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ymer教授说:“极限运动已经传播至全世界,我们正在目睹人们对这些运动空前的兴趣和参与力度。在过去的十年里,许多传统运动项目的参与人数都有所下降,但极限运动的参与人数却激增,使其成为了一个数百万美元的产业。”
01
午休的时候,朋友发来一则新闻,标题是《国内极限第一人,行走生死边缘,“极限咏宁”失手身亡》,然后专门艾特我说,果然玩的炫死得快。
我给朋友回复:逝者已矣,不必冷嘲热讽。
不知道为何,我对于这则新闻一点都不意外。大概是因为此前对这种事情做过心理建设吧。
因为我也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她叫C,十分痴迷这种高空挑战,算是一个十足的爬楼党,把高空挑战视为一种信仰。
最初的时候,我也不太理解她的这种爱好,我对她说过,不要拿生命安全来开玩笑。
C不紧不慢地对我说,没事儿的,放心吧,我会保护好自己。
我不死心地继续劝说,你应该为你的父母考虑一下,他们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要为你担惊受怕,你也太不孝了。
C仍然不紧不慢地对我说,我妈妈现在已经习惯了。
既然如此,后来我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但在我的高空恐惧症认知里,这种行为仍然实在太太太太太危险了。
对于这种危险的极限挑战行为,我不提倡,不鼓励,不嘲讽,但作为C的朋友,我尝试过去理解她。
我愿意尝试去理解这种行为,并不表示我在怒刷生命和自由的高度。
仅仅是因为我有这样一个朋友,既然她是真心喜欢这种运动,既然怎么劝说都没用,既然人人都骂她是傻逼,作为她的朋友,只能尝试着去理解她的内心所想。
因为,骂,是阻止不了他们的疯狂的,只会让他们内心感到薄凉。
02
认识C后,我试图去多方了解过这项运动,EurekAlert网站也曾发布过一则有关这项运动的研究新闻,今天读来,大概可以解释我对这些事情的看法了。
Brymer教授说:“极限运动已经传播至全世界,我们正在目睹人们对这些运动空前的兴趣和参与力度。在过去的十年里,许多传统运动项目的参与人数都有所下降,但极限运动的参与人数却激增,使其成为了一个数百万美元的产业。”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参加极限运动的动机有很大的误解,许多人将其当做是肾上腺素上瘾。
他说,我们的研究向人们展示了参与极限运动的人并不是不负责任地去作死。他们训练有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极限、运动的危险和所处的环境,他们参与极限运动是为了感受生命的强大和变化。
这种体验很难用语言描述,就像爱情一样只可意会。它让参与者们感受到了活力,并且能改善他们的日常生活,仿佛参与者每天都在超越自我并且发掘自己的潜力。
举个栗子,定点跳伞者们在以300km/h的速度下落时,能看见所有岩石的颜色和裂缝,极限攀岩的人们感觉他们在与岩石一同沉浮舞蹈。当他们融入自然时,感觉时间都放缓了脚步。
Schweitzer教授表示理解参与极限运动的动机对于理解人类十分重要。极限运动不是只有高风险,参与极限运动能够带来更积极的心理体验,并且可以表达诸如谦卑、和谐、创造、灵性、自我意识的价值观。
Schweitzer教授还表示因为极限运动参与者发现这种体验很难用言语表达,所以研究项目采用了一种办法来量化它。
这种方法让我们可以将目光集中在极限运动的体验上,从而弄明白参与者们的感受。采用这种研究方法,我们可以将这种体验概念化,即人在极端情况下会发挥出自身的全部力量,在危险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然而,这种经验表现在对生活的肯定和转型的潜力上。极限运动可能引发超常的意识状态,这种意识强大且有意义。这些体验丰富了参与者的生活,并对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人生的意义。
03
“极限咏宁”坠死得消息很快就上了微博热搜,很多人说,不作死就不会死。言辞之间满含冷嘲热讽,让我心中有点不舒服。
对于逝者,我们应该展现的最好修养就是,去尊重,去思考,去反省,而不是,去指责,去谩骂,去嘲笑。况且,他并不是十恶不赦之人,更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情。
我曾经也一味觉得,人固有一死,要死的有意义,并且一直践行着,拒绝任何与生命安全有关的危险活动。我把自己保护的特别好,就是为了以防不则,以防死得轻如鸿毛。
但,意义二字,没有定数。我所认为的无意义,或许对有些人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
极限运动有死的,但不是自己故意作死。跟风者除外。
极限运动是一种一旦失误就有可能付出生命代价的休闲活动,例如定点跳伞、巨浪冲浪、徒手独攀以及高空挑战。最常见便是极限轮滑,滑板,BMX,受大伤的新手比例比高手多。因为高手知道自己能力范围以及失误保护动作,挑战极限每次也是提高一点而已。
就拿我的朋友C来说,她每次爬楼,都要准确地把握天气,风向,风速,然后才敢去进行接下来的行动。
这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高深莫测了一些,我们不了解他们所做过的功课,所吃过的苦头,因此在有些人有限的认知里,他们是在傻逼作死。
04
勇敢和傻逼作死还是有区别的。
勇敢是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之下的。作死是建立在跟风之下的。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是百分百安全的,即使在睡梦中,都有可能突然猝死。
有人说,这种行为会带坏年轻人。而我觉得,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价值判断,自知之明都没有的话,那是很可悲的。
为什么进行这种行为的人是极少数而不是大多数?因为,大多数有理性的成年人,都会在衡量自身条件的前提之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和选择。
生而为普通人,请努力做一个勇敢的普通人,勇敢做自己,勇敢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但请不要跟风,做你能力许可、安全线内的事情,好吗?
花钿说:一个有思想的野生吃货,偶尔文艺,多数逗比。喜欢一切正能量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