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十六)

天气冷了,送了暖气之后,我们政府院子里多了一只小狗,通体白色,只有耳朵带一点点黄,颜值极高,它来了以后跟崔师傅(烧锅炉的师傅)以前养的一只通体黑色的小狗形影不离,整天大摇大摆地在政府院子里晃荡,我有时候偷偷观察它们,觉得人生和狗生如此相似,都需要用彼此陪伴来完成生命的每一个流程,而且这样的陪伴始终保持阶段性的更替,因为环境的变化选择同行和将要同行的人,新旧交替,大浪淘沙。有时候又觉得狗生比人生简单多了,因为狗狗的智商和情绪有局限性,它们的烦恼也有局限性,它们的内心活动无非就是吃不吃?咬不咬?跟不跟?危险不危险?除此之外,只要无辜地卖个萌,所有的困难都会在人们的噗嗤一笑中迎刃而解。

我一直想养只狗,一直没养成。一来家里养狗不便,二来养狗时怕好多细节处理不好触犯教规,三来单位宿舍小,环境局限······思虑太多,索性断了养狗的念想,后来在大街上、朋友家看见别人的狗都会虎视眈眈,想象自己有只狗看见我之后狂奔过来的样子。前段时间有次机会,下定决心要收养一只狗,万事俱备,自己却怯了场。想着如果自己一旦和眼前的这只小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将来有一天,条件限制,不得不放弃对它的照顾,会对它造成多大的伤害,会对我造成多大的伤害,越想越怕,最后就放弃收养,把自己的患得患失用“负责任”这样的字眼漂亮地包装起来,连同又一个愿望一起,放在高高的置物架上,不扫灰尘。

小白(我自己给小白狗起的土名字)来院子里之后,因为无辜的大眼睛,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吃到了很多同事们从碗里挪出来的肉,后来宝宝(崔师傅小黑狗的名字)也发现了这个好事,于是每到饭点,总会看见一黑一白两只小狗,安静地守在食堂门口,或者对进来和出去的人摇摇尾巴,转转圈。好几次,我把碗里的肉挑出来喂给小白,就和它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我每次一站在院子里叫它一声,就会看见它撒欢朝我跑过来的样子,幸福感和喜悦感完全不能用语言来形容,我终于知道了拥有一只狗的人是多么的幸福。上中学的时候,最喜欢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一文,喜欢文章中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最近几天,我在小白身上感受到的信赖足以创造美好的境界。很多时候我也徘徊、也无奈,但是我却时常体验我喊一声小白,就有一团棉花团用尽全力跑向我的幸福感。最简单,最真切,最值得,不是吗?

小时候,随父母亲住在二中的家属院平房里,那时,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块菜地,我大概9岁的时候,有天去街上,看见一个商贩担着一担子小鸭子在卖,竹编的担子一团又一团毛茸茸金灿灿的小鸭子,让我的心都要化了,父母亲看我实在喜欢,就买了一对儿小鸭子给我。回家之后,我在父母亲的帮助下喂养他们一天天长大,长到它们和小时候可爱的样子截然不同,也偶尔因为不能把它们赶进煤房急的跳脚,却从来不允许别人有一丝一毫要把它们宰了吃肉的想法,小心翼翼护着它们直到搬家之前,父母亲怕我难过,偷偷把它们送到亲戚家的夜晚,我坐在凳子上哭得上下气不接,吓到了来我们家小住的姥姥。后来,去亲戚家,找寻心心念的我的小鸭子,听到他们戏谑地告诉我鸭子已经被他们宰了吃肉的消息,第一次体验了失去。

大三那年,家里重新装修了房子,在客厅外的小院子里用玻璃搭建了一个小阳台,医学院搬到了昆仑路上,我申请了走读。某次机缘巧合,得到了Q姑娘家里的一只小灰兔,小兔子生下来之后和兄弟姐妹一起受到了袭击,它是幸存者,和它初次见面发现它的腿受了伤,就给它起名“站站”,希望它站起来。后来忍受了它的所有的奇怪的味道,每天去菜铺买小白菜喂养它一天天长大,装它的笼子对它而言越来越小,看着它的牙齿越来越坚固,直到某天早晨看见它咬了一个缺口的笼子空荡荡的,知道它跑走了,我还留着笼子等它回家,最后希望全部落空,我看着它吃剩的半截胡萝卜泪如雨下。当时就下定决心,再也不会养兔子了,只知道傻乎乎的吃好吃的兔子,你永远无法用你的肢体语言或者眼神让它感觉到你的所有情感。

动物总比人来的直接,喜欢就靠近,不喜欢就皱皱鼻子走开;想吃的时候就争先恐后;想睡的时候就随便在院子的阳光里一躺······人类有时候反倒被自己的“高级”属性牵制住,常常抛弃本能,丢掉最直接的方式,费尽心思又求而不得。

我有很多安静的只有自己的时候,会细想很多人在我身边来来去去的原因,常常遗憾,常常痛惜也常常欣喜,大概人和动物最本质的不同就是人类复杂而又庞大的感情里,藏着一颗颗更加温热和澄澈的心。

小记系列的记录方式笨拙却真切,原谅我,只能用这样的方式记录我随时随地奔涌而出的温热回忆。你肯定明白,好的回忆,会始终引导你昂着头骄傲地生活。

晚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记(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