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拱一卒2.0社群28天复盘

日拱一卒2.0社群28天复盘_第1张图片

题图来自《爆裂鼓手》(Whiplash)

日拱一卒2.0社群28天复盘_第2张图片

[图片上传中。。。(3)]


日拱一卒2.0社群28天复盘_第3张图片

[图片上传中。。。(5)]

我加入“日拱一卒”的英语社群四周。四周时间不长,来不及有什么惊人的改变。但是这四周来的学习体验,我可以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1、关于执行力

日拱一卒2.0社群28天复盘_第4张图片

这段时间比较能够切身体验到,执行力究竟是什么——与远见、策略无甚关系,仅仅一个“英语学习”的任务,真的不需要那么突出的学习能力,以及太多规划和方法论,JUST DO IT!
要长久待在这个英语社群的“生存技能”其实非常简单,坚持完成“每日打卡”任务即可——这一点算不上什么难事,成了习惯后, 当初入群前所下的决心,多多少少的心理斗争,现在看来完全没必要。
此外,我在英语计划的这些天,也没有耽误其他太多日常事务和活动。近两周用每晚深夜的半小时终于克服了横按(吉他初学者比较难攻克的一种和弦技巧),于是弹奏和弹唱又往前走了一步。我总说要在公众号或者打卡群里发表音乐音频或视频,这个也确实拖延了。
2、关于建立自信

日拱一卒2.0社群28天复盘_第5张图片

确实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是缺乏学好、用好英语的自信的。不光是英语,在其他层面:专业技能、社交活动、家庭关系等,似乎一件件摆在面前的事情都成了难题。时间推移,庸俗的年龄危机也随之而来——但焦虑改变不了任何现状。
所以这段时间于我而言,并不只是“语言学习”这么简单。在学习初始建立“我能够做好”的自信是重要的一步。重拾自信先是个心理战,需要站立在观察自己的角度,发现和承认自己的众多长处;此外,道理支撑也是有的,笑来的“天天都要用英语”中的第一个篇章,就主要解释了人的大脑潜力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无限的。有了这个理论支撑(管它对与错呢),我简直跟被洗脑一般,开始相信自己能做好很多事情了——回顾一下,其实有些事情我也曾经做得不错,比如公众演讲、live表演等。
建立自信对于这个English Plan的帮助是很大的。
3、关于写作

日拱一卒2.0社群28天复盘_第6张图片

我虽然在坚持日更,甚至因为维护两个公众号,有时候一天发布两篇。可是内容丰满度、精彩程度非常有限。提笔写作确非易事。最近几年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写过很多工作总结、方案汇报、设计提案等,但这些感觉跟写文章是两回事。我很久前其实发现自己会比较擅长写一些情感类小感受、艺术鉴赏感受、个人对于事物的细小察觉等,但涉及到需要理性支撑,我是“思维懒惰”的,经常因为没有数据和逻辑支撑,文字显得比较空洞。
回忆我在中小学作文课,常因为擅长的散文而得到肯定,但是碰到议论文题材,马上就出问题了。所以我经常会觉得自己是脑力成长缓慢者,太晚才懂得理性和逻辑思考、也太晚懂得用理性控制情绪。
所以解决自己思维弱项才是让写作变好的首要问题。我写这篇文字大概遵循如下方法:先顺应自己的思维模式,将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像记录灵感一样先复现成文字,再慢慢理清逻辑使得行文更严谨。要做到能够为读者提供价值,被我安排在了下一步。
4、关于个人影响力的思考

日拱一卒2.0社群28天复盘_第7张图片

职场上的人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认知:企业的品牌和光环只能帮助自己一时,不会真正改变你的内在充实度、专业度和个人影响力。当下的社会,人们往往喜欢给自己和其他人都贴上职业标签,但XX公司市场总监、企业营销总监的title又与个人干系多大?鲜有人关心我们到底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是否先是我自己,然后是一位丈夫或妻子、一位父亲或母亲,此后我才是一位医生或教师、一个XX公司的职位。
从这个角度,我们在社会中的“个人标签”是可以多样化的,我们可以从众多角色中发掘最有意义,最能够体会到生命意义的那一块,将这一个人标签的探索和实现当做最宝贵的生命时间。
5、关于刻意练习

日拱一卒2.0社群28天复盘_第8张图片

我很早就体会过“刻意练习”的效果,是因为自己中学时代经历过漫长枯燥的西方古典绘画的学习。我当时的训练办法是写生一些石膏体,从对简单形体的光影空间关系分析,到复杂人像的复杂立体光影关系拆解,在成年累月的长期枯燥重复训练中,获得对于形体和立体关系的自然记忆。乃至于有一个暑假,因为长期只写生一个伏尔泰石膏像(当年的穷画室就那么区区几个石膏人像角色),假期结束后我就可以默写各个角度的伏尔泰肖像了,空间光影虚实关系都记在了脑子里——这个能力对于不懂绘画的人来讲简直天方夜谭——想想那感受跟外语烂的学生碰到外语流利的选手时的感受是否一样?
但我真正理解刻意练习的必要性,还是在近些年的工作中。因为涉及到一些设计提案、总结文档,我必须把方案写进KEYNOTE为客户和上级进行有理有据、有节奏的演练——这个过程中一些框架预设和细节推敲,慢慢训练了我本不擅长的逻辑能力。由此我意识即便是“天生的”逻辑能力差的人,通过对复杂问题进行任务拆解、通过长期研究一些“套路”式的排列组合,他们也可以慢慢转变为表现力和说服力都不错的人。
刻意练习的反面教材是花大量无谓的时间进行泛泛的下意识的练习。记住,让你感到有难度的“烧脑”训练效率一定高过停留在舒适区的“无脑”练习。——有效的、成果明显的学习历程会让你觉得“难受”,毋庸置疑。我理解的效率学习,就是不断地将当下的“不舒适”体验变为“舒适”体验,把握节奏,别“难死”自己就好。

6、题外,好电影推荐

日拱一卒2.0社群28天复盘_第9张图片

我个人比较爱好人文片、音乐片、艺术家传记片等,《爆裂鼓手》(Whiplash)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的电影之一。今年在国内上映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得主和最佳影片提名的《爱乐之城》(La la land)观影之后觉得不爽快(实际观影感受略低于期望值),遂专门回溯去看导演的上一部片子即14年的Whiplash,没想到异常精彩远超La la land。这部影片除了主角Andrew作为鼓手的艺术水准让人震撼之外,所传达的那种苛刻的、反人性的,追求极致的变态精神,着实让我“燃”了一把。“刻意练习”的精髓也在此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你今天还不够好,那是你并未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一种挑战体能极限、意志力极限的、疯魔对决式的“极致”。《爆裂鼓手》获得第30届圣丹斯电影节最高荣誉评审团奖,推荐那些在自己前进道路上踟蹰不前的同仁们都去仔细看一次。
7、篇尾彩蛋,哈哈
这还是两月以前的音频,发声方式、外语发音、演唱韵律等都不够好。为了彩蛋豁出去了。。。近期如有音频推出,效果应该不可同日而语了——Alas!我们来复习一下Procrastinator的拼写吧!

日拱一卒2.0社群28天复盘_第10张图片

题图来自《爆裂鼓手》(Whiplash)

[图片上传中。。。(2)]
[图片上传中。。。(3)]


日拱一卒2.0社群28天复盘_第11张图片

[图片上传中。。。(5)]

我加入“日拱一卒”的英语社群四周。四周时间不长,来不及有什么惊人的改变。但是这四周来的学习体验,我可以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1、关于执行力

日拱一卒2.0社群28天复盘_第12张图片

这段时间比较能够切身体验到,执行力究竟是什么——与远见、策略无甚关系,仅仅一个“英语学习”的任务,真的不需要那么突出的学习能力,以及太多规划和方法论,JUST DO IT!
要长久待在这个英语社群的“生存技能”其实非常简单,坚持完成“每日打卡”任务即可——这一点算不上什么难事,成了习惯后, 当初入群前所下的决心,多多少少的心理斗争,现在看来完全没必要。
此外,我在英语计划的这些天,也没有耽误其他太多日常事务和活动。近两周用每晚深夜的半小时终于克服了横按(吉他初学者比较难攻克的一种和弦技巧),于是弹奏和弹唱又往前走了一步。我总说要在公众号或者打卡群里发表音乐音频或视频,这个也确实拖延了。
2、关于建立自信

日拱一卒2.0社群28天复盘_第13张图片

确实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是缺乏学好、用好英语的自信的。不光是英语,在其他层面:专业技能、社交活动、家庭关系等,似乎一件件摆在面前的事情都成了难题。时间推移,庸俗的年龄危机也随之而来——但焦虑改变不了任何现状。
所以这段时间于我而言,并不只是“语言学习”这么简单。在学习初始建立“我能够做好”的自信是重要的一步。重拾自信先是个心理战,需要站立在观察自己的角度,发现和承认自己的众多长处;此外,道理支撑也是有的,笑来的“天天都要用英语”中的第一个篇章,就主要解释了人的大脑潜力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无限的。有了这个理论支撑(管它对与错呢),我简直跟被洗脑一般,开始相信自己能做好很多事情了——回顾一下,其实有些事情我也曾经做得不错,比如公众演讲、live表演等。
建立自信对于这个English Plan的帮助是很大的。
3、关于写作

日拱一卒2.0社群28天复盘_第14张图片

我虽然在坚持日更,甚至因为维护两个公众号,有时候一天发布两篇。可是内容丰满度、精彩程度非常有限。提笔写作确非易事。最近几年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写过很多工作总结、方案汇报、设计提案等,但这些感觉跟写文章是两回事。我很久前其实发现自己会比较擅长写一些情感类小感受、艺术鉴赏感受、个人对于事物的细小察觉等,但涉及到需要理性支撑,我是“思维懒惰”的,经常因为没有数据和逻辑支撑,文字显得比较空洞。
回忆我在中小学作文课,常因为擅长的散文而得到肯定,但是碰到议论文题材,马上就出问题了。所以我经常会觉得自己是脑力成长缓慢者,太晚才懂得理性和逻辑思考、也太晚懂得用理性控制情绪。
所以解决自己思维弱项才是让写作变好的首要问题。我写这篇文字大概遵循如下方法:先顺应自己的思维模式,将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像记录灵感一样先复现成文字,再慢慢理清逻辑使得行文更严谨。要做到能够为读者提供价值,被我安排在了下一步。
4、关于个人影响力的思考

[图片上传中。。。(9)]

职场上的人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认知:企业的品牌和光环只能帮助自己一时,不会真正改变你的内在充实度、专业度和个人影响力。当下的社会,人们往往喜欢给自己和其他人都贴上职业标签,但XX公司市场总监、企业营销总监的title又与个人干系多大?鲜有人关心我们到底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是否先是我自己,然后是一位丈夫或妻子、一位父亲或母亲,此后我才是一位医生或教师、一个XX公司的职位。
从这个角度,我们在社会中的“个人标签”是可以多样化的,我们可以从众多角色中发掘最有意义,最能够体会到生命意义的那一块,将这一个人标签的探索和实现当做最宝贵的生命时间。
5、关于刻意练习

[图片上传中。。。(10)]

我很早就体会过“刻意练习”的效果,是因为自己中学时代经历过漫长枯燥的西方古典绘画的学习。我当时的训练办法是写生一些石膏体,从对简单形体的光影空间关系分析,到复杂人像的复杂立体光影关系拆解,在成年累月的长期枯燥重复训练中,获得对于形体和立体关系的自然记忆。乃至于有一个暑假,因为长期只写生一个伏尔泰石膏像(当年的穷画室就那么区区几个石膏人像角色),假期结束后我就可以默写各个角度的伏尔泰肖像了,空间光影虚实关系都记在了脑子里——这个能力对于不懂绘画的人来讲简直天方夜谭——想想那感受跟外语烂的学生碰到外语流利的选手时的感受是否一样?
但我真正理解刻意练习的必要性,还是在近些年的工作中。因为涉及到一些设计提案、总结文档,我必须把方案写进KEYNOTE为客户和上级进行有理有据、有节奏的演练——这个过程中一些框架预设和细节推敲,慢慢训练了我本不擅长的逻辑能力。由此我意识即便是“天生的”逻辑能力差的人,通过对复杂问题进行任务拆解、通过长期研究一些“套路”式的排列组合,他们也可以慢慢转变为表现力和说服力都不错的人。
刻意练习的反面教材是花大量无谓的时间进行泛泛的下意识的练习。记住,让你感到有难度的“烧脑”训练效率一定高过停留在舒适区的“无脑”练习。——有效的、成果明显的学习历程会让你觉得“难受”,毋庸置疑。我理解的效率学习,就是不断地将当下的“不舒适”体验变为“舒适”体验,把握节奏,别“难死”自己就好。

6、题外,好电影推荐

[图片上传中。。。(11)]

我个人比较爱好人文片、音乐片、艺术家传记片等,《爆裂鼓手》(Whiplash)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的电影之一。今年在国内上映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得主和最佳影片提名的《爱乐之城》(La la land)观影之后觉得不爽快(实际观影感受略低于期望值),遂专门回溯去看导演的上一部片子即14年的Whiplash,没想到异常精彩远超La la land。这部影片除了主角Andrew作为鼓手的艺术水准让人震撼之外,所传达的那种苛刻的、反人性的,追求极致的变态精神,着实让我“燃”了一把。“刻意练习”的精髓也在此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你今天还不够好,那是你并未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一种挑战体能极限、意志力极限的、疯魔对决式的“极致”。《爆裂鼓手》获得第30届圣丹斯电影节最高荣誉评审团奖,推荐那些在自己前进道路上踟蹰不前的同仁们都去仔细看一次。
7、篇尾彩蛋,哈哈
这还是两月以前的音频,发声方式、外语发音、演唱韵律等都不够好。为了彩蛋豁出去了。。。近期如有音频推出,效果应该不可同日而语了——Alas!我们来复习一下Procrastinator的拼写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拱一卒2.0社群28天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