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天思考职业目标,你将受益终身【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最近越发感慨,身边有很多比我聪明的,比我家境好的,比我努力的,最后却没自己发展的好(当然也有很多比我好了不要好的哦喂),有这样感觉的原因不是什么优越感,而是为他们感到可惜,没有一个好的规划,不论是人生还是职业,都是很吃亏的。

我身边不乏这样的人,毕业的时候他们考研或者出国,原因不是喜欢学术研究,也不是想去国外发展,只是不想那么早进入社会面对压力,所以宁愿花点钱去国外一个并不怎么有名的学校镀金,回来后却发现还是从0开始。

最近还有设计师朋友和我说,“不想做设计了,这行太累了,我看你不怎么加班工资也可以,你们招人吗?”

永远不要把“不想XX”变成你做选择的理由。在做所有事情之前,都需要好好“想想”。每一件事情都应该通过两次创造,一次是在脑海里,另一次是实践在现实中。在脑海里你把未来和目标想得越清楚,就能给你在实践时最清晰的指引和方向。

从职业发展来看,“超级个体”中说到“车日路”理论,想象着你是一辆开在高速上的车,你觉得自己是辆什么样的车?想去什么地方?旁边坐着谁?沿途的风景怎么样?

很认真思考了下这个问题,觉得自己开着一辆Jeep越野车,旁边坐着我可爱的男票,我们正在穿越一片沙漠时不时蹦出几个羚羊,要去看路尽头的那个绿洲。

你的车,就是你现在的状态,Jeep可能寓意着马力全开努力的自己,你身边的人是这个阶段人生里陪你做重要决策的人,你沿途的路就是你的现状,而你想去的地方就是目标。

每个人对自己故事的解读和心理暗示都会不太一样,而我作为一个喜欢给自我打鸡血的人,趁这个机会也给自己做了非常正面的心理暗示:虽然路途艰苦,但绿洲就在前方啦!(想伐想伐想去非洲大草原看羚羊了。)

通过【车日路】理论,每个人都可以尝试搭建一个自己的故事。车—代表自我;日—代表目标,路—代表方式。

在职业发展的前三年,需要做的是不断改装你的车,让自我不断提升;在职业生涯的中段,需要找到一个正确的大方向,不断往前开,就算迂回也没关系:在职业生涯的后段,比如到了40岁,所有的精力都大不如从前,但拥有的是充分的资源和人脉经验,也不那么缺钱,这时候就可以选一个更明确的目标,以实现自我价值为驱动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职业发展思考和前中后段模型,但很可惜的是,看到很多人在工作了七八年后,还找不到职业发展的方向、提升自我的方向,还在思考要重新上路出发,这好比一辆车漫无目的地开出东边好远,却发现自己其实是想去西天取经;一辆跑车底盘很低,却开上了山路半路抛锚,上不去也下不来。

所以在我看来,车日路理论真正让你解析的是:

1.看清自己: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你想走什么样的路去达成这样的目标?

2. 寻找model:谁是你十年二十年后向往成为的样子,他是怎么做到的,我要如何复制他的成功?

3. 大量research:了解想进入的行业,想发展的职业,其中的生存模式是怎样?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有什么优势匹配?长远能怎么发展?

4. 有机会去实践你的想法:虽然不喜欢打马后炮,但如果有机会去一个想进入的行业“实习”,真的是非常好的做决断的机会。如果不行,学会尝试、判断、以及即使止损(分享一些个人经验,在我大学的时候,曾经想当电视编导,进了SMG才发现外部光环真的大于体制发展,整个行业都在走下坡路;曾经想做创意,去了4A公司才发现加班到惨绝人寰,美其名曰创意至上要弹性工作才能有灵感,实则时间管理能力太差,不适合自己,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非常感谢有试错和迷途知返的机会),当然,每个行业都不容易,要判断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而不是抱着一颗玻璃心走哪哪不行,找一个better,不至于best,但也不会worse or worst的选择,是相对安全且有发展前途的。

好了废话不多说,如果能做到这4点,就可以准备升级你的车,整装待发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花1天思考职业目标,你将受益终身【选择比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