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森林》告诉我们的教育启示

《奇幻森林》讲述了主人公毛克利本来无忧无虑的和狼群生活在丛林中,因为被仇视人类的老虎谢利可汗追杀而不得不开始一段奇幻的冒险之旅。在旅途中,他得到了黑豹巴赫利的忠实保护,经历了巨蟒卡奥的绝命诱惑,收获了棕熊巴鲁的真诚友谊,逃脱了猿猴路易王的威胁挟持,通过不断发现自我,最终运用人类的智慧杀死了老虎,实现了复仇。

我选择看《奇幻森林》本来是冲着预告片中逼真的特效去的,看完之后才发现,这分明是通过一部通过记录个人的成长来实现丛林穿越的教育启示录啊!

给孩子一个环境,让他自己去锻炼

影片的开头,毛克利像人猿一样在丛林间灵活穿梭,拼尽全力的向前飞奔,好像在躲避身后巨大的危险。狼群陪伴着他,但很快将他抛之脑后。由于一个小失误,一个黑色的身影如闪电般将他扑倒在地。观众还没从惊骇中走出来,这道“黑色的闪电”就已经悠然起身,原来是黑豹巴赫利在给毛克利上丛林逃生课。

《奇幻森林》告诉我们的教育启示_第1张图片

心有不甘的毛克利埋怨说,如果不是树枝意外折断,他今天肯定能够成功逃脱。巴赫利耐心的告诉他,在丛林中生活要学会观察潜在的危险,动物们是不会想他这样犯低级错误的。那棵大树藤蔓缠绕,一看就是棵枯死的大树。如果不能像狼群跑得一样快,总有一天会成为别人的晚餐……

我们能想象像这样不遗余力的锻炼一直陪伴着毛克利的成长。从丛林的生存法则和社会规范到为了保护毛克利而和强大的老虎厮杀,巴赫利就像循循善诱、尽职尽责的人生导师一样倾尽全力的为毛克利的成长保驾护航——不仅陪同毛克利锻炼,而且找到最佳的成长环境,将他寄养在狼群中,使他有了融入集体的归属感,学会分享和合作、追随和领导。

电影所要传达的是一种关乎生存和成长的哲学:如果毛克利没有去锻炼生存技能,那么很容易被自然无情淘汰。同样,在我们的教育中,如果孩子总是依靠别人,没有适当的自我锻炼,那么他们面对社会时,很可能会无所适从。

“世上的所有的爱是以聚合为最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所以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越早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你的教育就越成功。“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就是一种自我锤炼。我们只有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他们的潜能才会被激发,才会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即使是跌倒,也是一种成长。当然放手让孩子去锻炼并不等同于放任或放纵,而应该像巴赫利一样给予方向和方法的指导,其余的让他们自己在实践中摸索。

纵观我们的教育,不外乎三种类型:一是“包办型”,事事管,时时管,用“勤快”成就“懒惰”;二是“放任型”,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美其名曰给孩子自由,实则造成教育的缺失;三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型”,给孩子充分锻炼的机会,不事事插手,但该放手放手,该指点指点,看似“无为”实则“有为”。您是哪种教育方式?相信有教育智慧的家长都会选择第三种教育方式。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这种“放手”就是给孩子一个环境,让他去自我锻炼。

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选择

被巴赫利称为“高贵、公正的狼群首领”阿克拉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之一。喜欢他一是因为他在面对老虎的威胁时面不改色,将毛克利保护在身后,二是他给予毛克利自我选择的机会。随着雨季的来临,面对老虎的报复,狼群不得不考虑毛克利的去留问题。他们讨论了三天三夜也没有讨论出结果,从来没有人能令狼群如此意见不一。作为首领,如果阿克拉以维护狼群安全的名义将毛克利交给老虎也是无可厚非的。的确,一个小小的“人孩儿”能值几条命?但是阿克拉没有这样做。他的高贵之处就在于没有因为群体的利益而放弃个体的生存价值。无形之中,他给了毛克利自己选择命运的权利——为了亲人们的安全,自愿离开狼群,回到人类的村庄。他不仅给了毛克利自我选择的机会,也最大限度的维护了毛克利的尊严和生命,促使他迈出了自我成长的第一步。

《奇幻森林》告诉我们的教育启示_第2张图片

昨天在《非诚勿扰》中看到一位“高冷”的男嘉宾,本想坚持读书,做一个文学家,但因为父亲以断绝关系为要挟,不得不子承父业去弹棉花。他说如果让他重新选择,他还会选择读书,哪怕当个大学图书管理员也行。不知道这位小伙子的父亲看到这段视频时会不会后悔……我们不想做过多的是非判断,只是想讨论如果父母将孩子当做木偶一般,无情的剥夺选择权,这是真的“爱”吗?还是打着爱的名义的“非爱”行为?孩子终归要走出父母的视线,去开拓自己的生活,如果连基本的选择权都没有,又怎能乐意自己的生活,实现自我成长?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当然要听取父母的意见,应该是引导还是管制?是建议还是命令?还是要从尊重的角度出发,给他们自我选择的机会。

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做回自己

巴赫利和阿克利爱护着毛克利,但希望用“去人类化”来使其真正成为丛林的一份子。可爱的棕熊巴鲁和他们不一样,他从毛克利的角度出发,希望毛克利做回自己。他说:“你不一定非要回到人类的部落,因为你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他还鼓励毛克利借助工具来获取蜂蜜,两人因此成为亲密的朋友,共度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人类给了毛克利生命,巴赫利和阿克利促使毛克利成为动物,而巴鲁则是希望毛克利回归人性本能,做回自己。动物有动物的本领,人有人的本能,毛克利将兽性和人性统一于一身,实现了个体成长。其实二者并不矛盾,就像火能毁灭一切,但只要善加利用,也可以成为扶危济困的工具。毛克利用火杀死了残暴的老虎,把火投进了湖里,拯救了自己和狼群,并利用工具解救了小象,赢得了动物们的尊重和认同。看到这一幕,巴赫利才明白,毛克利不是狼,永远不能像狼一样去战斗,但是可以像人一样去战斗。

《奇幻森林》告诉我们的教育启示_第3张图片

教育也是这样,孩子只有做回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人格和尊严,而这些都不是父母所能主宰的。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就提出:“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也具有他的本身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烂漫天真。”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才是好的教育。

比自由更高贵的是规则

这个奇幻森林是文明社会的缩影,动物们都自觉按照一定的规则来生活。当处在枯水期,和平岩露出来时,所有动物都自觉遵守休战规则,和平共处地喝水,没有捕食和厮杀,因为这时水比食物更重要。即使是残暴无比的老虎谢利克汗也不敢违反这个规则,所以暂时放过了毛克利,威胁狼群会在雨季来临时报复。狼群也有生存法则“本法则是森林法则,如上苍般古老正确,遵守的狼将繁荣昌盛,违反的狼将走向毁灭...群体之力来自孤狼,孤狼之力来自群体!”在丛林中,每个动物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这是生存的自由,但是为了丛林的和谐,还需要遵从更高贵的规则。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幼儿园养成的习惯就是规则意识的具体体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充分说明规则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孩子现有学习、生活得以有序开展的保证,更是其将来成为社会人的必备基础。

那天我们在看到老虎出其不意,残暴的将狼首领扔下山崖时,影院突然停电。看意正浓的观众们虽然怨声载道,但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开。即使是其它影厅的人都已走完,工作人员解释说一时半会儿来不了电后,还有一些观众宁愿在黑暗中等待,也不愿意离开,从中可见这部影片的魅力!很奇怪这样观感绝佳、制作精良的影片怎么在豆瓣上的评分不高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奇幻森林》告诉我们的教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