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读佛史~朱门高僧传记第十篇

      悟 空 禅 师~证  得  真  身  六  百  年

话说四川崇州街子镇有着一座古寺,寺院始建于晋代,是晋惠文帝时四川最大的一座寺院,原名常乐庵。隋文帝赐光大严明匾额。唐武宗时,因灭佛兴道,寺院被毁。唐懿宗恢复佛教后,在咸通五年(864),由善思和尚发心重建,改名常乐寺。宋代时期一度改名翠围寺。直到明永乐年间,为避忌“乐”字之讳,蜀献王朱椿奏请皇帝赐名为“光严禅院,”故又叫光严寺。当时光严禅院规模盛极一时。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又特为御题:“光严禅院”匾额,至今还悬挂在该寺的山门上。

光严禅寺出过不少高僧大德,悟空禅师就是其中之一。又因光严禅寺历代都受到朝廷重视,是四川境内昔日的皇家寺院。明太祖朱元璋赐予光严禅寺《洪武南藏》一套、半副銮驾、“皇锅”(千僧锅)、“龙凤旗”对旗一幅,当时被誉为是御赐的极品三宝。

悟空禅师(1313——1425),明太祖朱元璋的小叔父,俗名朱五六,法名法仁,明太祖朱元璋赐法号为“悟空”。安徽濠州钟离县(现今凤阳太平村)人,自小在皇觉寺出家。后到今四川崇州街子古镇凤栖山光严禅寺。法仁禅师曾到过西藏、印度等地参学访道求法,同时他也取回了一部真品“贝叶经”,现保存在四川省博物馆。法仁禅师从印度学佛访道回到四川,辗转来到了街子古镇的常乐寺,并在寺中任住持,从此法仁禅师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街子古镇。因法仁禅师长相委婉,仁慈善良就像慈眉善目的女菩萨,他又是从藏地归来,街子古镇的人称他为蛮娘娘。其实这样称呼他不带半点贬意之义,而是对法仁禅师的敬重和爱戴。

法仁禅师在常乐寺住持时,大兴土木扩建寺院,传播佛学,教化众生,在各方面都有建树,一生潜心修行,终其一生的就是弘扬佛法,以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法仁禅师于1425年在常乐寺安详示寂。因法仁禅师一生修行,为弘扬佛法鞠躬尽瘁,功德圆满,道行高远,直至他圆寂后肉身不腐,法相永显,跏趺而坐,葬于光严禅寺石塔之中,长达近六百年之久。法仁禅师的真身舍利却在一九五一年被毁,只留下一张珍贵的黑白肉身真容照片,现存于寺内。据说法仁禅师在光严禅寺建寺修道,曾有两只小老虎常伴在左右,训善诚服地守护着法仁禅师,直至法仁禅师圆寂。光严禅寺僧人们为法仁禅师修建一座石塔,安事供奉法仁禅师的金刚不坏之身,以供世人参拜。并在塔门柱上题联:“从今日回头大悟,是浮云过眼皆空”。把法仁禅师的名讳镶嵌在其中。朱元璋也是出过家的人,对这位长辈也非常在意,曾题写“纯正不曲”表达他对法仁禅师的尊重之礼。如今这四字位于光严禅寺大雄宝殿前石碑上,右上角镌刻有阴文印章一方“洪武御书”。

公元1344年,朱元璋十七岁时,父母双亡,迫于生计,在邻居方阿妈的劝慰下,去了皇觉寺投奔叔父法仁禅师,叔父法仁禅师向住持求情,朱元璋得以剃度为僧,在叔父法仁禅师的指导和教导下,深入佛法经藏,精进修学,智慧大增。公元1351年,因天灾连降,民不聊生,皇觉寺僧人也生活艰难,朱元璋也和叔父法仁禅师双双离寺,路途中思虑前途未卜,遂洒泪而别,各奔东西。自此法仁禅师一人历尽艰辛万苦,前往印度问道求法,请得梵文贝叶经一部。返回途中又在西藏游学修行数年。因法仁禅师精通梵、汉、藏语言,学识德行皆颇高,而被元末朝廷任命为主持民族事务的官员。法仁禅师不负朝廷使命,人民愿望,深受藏地民众的崇敬,且被视若为菩萨再世。但由于法仁禅师刚正不阿,受到排挤,后来被迫离开西藏,辗转来到了四川崇州街子古镇常乐寺修行并任住持。在这里,法仁禅师更为精进,接引普度四众,虔修正法。

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法仁禅师知悉以后。隐居山林之中,一心修持佛法,一无所求,淡然处之,不甚与外界过多往来。公元1370年——1373年,朱元璋思念叔父,念念不忘叔父对他的七年教诲之情,下旨全国各寺院查访法仁禅师。当时封地蜀王的是朱椿,他在常乐寺见到了父皇日思夜想的叔祖,然后奏明明太祖朱元璋。但法仁禅师不愿离开常乐寺回南京。朱元璋知道叔父现已成为高僧,不会被世俗物欲所动,感慨万千之余,便挥毫写下了前面所述的“纯正不曲”四字赐予法仁禅师,并下诏重建常乐寺,同时赐皇锅一对、龙凤旗一对、銮驾半幅,以及琉璃瓦房殿堂五座等。

明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开国后,施行“偃武修文”政策,因他又出过家,敕令在南京蒋山寺点校雕刻官版大藏经《洪武南藏》,又名《初刻南藏》,于洪武三十一年完成,后于公元1398年刻成印刷,但只印了两套,其中一套就赐给了常乐寺。

从有关资料的介绍和法仁禅师的肉身的黑白照片看上去,法仁禅师的神态安详,慈眉善目,两耳垂肩,一幅和蔼可亲的面孔,让每一个礼拜和亲近他的人,心中都不想离去。而且他的神色从容,庄严的法相更是如佛一般,相好光明。虽然不能看到法仁禅师的真身肉体,这是一种民族尊严的缺失,但法仁禅师的悲心慈颜不会计较,而我们只能感到无比遗憾。世上万物的成住坏空,本来也是代谢轮替的规律,更何况法仁禅师这等证悟了人生真谛的高僧。法仁禅师终其一生的实修,其实是以实相幻化来示现一回,只要做人做事不忘初心,坚守心性的本识与信仰的清净,以及独立真性,完全可以证明在这个世界上,有着让我们展现真相的空间。犹如法仁禅师,肉身虽被毁坏,一张照片地存在,却延续着他来此国土的证据。这个事实,不是谁想破坏就能破坏的。

法仁禅师的真身肉体被毁于1951年。1946年,临济宗第四十四代灯宽法师住持光严禅寺,1951年,新中国施行土地改革,灯宽法师被划为地主,遭到毒打和批斗,后又进行劳动改造。同年六月,崇庆县政府县长姚体信知道了《洪武南藏》之珍贵后,随即上报恳请上级政府代管。灯宽法师只能眼睁睁看着几百年来,一代代祖师大德,以及倾注过无数汗水和诚心,小心保护下来的佛门至宝《洪武南藏》被运走。同时,悟空禅师从印度请回的贝叶经也一同被拿走。在这种情况下,一伙不明身份的人,将法仁悟空禅师石塔打开,有一个人手抄步枪戳中法仁禅师大腿,用力一绞把法仁禅师肉身拉出石塔。就这样,法仁禅师肉身被供奉了近六百年,却毁在了这伙泯灭人性的道德缺失的人手中。如今算来,法仁禅师的肉身已被毁了近六十五年了。想来使人惋惜和遗憾。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晚年,拟传位于孙子朱允炆,可他又看中了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在两难之中,朱元璋出题试探二人。于是,就出了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要求他们对出下联。朱允炆就对出下联“雨打羊毛一片毡”。朱棣略微沉思也对出了下联“日照龙鳞万盏灯。”朱元璋暗自吃惊,心想朱棣野心太大,则决定传位给孙子朱允炆。虽然如此,他还是预感将来可能会有变化,就秘授朱允炆一只铁箱,并嘱咐其临危之时才能打开,可免大祸。朱元璋的预感,结果成了真事,却救了朱允炆的性命。

建文四年(1399),明惠帝朱允炆继位后推行削潘政策,这年燕王朱棣则以“清君侧”为由,发动争夺皇位之战。公元1403年,朱棣发兵南京城,逼位于皇宫,用大火围困明惠帝朱允炆,值此危难之际,明惠帝想起皇祖朱元璋授他铁箱一事,慌忙开箱求救,打开箱后见箱内备有剃刀、袈裟,还有一封信指出有一密道通往宫外,并注明密道出口处与所去避难之地。朱允炆随后只身从密道逃出,他的侍从家人等连同宫殿全被大火吞噬。朱允炆逃出宫后慌不择路,却倒了长江岸边,在这紧要关头幸好来自四川青城山的吴争道长乘船云游来到这里,朱允炆就登上船与吴争道长一起回了四川。因青城山与凤栖山相邻,朱允炆到四川后按皇祖朱元璋所示,就到凤栖山常乐寺投奔曾叔祖法仁禅师以求避难。数年后朝廷派出暗探追踪至此,朱允炆得到信息,迅速逃离常乐寺。事后,人们在他住过的禅房里墙壁上发现一首诗:“沦落西南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乾坤有主家何在?江河无声水自流。长乐宫中云气散,乾元阁上雨声收;青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来休。”虽经历过逼宫变革,逃亡出家,但在佛学智慧的沉浸下,大有领悟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禅师风味了。

又过了数年后,朱允炆避难、参访问道于滇、黔、巴等地,当他再次回到常乐寺后,却专心修道,对失去帝位想东山再起的念头已经完全放下。曾题诗叙述自己的参悟心迹“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南来嶂岭千层迥,北望天门万里遥。宽缎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此时知何处?唯有群鸟早晚朝。”此后朱允炆再未离开过常乐寺,圆寂后葬于后山。如今明惠帝朱允炆的生死,一直都是迷,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这个故事也是民间传说。以故事辅佐法仁禅师和常乐寺与帝王之家的渊源及皇家寺院实事见证。不论历史事实或是传说,皆以证明法仁禅师的伟大与德行。

另眼读佛史~朱门高僧传记第十篇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另眼读佛史~朱门高僧传记第十篇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另眼读佛史~朱门高僧传记第十篇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另眼读佛史~朱门高僧传记第十篇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另眼读佛史~朱门高僧传记第十篇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另眼读佛史~朱门高僧传记第十篇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另眼读佛史~朱门高僧传记第十篇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另眼读佛史~朱门高僧传记第十篇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另眼读佛史~朱门高僧传记第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