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进取绘宏图

罗少军,广东医学院1974级学生,后获整形外科学硕士学位。整形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广东医学院院长,中华整形外科学会广东分会副主任。现是广东医学院正厅级巡视员。他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模型和首先应用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严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成功进行了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手指、晚期面瘫的显微外科治疗等高难道手术。他完成的项目荣获19项次省、市科技进步奖。培养过硕士研究生30多名。2000年率先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建立整形美容专门化本科班,开创了全国整形外科学本科教育的先河。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同年被评为湛江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湛江市“十大杰出青年”,1996年被列为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重点培养教师,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开拓进取绘宏图

——记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原广东医学院院长罗少军


“我是广东医学院培养出来的,能为学校做点事是我的光荣,也是我义不容辞的义务。”拳拳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他,就是著名的整形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原广东医学院院长罗少军。

勤恳——练就仁术

1977年,罗少军在广东医学院毕业后留校在整形外科工作,师从整形外科权威郝新光教授。他每天摸黑早起,早上7点以前就到病房,晚上挑灯夜战在病房整理资料,撰写病历,看书学习,苦练整形外科基本功,直到深夜1~2点,每天最多休息四、五个小时。打结是整形外科手术操作中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功,结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手术的质量。为练好这项基本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每天都要练习打结一千个以上,很快他就以规范的操作、娴熟的手法博得“小师傅”的美誉。

罗少军天生一双修长纤细的巧手,早在读书期间,就有老师感叹这是外科医生最完美的手形。天资聪颖加后天的刻苦锤炼,使他的手术技巧提高很快。正是这双巧手,成功吻合了直径小至0.4mm的血管,在国内外首先报道成功制备大鼠同种肾脏原位移植模型;正是这双巧手,在国内最先应用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严重颈部瘢痕挛缩畸型;正是这双巧手,在国际上首创应用胸大肌肌皮瓣形成预成鼻,成为鼻再造术的一项重要突破;正是这双巧手,成功再接了多指断指、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手指等高难度手术……

罗少军有一颗仁慈的心,无论病人贵贱贫富他都关怀备至、一视同仁。为了掌握重病号病情,连续十多年春节他都在医院与病人一起度过。有时医院病床已满,他便把病人送到招待所、旅店,术后还去为病人换药。他常说“做好事必须先做好人。做人要诚恳、实在,有人情味,才能以情感人,以情服人。”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相伴,让罗少军名字更加铮铮生亮……

早些年,他被学校选派到华南师大出国留学进修班学习。但他当时的英语基础较差,与学习班上其他英语专业的学员相比,有一定差距。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当时带课的贾教授劝他“打道回府”,但罗少军硬是不肯:“我是学校派来的,代表的是学校,怎么可以就这样回去?”一个学期结束了,学员们个个归心似箭,全部赶回家了,空荡荡的宿舍楼里只留下罗少军一个人。贾教授发现后问他为什么不回去,罗少军说:“我学不成誓不回,我不能对不起我的学校!”一个假期在艰苦忙碌中过去了。新学期开始,罗少军一跃成为班里的佼佼者。学年结束后,罗少军以全班第二名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考试。

“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确定目标,勤勤恳恳,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任何幻想,任何投机取巧都是行不通的。”罗少军如是说,也如是做。

创新——硕果累累

多年来,罗少军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在职期间攻读下硕士学位。他先后以破格的条件晋升为讲师、主任医师、教授,较早地担任了整形外科主任、整形外科研究所所长、附属医院副院长、广东医学院副院长等领导职务, 2002年出任广东医学院院长。他凭借出众的胆略与智慧,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他提出专业设置新思想,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为学校开办了全国首批整形本科专业,提高了广东医的知名度;他以“办出广东医的水平和特点”为办学理念,立足于本科教学,努力发展研究生教学,逐步减少低层次教学,提升了广东医的档次。

罗少军长期致力于科研、教学、医疗及管理工作,是广东医学院取得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最年轻的教授。他参编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2部;近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共获科研经费180万元(现余100多万元);获省级科研成果奖5项,市、厅级科研成果奖20多项次,发表论文一百多篇。

近年发现的新皮瓣——胸脐皮瓣如今多被用于四肢及会阴部的修复,罗少军在研究该皮瓣临床应用时,首先将其游离移植修复严重颈部疤痕畸形并全部获得成功。“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颈部严重疤痕挛缩”在国内外的首先报导成功,不仅拓展了该皮瓣的应用途径,而且为颈部严重挛缩畸形这一临床治疗极为困难的修复提供了新方法。1996年,罗少军因此获得了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作为一项形象要求高、修复难度大的项目,鼻再造术在整形外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罗少军与课题组人员在国内外率先应用外胸大肌肌皮瓣形成的预成鼻;应用现代外科新技术率先进行游离皮瓣鼻再造,耳后皮瓣鼻再造及额部扩张鼻再造术;应用革新的方法成功进行了额部五瓣术修复鼻缺损及面部其他部位缺损的修复,为鼻再造术领域拓展了新方法,是鼻再造术的一项重要突破。1998年,“鼻再造术与相关新方法的应用研究”又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近年来各国移植学科工作者重要研究的课题。罗少军在国内外首先开展了躯干皮神经营养血管的研究,并在系统的实验研究基础上首先在临床应用获得成功,对拓展该学科修复学起到推动作用,他于2004年再次摘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作为整形外科的重点研究课题——烧伤瘢痕增生,罗少军早前参与了“烧伤晚期畸形临床研究与治疗”和“皮瓣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两项研究,并已获得了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三等奖。近年,他带领“对烧伤瘢痕增生”的重点攻关小组,在国内率先成功建立了成纤维细胞的三维培养模型和兔耳瘢痕模型,同时对十多种中西药物进行研究并取得重要的发现,十多篇新颖独特的相关论文的发表,为烧伤瘢痕增生的临床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罗少军经常将自己卓越的成果与丰富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与科室同事分享,用他的关爱与魄力,用他慈厚的大师风范温暖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为使整形外科的队伍建设日趋完善,罗少军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梯队的建设。在他的指导培养下,整形外科梯队建设合理,2003年整形外科被评为广东省医学特色专科。由于成绩突出,罗少军先后被评为湛江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广东省“五个一工程”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等。

智勇——创造辉煌

2002年,罗少军出任广东医学院院长。当时,学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当时广东医的状况与评估标准有相当差距,较为突出的是校园面积太小使学校根本不可能成为万人大学。“学校的未来在哪里?”成了罗少军日夜思索的问题。

“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罗少军与校党委集思广益,作出了创办东莞校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校区创办初期办学条件非常艰苦,他手持“打狗棒”,在荒山野岭考察地形。校区选址杂草丛生,人迹稀少,水、电、路三不通,校区建设困难重重。罗院长和学校其它领导一起,组成一个精干的筹建班子,来回奔波于湛江、东莞两地。困了,在当地农民家里打个盹;饿了,随身带着干粮往嘴里一塞;病了,吃上点药暂且顶着;脚板被嶙峋的乱石硌得生疼,眼睛被高高的杂草打得发酸,汗水在黝黑的脊梁上滑落……繁重的任务,给这位拓荒者带来的是创业的艰辛与困苦。大伙儿都看在眼里:“罗院长这是在玩命哪!”

为了让东莞校区以最佳的布局设计、最完美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新校区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决定聘请我国建筑设计的权威——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何镜堂院士担任总设计师。然而,何院士由于设计任务繁重,起初不同意承担项目设计。罗少军冒着严冷冬雨赶往深山亲访隐居搞设计研究的何院士。脸庞被冰雨抽打,罗少军还在院士门口苦苦地守侯着。何院士见到这位比自己还要固执的、浑身湿透了的年轻人,深受感动。他紧紧捂住罗少军的双手,情不自禁地说:“我真的从没见过一个像你这样的院长。你们这个项目,我同意设计!”

在上级领导、海内外校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下,罗少军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群策群力,努力开拓,东莞校区各项工作从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出发,克服了种种困难,于2003年3月动工建设,经过短短七个月,2003年10月迎来首届1505名新生,东莞校区的创建成为广东医学院办学史上又一座辉煌的里程碑。

“作为院长,我有责任把学校工作做好。在其位谋其政,不为当官只为做事。”这就是这位领导者的风格。30余载耕耘,30余载收获。罗少军正是怀着对广东医的赤诚,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自己的品行与魄力,感召着所有的广东医人。

罗少军常说“人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还要博学多思,就如三块积木,你怎么摆都摆不出什么花样,但如果给你十块积木,就可以摆出很多图案了。” 他不但在专业和管理上勤奋学习、博学多识,在体育、音乐和艺术等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对葫芦丝、笛子、二胡等乐器他无一不通;苍劲有力的书法独具一格;收藏石艺、设计盆栽等艺术自成一家;篮球、乒乓球、保龄球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如今,退居二线的罗少军,依然时刻关注着他奉献了一生年华、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广东医学院……

 (摘自《桃红李硕》)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拓进取绘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