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哈雷彗星在我国史籍中的历次记载汇总

哈雷是第一颗被确认的周期慧星,其确认者是英国科学家哈雷。哈雷在检视历史记录时,发现1682年出现的彗星与1607年以及1531年出现的彗星轨道十分相近,因此他推断这三颗慧星实际上是同一颗,周期约为76年,并且预测这颗慧星将于1758年底至1759年初再次出现。如哈雷预期,这颗慧星果然于1758年底再次出现,证明哈雷的预测是正确的。可惜的是,哈雷于1742年逝世,没能亲眼见到这颗慧星的回归。为了纪念哈雷的发现,人们将这颗慧星命名为哈雷慧星。

世界之最|哈雷彗星在我国史籍中的历次记载汇总_第1张图片
慧星,图片源于网络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前613年),哈雷慧星就被中国人发现并载入史当中。从公元前613年到公元1910年,哈雷慧星共计34次回归,而我国史籍中的记录就多达31次,并且从公元前240年至公元1910年有连续29次的观察记录,可谓世界之最!

世界之最|哈雷彗星在我国史籍中的历次记载汇总_第2张图片
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中的慧星图,图片源于网络

如果将公元前613年的回归定为首次回归,现将哈雷慧星的历次回归汇总如下:

第一次回归:前613年,即鲁文公十四年七月;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春秋·文公十四年》

「有星孛入于北斗,周内史叔服曰:“不出七年,宋、齐、晋之君皆将死乱”。」——《左传》

第二次回归:前540年前后,未有记录;

第三次回归:前467年,即秦厉共公十年;

「秦厉共公十年,彗星见。」——《史记·六国年表》

第四次回归:公元前391年前后,未有记录;

第五次回归:公元前316年前后,未有记录;

第六次回归:前240年,即秦始皇七年;

「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将军骜死;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史记·秦始皇本纪》

第七次回归:前163年,即汉文帝后元二年己卯正月壬寅;

「孝文后二年正月壬寅,天欃夕出西南。」——《汉书·天文志》

第八次回归:前87年,即汉昭帝始元二年;

「孝昭始元中,汉宦者梁成恢及燕王候星者吴莫如,见蓬星出西方天市垣东门,行过河鼓,入营室中。」——《汉书·天文志》

第九次回归:前12年,即汉成帝元延元年;

「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践五诸侯,出河戌北,率行轩辕太微,后六日度有余,晨出东方;十三日,夕见西方,犯次妃,锋炎再贯紫宫中;大火当后,达天河,除于后妃之域,南逝度,犯大角摄提,至天市而按节徐行,炎入市中,旬而后西去,五十六日与苍龙俱伏。」——《汉书·五行志》

第十次回归:公元66年,即汉明帝永平八年;

「永平八年,六月壬午,长星出柳、张三十七度,犯轩辕,刺天船,凌太微,至上阶,凡现五十六日去柳。」——《后汉书·天文志》

第十一次回归:公元141年,即汉顺帝永和六年二月丁巳;

「六年二月丁巳,彗星见东方,长六七尺,色青白,西南指营室及坟墓里。丁丑,彗星在奎一度,长六尺;癸未,昏见,西北历昂、毕;甲申,在东井,遂历舆鬼、柳、七星、张,光炎及三台,至轩辕中灭。营室者,天子常宫。坟墓主死。彗星起而在营室、坟墓,不出五年,天下有大丧。后四年,孝顺帝崩。」——《后汉书·天文志》

第十二次回归:公元218年,即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三月;

「二十三年三月,孛星晨见东方二十余日,夕出西方,犯历五车、东井、五诸侯、文昌、轩辕、后妃、太微,锋炎指帝坐。占曰:“除旧布新之象也。”」——《后汉书·天文志》

第十三次回归:公元295年,即晋惠帝元康五年四月;

「惠帝元康五年四月,有星孛于奎,至轩辕、太微,经三台、太陵。」——《晋书·志第三》

第十四次回归:公元374年,即晋孝武帝宁康二年正月丁巳;

「孝武宁康二年正月丁巳,有星孛于女虚,经氐、亢、角、轸、翼、张。至三月丙戌,彗星,见于氐。九月丁丑,有星孛于天市。」——《晋书·志第三》

第十五次回归:公元451年,即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五月;

「元嘉二十八年五月,彗星见卷舌,入太微,逼帝座, 犯上相,拂屏,出端门,灭翼、轸。」——《宋书·卷二十六》

第十六次回归:公元530年,即北魏壮帝永安三年七月甲午;

「七月甲午,有彗星晨见东北方,在中台东一丈,长六尺,色正白,东北行,西南指;丁酉,距下台上星西北一 尺而晨伏;庚子,夕见西北方,长尺,东南指,渐移入氐;至八月己未,渐见;癸 亥,灭。」——《魏书·志卷四》

第十七次回归:公元607年,即隋炀帝大业三年三月辛亥;

「大业三年三月辛亥,长星见西方,竟天,干历奎、娄,至角、亢而没;至九月辛未,转见南方,亦竟天,又干角、亢,频扫太微、帝座,干犯列宿,唯不及参、井,经岁乃灭。」——《隋书·天文志》

第十八次回归:公元684年,即唐武帝后光宅元年;

「光宅元年九月丁丑,有星如半月,见于西方。」——《新唐书·志卷二十二》

第十九次回归:公元760年,即唐肃宗乾元三年四月丁巳;

「乾元三年四月丁巳,有彗星于东方,在娄、胃间,色白,长四尺,东方疾行, 历昴、毕、觜觿、参、东井、舆鬼、柳、轩辕至右执法西,凡五旬余不见。闰月辛 酉朔,有彗星于西方,长数丈,至五月乃灭。」——《新唐书·志卷二十二》

第二十次回归:公元837年,即唐文宗开成二年二月丙午;

「开成二年二月丙午,有彗星于危,长七尺余,西指南斗;戊申在危西南,芒耀 愈盛;癸丑在虚;辛酉,长丈余,西行稍南指;壬戌,在婺女,长二丈余,广三尺; 癸亥,愈长且阔;三月甲子,在南斗;乙丑,长五丈,其末两岐,一指氐,一掩房; 丙寅,长六丈,无岐,北指,在亢七度;丁卯,西北行,东指;己巳,长八丈余, 在张;癸未,长三尺,在轩辕右不见。凡彗星晨出则西指,夕出则东指,乃常也。 未有遍指四方,凌犯如此之甚者。」——《新唐书·志卷二十二》

第二十一次回归:公元912年,即梁太祖乾化二年四月壬申;

「壬申,彗出于张;甲戌, 彗出灵台。」——《新五代史·司天考》

第二十二次回归:公元989年,即宋太宗端拱二年七月戊子;

「端拱二年七月戊子,有彗出东井、积水西,青白色,光芒渐长,晨见东北,旬日,夕见西北,历右摄提,凡三十日,至亢没。」——《宋史·志卷九》

第二十三次回归:公元1066年,即宋英宗治平三年三月己未

「治平三年三月己未,彗出营室,晨见东方,长七尺许,西南指危洎坟墓,渐东速行,近日而伏。至辛巳,夕见西南,北有星,无芒彗,益东方,别有白气一,阔三尺许,贯紫微极星并房宿,首尾入浊,益东行,历文昌、北斗贯尾。至壬午,星复有芒彗,长丈余,阔三尺余,东北指,历五车,白气为岐横天,贯北河、五诸侯、轩辕、太微五帝坐内五诸侯及角、亢、氐、房宿。癸未,彗长丈五尺,星有彗气如一升器,历营宿至张,凡一十四舍,积六十七日,星气孛皆灭。」——《宋史·志卷九》

第二十四次回归:公元1145年,即宋高宗绍兴十五年四月

「十五年四月戊寅,彗星见东方。丙申复见于参度。五月丁巳,化为客星,其色青白。壬戌留守张,至六月丁亥乃销。」——《宋史·志卷九》

第二十五次回归:公元1222年,即宋宁宗嘉定十五年八月甲午;

「嘉定十五年八月甲午,彗星见右摄提,光芒三尺余,体类岁星,凡两月,历氐、房、心乃没。」——《宋史·志卷九》

第二十六次回归:公元1301年,即元成宗大德五年八月庚辰;

「自八月庚辰,彗出井二十四度四十分,如南河大星,色白,长五尺,直酉北,后经文昌斗魁。南扫太阳,又扫北斗、天机、紫微垣、三公、贯索,星长丈余,至天市垣巴蜀之东、粱楚之南、宋星上,长盈尺,凡四十六日而灭。」——《元史》

第二十七次回归:公元1378年,即明太祖洪武十一年九月甲戌;

「十一年九月甲戌,有星见于五车东北,发芒丈余。扫内阶,入紫微宫,扫北极五星,犯东垣少宰,入天市垣,犯天市。至十月己未,阴云不见。」——《明史·志卷三》

第二十八次回归:公元1456年,即明景宗景泰七年四月壬戌;

「七年四月壬戌,彗星东北见于胃,长二尺,指西南。五月癸酉,渐长丈余。戊子,西北见于柳,长九尺余,扫犯轩辕星。甲午,见于张,长七尺余,扫太微北,西南行。六月壬寅,入太微垣,长尺余。十二月甲寅,彗星复见于毕,长五寸,东南行,渐长,至癸亥而没。」——《明史·志卷三》

第二十九次回归:公元1531年,即明世宗嘉靖十年闰六月乙巳;

「十年闰六月乙巳,彗星见于东井,长尺余,扫轩辕第一星。芒渐长,至翼,长七尺余。东北扫天樽,入太微垣,扫郎位,行角度,东南扫亢北第二星,渐敛,积三十四日而没。」——《明史·志卷三》

第三十次回归:公元1607年,即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八月辛酉;

「三十五年八月辛酉朔,彗星见东井,指西南,渐往西北。壬午,自房历心灭。」——《明史·志卷三》

第三十一次回归:公元1682年,即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七月己巳;

「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七月己巳,彗星见东北方,白色,尾迹长二尺余,指西南,在井宿北河北。壬申,行东北,尾迹长六尺余。」——《钦定皇朝文献通考》

哈雷发现1682年慧星的轨迹与1607年以及1531年的慧星轨迹相近,推测这三颗慧星实际上是同一颗。

第三十二次回归:公元1759年,即清高宗乾隆二十四年三月甲午;

「二十四年三月甲午,彗星见于虚宿之次,色苍白,尾迹长尺余,指西南,每夜顺行,十余日伏不见。四月戊辰复出,在张宿,体势甚微,向东顺行,至五月初隐伏。」——《钦定皇朝文献通考》

哈雷关于慧星的推断被证实。

第三十三次回归:公元1835年,即清宣宗道光十五年闰六月十一日;

「道光十五年闰六月十一日彗星见。」——《皇朝续文献通考》

第三十四次回归:公元1910年,即清恭宗宣统二年四月初二日寅初初刻;

「宣统二年四月初二日寅初初刻,东北方云中彗星出见,尾指西南方。因在云中,未能考测。初五日寅初一刻,东北方见彗星,在外屏之北,尾指西南危宿土公吏之间,测得彗星高四度,正东偏北十五度,嗣于十六日不见。四月十八日戌正三刻,正西偏南柳宿间彗星出见,尾指东南,翼宿名堂之间,测得彗星高二十六度,正西偏南十二度。日渐微,至五月三十日不见。」——《皇朝续文献通考》

世界之最|哈雷彗星在我国史籍中的历次记载汇总_第3张图片
彗星,图片源于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界之最|哈雷彗星在我国史籍中的历次记载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