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为何挑灯夜行?

盲人为何挑灯夜行?_第1张图片

有一则很有生活哲理的故事: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他看见有一盏昏黄的灯正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过来,身旁一位村民说:“瞎子过来了。”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盲人挑灯岂不可笑?于是僧人问:“敢问施主,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为何挑一盏灯呢?”盲人说:“黑夜里如果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你是为别人照明呀?”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自己!”“为自己?”僧人又愣住了。盲人问僧人:“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过?但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但我挑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而不会碰撞。”

“为别人也就是为自己”,一个盲人能有这样的精妙的大彻大悟,真是让人钦佩之至!那位盲人是不幸的,与健康人相比,在黑夜里他更易被人撞。可就是因为他有博大的胸怀,他能够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所以他得到了回报——他一次也没被别人撞过。

人们常用“瞎子点灯白费烛”来喻指劳而无功、徒劳无益的事。其实也不尽然,“瞎子挑灯”的故事就是有力的证明。

人的行为对他人是有影响的,具有互动性。一种积极的、善意的行为会对周围的人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你对别人施以微笑,那么别人也会对你还以微笑。你给别人以方便,别人也会给你以方便。利己与利人是相辅相成的,既利己又利人是做人和处事的基本准则。人是具有社会性的高级动物,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身边的同事、邻居或者素不相识的人遇到困难,你慷慨解囊,积极帮助,那么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鼎力相助。如果你对别人的困难熟视无睹,不问不闻,那么当你遇到困难,需要他人帮助时,别人也会无动于衷。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关心别人就是关心自己,爱护别人就是爱护自己。一个盲人出于爱心,不怕麻烦,夜间走路时挑着灯笼,充分展示了他的美好心灵。现实生活中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像夜间挑灯的盲人那样,怀有一份善解人意的爱心,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纷争和冲突,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盲人为何挑灯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