,你就变成了爸爸,变成了丈夫,你是顶梁柱,是擎天柱,是穆铁柱,就是不是自己。
寂寞是最好的增值期
人不应该怕寂寞,而应该怕浪费了寂寞的时光。
其实当人毕业后,过上了朝九晚五的日子,才发现白天没时间学习,晚上没力气改变,渐渐地,也就习惯了平庸的生活状态。
许多人被问到大学四年最后悔的事情,他们的回答都是没有好好学习。其实,大家并不是后悔大学四年没好好学习,而是后悔没有利用好那些寂寞的时光。
这些时光,明明可以去图书馆,却被花到了无用的社交上;明明可以去磨炼出一技之长,却被用在了被窝里;明明可以拿来改变自己,却被废在了韩剧、游戏中……到头来,大学四年确实不再寂寞,却在毕业后怀念起了这段无忧无虑的匆匆岁月。
说白了,这不是怀念,不过是悔恨为什么自己没有珍惜时间。
我上大学的时候,干了两件事情,直到今天都很自豪:第一,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苦练英文,每天四十分钟,雷打不动,坚持了八个月;第二,和几个好朋友组织了读书会,每周一本书,坚持不懈。
愿我们都能耐住寂寞,用好升值期,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这辈子很短,有时候,年轻时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一生。二十多岁最重要的,不是成名成功有钱,而是养成一套健全的思维模式。
其实这辈子,要么努力地按照想法去活,要么习惯了按照活法去想;要么拼命改变生活,要么习惯给平庸找借口。人若总是将就地生活,慢慢地也就不会讲究了。
忽然,我明白了,所谓精神自由,第一步,必须财务自由。否则,所有的自由,都是空中楼阁。
可是,有多少人,仅仅是生活、爱情受挫,就决定逃离那座城市,过上浪迹天涯的生活。却发现,很多问题,该解决的,还是没有结局。旅行的意义,在于冥思,在于更好地放松,在于更好地开始。
她过着开门没雾霾,开窗两边全是山的生活
我说,我们做的这件事情,很伟大,你可能不知道,你的每个举动,都是光,在照亮遥远的别人。
03
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句话:凡事要么证实,要么证伪,要么存疑。
这个价值观的逻辑是:在这个时代,真相很难捕捉,每个人都对真相有着复杂的理解,我们很难知道真相,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调查、分析,无限逼近真相。所以,负责任的态度就是不要妄加评论,调查取证后,再去下结论。
在调查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发现,真相根本没有那么简单,甚至每个人都对真相有着自己的理解。随着信息量增多,人也就更容易理解别人了。
当人们明白这些东西时,才是人开始成长的刹那。
我想,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里,所谓的真相可能越来越不重要,重要的是真相背后的一整套逻辑,以及你自己对这套逻辑的理解。
这些,更需要一个人去读书,去思考,去咨询,去请教。
那样的人,一直在路上,每天都对新鲜和不明白的事物充满着好奇,他们一直在学习,就永远不会自以为是地妄断是非。
长期被统一化,被集体化,被煽动,被道德绑架,就会失去自由意志,失去多样性,失去批判精神,然后听不得不同的声音。人越多,情绪越高昂,离真理越远,然后越见不得不合群的人,越听不得不一样的声音。
我从没想过,扼杀人的自由,剥夺人的多样性,强迫别人做同样的事情,能这么快地滋生法西斯专制。
其实,这就是人性:人总喜欢去管别人的事情,总喜欢去强迫别人跟自己的步伐一致,由此来证明自己是对的。看似自信的举动,背后却透着满满的自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苦衷,如果不能完全懂得,就要学会尊重,学会包容,学会去理解你不理解和不理解你的人。
真正的教养,不是看你读过多少书、去过多少地方。
有教养的人,会包容社会的多样性,他们从来不会去强迫所有人跟自己一样,也不会把这种强迫当成强项沾沾自喜。他们会过好自己的日子,然后感叹,大千世界,朗朗乾坤,还有很多地方和不同的人。我虽然不理解,但我要尝试去沟通,从不同的角度,看不一样的世界。
这样的人,身边很多,其实他们的问题不是人穷,而是志短,他们穷的远远不只是钱,更致命的是锱铢必较的思维方式。
在生活中,一定要远离这些人。跟他们纠结争吵能让你的心情非常不好,得不偿失。
其实,他穷的,不仅仅是家庭条件,更是视野和格局。的确,虽然莫欺少年穷,但是,记得一定要远离思想穷的穷人。没钱可以赚,但这种穷思维,毫无疑问地会让一个人一直穷下去。
他们穷的,是思想,是格局,这样的人,站在人群中,会传染,会把你的世界变小,会把你拉到跟他同一高度,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他以为自己占了别人的便宜,其实吃的是更大的亏。
其实,每个人都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家庭贫穷富有都是自己无法决定的,但我们可以让自己成为精神上的富人。这样的人,宽容、慷慨、谦虚、善良,对世界充满着爱。很多穷人,虽然斤斤计较赚了几十块钱,其实丢掉的更多。这世界上所有昂贵的,都是用钱买不到的,比如爱,比如高尚的品德,比如富人的思维。
人不学会大气一些,就会失去更多。
你是否想过,每次买菜跟别人费口水十多分钟就为了那几毛钱,还不如赶紧把工作做好,多读几页书、看几篇文章,这是更好的投资。
花了几个小时疯狂抢红包买各种打折产品,你是否想过,可以用这段时间上一节公开课,看一部电影?这种慢慢的成长,总会让你有能力买得起所有不打折的商品。
长远投资永远比小便宜划算。
你要知道,人最宝贵的,是时间;最难得的,是好心情。别为了一点钱,浪费了时间,糟蹋了心情。正是因为每个人对平等的二十四个小时使用方式不同,人和人的思维才不同,这样的思维,让有些人富有,让有些人,永远是穷人。
你总要把目标放得更远,才能看到更广的世界。
回到家,我开始思考,人到底要不要这么注重别人的看法,要不要这么把自己当回事。
其实无论是导演、演员还是作家,不过是一种职业,既然是职业,就没有高低。
世界上每一种职业都应该被人认可,都是这个庞大机器必不可少的零件。
最重要的是,总是太在意别人的感受,总觉得自己太了不得,总为别人活着,这样,到底累不累?
在这个圈子混了很久,逐渐明白,越是大腕儿,身边的助理越少;越是牛人,越没有架子;越是大神,越接地气。不仅是因为他们明白谦卑的重要性,更是因为他们知道,职业没有优越性,不必把自己太当回事。
人应该要求自己变得更好,而不应该总是自以为是,学会谦卑,才能让人走得更远。
这个世界上,反而是那些没干出什么成绩的人,特别在乎别人的评论和眼光,特别自以为是。
我们许多人,都有过公众演讲的感受。当一个人演讲时总注意着别人的表情和叹息,那么,稍有变化就能让自己彻底崩溃。相反,当你只管自己的陈述,注意着自己的演讲,反而会有更好的发挥。
人总是会以为自己很重要,殊不知世界离开了谁,都照样转。
一些人总是以为自己无时无刻不受人关注,走在路上特别注意姿势,注意装扮,怕皇冠会掉,怕敌人在笑,却不知道别人只是看你一眼,不会跟着膜拜。跟着你的,多半是流氓。
其实,只有内心强大的人、善于独处的人、谦卑的人,才更会被人注视,才能走得更远。
一个节目无论多么精彩,观众都只是观众,他们只会是路人,不会是你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你也不用太在意那些目光。
在这个世界上,要么抬头走路,要么低头奔跑,不要边走边看别人的眼光,不要依照别人喜好调整自己的步子,这样走着走着,准会顺拐,或者忘了出发的理由。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骄傲地走在街头,要知道谦卑的人身上都有一道光,这道光可能起初不那么亮,可一旦被人发现,便是七色的彩虹,便是万丈的光芒。
而浮夸的人,虽自带光亮,可每一丝光亮,都刺着别人的眼睛,让人睁不开,也靠不近。
这是个笑话,但用讲话的方式刷存在感的领导太多,尤其是新官上任,总是滔滔不绝。可是,这样无休止的讲话、没逻辑的篇幅,不会赢得任何人的尊重;这种刷存在感的方式,只能代表这个人无知、寂寞、自卑。
他也会寂寞,但当被聚焦时,不以物喜,不会失态,更不会没素质地停不下来。
他内心强大,平时习惯了读书、锻炼;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他更明白,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与其疯狂地展示或者失态地炫耀,不如找个安静的角落去静思自己的存在,我思故我在。
人经历得越多,越不爱表达;书读得越多,越明白自己无知;路走得越远,越知道自己渺小。
只有弱者,才会狼狈地刷着存在感。
一个人,安静久了,书读多了,路走远了,内心强大了,自然,也就存在了。
爷爷说,历史是要人记住的,但是恨没必要,毕竟,你再不顺,能不顺得过邓小平的三起三落吗?你再冤枉,能冤枉得过死时连名字都没有的刘少奇吗?
最重要的是,我跟他在一起工作,很开心,得到了尊重,所以愿意追随。
这段话让我很感动,因为,从古至今,当领导的人,涉及管理的人,大多只知道管,而不知道理。在这个以理服人的年代,情商高,能让人走得更远。所谓情商高,无非就是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站在高处时,不指责,不仗势,不盛气凌人,这很难得。
回到日本史,谁也不知道当年被称为“猴子”的丰臣秀吉竟然统一了日本,因为他情商足够高。可是,谁也不知道他竟然浮躁地去攻打朝鲜和大明王朝;谁也不知道德川家康竟会取得了最后大业,因为德川家康的前半生,一直在隐忍,不敢多言跨界去得罪任何人。谁又知道,他会是笑到最后的那位被记住的人呢。
孩子时常莫名其妙,总觉得好像是自己做错了,其实不过是大人的情绪衍化成找碴儿,他们被情绪左右,最终把一件事情变成另一件事,负能量放大,受害者变多,最后得不偿失。
这些年,我越发觉得稳定的情绪在生活中是多么重要。遇到事情,深吸一口气,不发怒不抱怨,想解决方案。解决完就松一口气,没解决也不要爆发,毕竟爆发只能造成更多伤害,越亲的人,伤得越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状态是让人敬佩的。
生活的高手,从来不会让情绪控制自己,然后做出后悔的举动,他们只控制情绪,变成生活的主宰者。
这些人,是生活的强者。
愿我们都能活成这样。
后来,我明白,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发光的人,那个人离你很远,但你愿意拼尽全力地去接近他,去学习他,去成为他。后来,你离他越来越近,或许你会发现,你爱的并不是他,你爱的只是内心深处那个更优秀的自己。
随着自己长大,那个发光的人,或许不再那么重要了,或许很快会被忘记。
但在一无所有时,他曾经光芒万丈,他曾经指引过方向。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光,接近他,成为他,然后用更亮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