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共享经济持续发展的不是市场,不是竞争者,也不是资本,而是监管部门的一纸“办法”?2016年下半年以来,先是规范了网约车的合法存在,然后就大刀阔斧征集网约车监管办法的意见,到如今终于要到了实施的时候了,然而无论是业界还是网约车企业、司机、乘客对于网约车由最先的欢呼到后来的平台监管再到部门监管,谁在笑,谁在哭?
关于网约车是共享经济的质疑
其实在早些时候就有人站出来质疑网约车到底是不是共享经济,然而无论是业界还是行业对于网约车并没有明确的定论。相反,持反对意见的人们并没有得到什么,而网约车平台仍然在改革之中。先是滴滴快的的合并,然后是Uber中国与滴滴之间的烧钱大战,再到后来滴滴与优步的合并,于是业内便开始质疑滴滴是否存在垄断的行为。即使滴滴拿下优步也不能说是拿下了大部分的市场,还有易到、神州虎视眈眈,以及一些小的网约车平台也依然处于活跃的状态。
有观点认为网约车其实并没有真正做到共享的服务,只是建立一个平台,司机服务依然是最重要的流程和环节。笔者认为网约车脱胎于o2o模式的雏形,是以线下线上平台连接为基础,将线下的闲置车辆拿来满足用户的出行需求,完善了整个交易流程,平台之所以能够做大做强一方面除了有大量的平台用户,包括司机用户和乘客用户,另一方面通过平台把大量的用户需求通过平台来实现的打车服务,解决了用户的需求。此时再谈论其是否是为共享经济服务已没有意义。
网约车安全问题与道路拥堵问题成为监管切入点
监管部门出台了几项监管办法,出发点无外乎两点,一个是网约车的安全问题,一个是大量网约车辆上路之后对城市交通形成了挑战。针对于网约车的安全问题,监管部门推出的政策是司机们从事网约车服务需要事先考取网约车从业资格证。而根据最近的的地方网约车管理办法中,有多数地方将要求网约车服务的车辆司机为当地车牌当地户籍,而业界认为这样无疑会将网约车平台扼杀在摇篮之中。而此前据滴滴回应单单是上海一个城市中符合沪籍沪牌的网约车仅仅不足现有整体运营车辆的四十分之一,该办法开始实施对于滴滴的业务运营是一个不小的限制。
然而对于神州专车来说,因为其自有车辆,在管理上本身就是一体化的,相对来说办法的限制就会少很多。而类似的出租车开展的网约车服务还有首汽约车等,越来越多的实体出租车开始尝试走网约车的路线。这样一来,滴滴们的生存空间就会更小。不过,滴滴此前还说要进军全球,那么,这些问题对于滴滴来说应该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马化腾此前也表示不应一棒子把网约车打死,要给他们留有适当的缓冲时间。
地方网约车管理办法“跟风”的结果
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网约车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表之后,天津等地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征求意见稿,但大同小异在有争议的几个点选择了跟风北上广深,除了部分如重庆等地中并没有严格限制司机的当地户籍,显然这其中存在着不合理。如今正式的管理办法实施,其办法内容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全国并不是很多地方都如北上广深那般交通拥堵不堪,二线城市跟风网约车管理办法说明该地并没有对当地的网约车行业进行管理监督,也从侧面说明当地监管部门的不作为,这样不仅影响了整个网约车行业的良性运营,而且阻隔了当地用户打车出行的需求。
如果地方网约车服务受到了限制,那么对于滴滴们来说平台价值、用户数量以及资本的摇摆就在情理之中,而这样下去对于整个行业和市场的冲击都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一是行业规则在监管政策之下失去了市场活性,一是在监管之下原有的秩序被打破,行业企业之间不得不通过站队来进行下一场的资本游戏,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本来有潜力的企业变成政策下的牺牲品。
滴滴们怎么应对?
滴滴们最大的限制就是网约车司机的各项问题,一个是户籍问题,一个是车牌问题,还有一个是关于车辆的限制问题。新政实施之后,如何提升网约车数量就成为滴滴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一、租车做实体
对于滴滴们来说,租车就意味着要走神州的路线。但是,滴滴在此前就有了租车业务的试点,既然这样利用租车来实现现有网约车的司机的模式转型可以是一个解决的办法。
这样做无疑会增大企业的成本投入,以滴滴们目前的状态还无法达到这样的实力,所以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二、联合传统租车企业
滴滴们做市场虽然仅有三四年,但是在先前的利好状态下已经与部分租车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通过与租车企业的合作,为其提供平台服务不仅解决了车辆和司机问题,还可以有效的控制维护成本,只不过利润就要与租车平台进行分配了。
在合并优步中国后滴滴显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双方股份互持。而滴滴以后要想走出海外就面临优步全球的竞争,而各国的政策问题也将成为滴滴们最大的障碍。联合资本层面的运作无疑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三、持续的行业联合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行业企业抱团取暖是最好的解决方式?那么滴滴会选择易到还是神州?此前滴滴与优步的境遇与此时滴滴和神州的情况极其相似,双方马上就要在行业领域展开比拼,然而一系列的政策监管使得这一行动停滞了下来,如果政策落地,那么双方是再次走向烧钱互怼还是合并,这是一个问题。
然而这似乎并不是什么好主意,滴滴与神州一旦走向联合,那么在行业上来说这将会是一家超级企业,不光有垄断市场的风险,还会对现有的行业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就监管层面来看这样合并的局面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允许的。
共享经济是新经济,新经济需要新常态
撇开争论,无论网约车是不是共享经济,网约车的兴起都改变了现有出租车行业的运作模式。所以,网约车是一个新兴经济。那么,管理新经济企业就一定要区别于传统的实体企业,新经济需要新常态。
第一,合理的监管
无论是网红直播平台,还是外卖平台,甚至是如今已经处于风口浪尖的网约车平台,既然要进行国家与地方的监管就要了解行业,认识企业。所以,笔者认为在进行监管办法的制定时行业企业的代表要参与进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网约车市场份额最大的滴滴是没有参与到这个管理办法的制定决策中去的,这样一味的通过研究部门制定的法典真的符合当今行业的发展吗?
这是一个,行业秩序的建立本身就离不开企业这个主体。所以,管理办法实施之后需要与企业进行相互之间的沟通监督,坚决杜绝不法行为的发生。
第二,模式第一,资本第二
网约车的崛起依靠的是早期洞察到网约车的机会,然后推出平台迅速占领市场,使得后来者即使产品有足够的优势也无法与最先的入局者比较。之后通过资本的加持,快速复制并加以营销推广,一个新的经济形态便成型了。不过就资本与模式的争议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协同工作才是最符合当下的监管策略,同时平台还要受连带责任的影响。
共享经济在中国走不通?
出于一系列的问题,行业先行监管后行已成为当今互联网发展的常态,而共享经济行业虽然饱受监管的制约,但是行业整体在向好的方面发展,而监管部门的态度则代表了国家层面的态度。
网约车并没有因为管理办法的局限就止步不前,反而在适应了国内市场额复杂之外,走出海外才能应对各种困难。因此,共享经济还是有机会的。
笔者认为再新政下滴滴们需要根据办法进行改革,巡游出租车管理办法也在同时实施,顺风车业务需要平台另外制作一个安装包,使得平台维护成本增高。而所谓的共享经济带来的行业变革才刚刚开始。
作者:耿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