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一本书学会写作!《写作风格的意识》之血咒

在倪匡先生的《卫斯理》系列小说中,有一部《血咒》:一个女人给一个背叛他的男人下了生生世世的诅咒,这个男人的后代也未能幸免,最后诅咒虽然被转移了,但仍会一直存在下去,直到宇宙的尽头……
不知何时,不知是谁,对我们人类也下了这样诅咒,生生世世一直存在,无人幸免,史蒂夫平克在《写作风格的意识》第三章中指出了写作面临的三大诅咒。

威胁最大的是[知识的诅咒]

知识的诅咒就是难以想象别人如何不认识我们所认识的事物。

通俗点的说法,你觉的你明白的事,别人也应该明白。拿我自己举例:有一天辅导小家伙写作业,其中有一道数学题是7+8-3=?小家伙只会计算7+8,但加上一个-3,就完全不会了。我教了两遍,胸中一股火已经窜上来了,我脑子中一个非常清晰的声音在吼:怎么简单的问题,你怎么就不会呢?是不是要吊起来揍?
但我脑子中之人没想到是,这个小家伙只有5岁,我5岁的时候,根本不会做。脑中之人就像被恶毒的巫师诅咒一般,毫无耐心,对自己懂的东西,但别人不懂就冷嘲热讽,邪火乱窜,觉得对方就是白痴。
这种知识的诅咒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比如你问路,对方说了半天,你脑子中还是乱的,但对方会觉得已经很明白了;一张野外地图告诉你远足前往一道瀑布要两小时,却没有说明是单指去程或回程,抑或是来回路程所需要的时间;今天据说是男人节,猫狗上推的都是口红、裙子(你知道猫狗是什么吗?)。


第二个让我们写作陷入诅咒的是[组块]。

组块是我们认知的一种方式。你可能听说过人的记忆广度一般是7±2,也就是每一刻,你最多能记住9个项目,但后来的研究把范围缩减了,一般情况下,能记住3个项目就不错了。

如果项目数超过我们每一刻记忆范围的话,大脑的其他部分能提供绕过这个瓶颈的应变方法,它可以把概念装进较大以致更大的单位,这就叫组块

举个例子:当我们还是小孩,看到一个人向另一个人递上一块饼干,就记住这是“给予”的动作。如果一个人给另一个人饼干,换来一根香蕉,我们把互相给予的动作结合成组块,把这个序列的行动视为“交易”。甲和乙交易,乙再和丙交易,此为“买卖”。很多人买买卖卖就形成一个“市场”。很多市场活动结集为“经济”。经济可视为对中央银行的行动做出回应的实体,这种关系我们称为“货币政策”。如此类推,形成一个又一个更大单位的组块。
组块虽然方便我们记忆和理解事物,但同时也成为我们写作的诅咒。拿上面的例子来说,“给予”这个动作对不同的人,来源不一样,可是能饼干,可能是牛奶,还可能是别的东西。再比如同一组电话号码,有的人会用生日来记忆这个号码,但有的人会用自己家的楼牌号来记忆这个号码,这组电话号码对于这两个人来讲,表面是一样的组块,但他们内部形成的逻辑是不一样的。如果其中一个人用生日的逻辑来教另一个人记这组电话号码,另一个人是无法产生联想,并且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随着我们阅读和学习,我们将掌握大量的组块。但不是所有人都会掌握与你相同的组块。你和一个初中生谈论货币政策,他是无法跟上的。而我们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总会不自觉的抛出自己熟悉的组块,但别人看到的却是一团迷雾,搞不清楚你在说什么。
小家伙对我说:“欢迎光临TPC总部。”如果你没看过《迪迦奥特曼》,完全不明白这是什么地方。


最后一个诅咒就是[功能固著]。

你看这个办公桌,它能干什么?你会说当然是办公,能放电脑,在上面写字。这都是桌子的功能,但桌子的本质是木头,木头能烧火,还能造纸,还能做很多事情。
这是一支铅笔,能做什么?你会说能写字,还能烧火。在《谍影重重》这部戏里电影里,有一幕给我印象最深,主人公在徒手的情况下,被敌人压制,混乱中,摸到了桌上的一只铅笔,他用铅笔当作武器,扎伤了敌人,从而逃掉。

功能固著心理:专门的的知识,会使得我们的思想更为特异,更难分享。当我们对某一事物变得熟识后,我们会更往它的用途方面去想,较少想到它是什么样子,用什么材料造成。

我们总是被一件事物的功能将思维固化。认为这个功能就是这个事物。比如那个著名的实验,如何用图钉和一盒火柴,把蜡烛点着并固定在墙上,而不要让蜡滴到地上。答案是用图钉把火柴盒钉在墙上,再把蜡烛固定在盒子上。大部分人总是想不出这个办法来,因为他们把火柴盒当做容器,而非独立自足的物件。
我们总是只着眼于一样物件的功用,忘记了它的物理形态。最近几天在玩《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其中有一个试炼,先用大铁锅把球捞出来,然后我来到另一个房间,观察了一下,需要一个东西沉到水底去触发机关,我试验了房间内看得到的所有东西,使用了所有技能,都没办法做到,突然想到前面房间的大铁锅。我把大铁锅拿过来,放到水里,大铁锅直接沉到水下,触发机关,通关了。
当你听到锯子锯木头的声音,是不是很不舒服?你仔细想想,其实你讨厌的不是锯子本身,而是一种场景:锯子可以伤害人,让人流血,电影《电锯惊魂》中的恶徒,让你恐惧害怕。所以你讨厌的是锯子功能带来的恐惧感,而不是锯子本身。


我们如何破除这些诅咒?

斯蒂芬平克给了六点建议:
1.文章写完之后,隔段时间再看自己的文章。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初稿往往都是狗屎,不是我说的,是海明威~
2.把文章让朋友或亲人看看,提出意见。
3.专业编辑是解除诅咒的大师。
4.谨慎使用行话、缩写和技术性词汇。
5.给你想交流的术语或概念等加上几个字的说明,最好加上例子,因为只有解释而没有例子,比没有解释好不了多少。
6.用具体的语言表达,让人构建起视觉图像,读者的理解和记忆就会大大改善。


这三个诅咒有一个共同的法术效果,就是僵化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变成石头人。当你发觉自己被诅咒的时候,结一个诸行无常的法印,就可以去除邪魔外道。世界是流动的,你的组块是流动的,你的功能是流动的,世事无常,万事万物忽生忽灭,忽聚忽散。时时想着这句话,有助于避免我们陷入诅咒之中而未察觉。正所谓见山不是山,见山也是山,与你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只用一本书学会写作!《写作风格的意识》之血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