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自己很理性,甚至过分成熟,后来发现在这个年纪里还是显得孩子气,兴许只是比同龄人多了一份冷静和诚恳吧。
不知不觉离毕业接近半年了,大一便开始四处兼职,专科生,无特长,有些内向,和室友们逛街爱玩的态度格格不入。
哪怕是专科,我也不希望,稀里糊涂的过完整个大学生活,大一上学期四处蹭课,蹭活动,认识了很多其他学院的同学,也在参加学校组织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的变得不那么自卑,不那么自闭,一点一点的变得开朗活泼起来。
从来都觉得自己属于那种不太讨喜的类型,乖乖女,话不多,过分天真烂漫,也不爱加入小集体,扎不了堆。后来看不惯我的人给安了一个锅,“那个女孩儿真作。”因为我所有的生活几乎都待在笼子里,从未出去过,看到的东西很少。只知道有复习不完功课,做不完的家务活,挨不完的责骂,受不完的打罚。整个生活都在笼子里展开,又在笼子里寂灭。比较幸运的是,在那样的年纪里,至少有很多朋友,不在意我的内向和不善言辞,甚至会注意到我的自卑,而刻意保护,那些说我作的女孩儿,靠近我之后,反而成了最好的朋友。
长大后,发现很多事情变得奇怪了,朋友之间的交流,不是“嘿,我喜欢你,我们做朋友吧”,也不是“她学习成绩好,我们和她做朋友吧。”交流和交友变成了我的大难题。看见别的女孩儿有说有笑,阳光灿烂。真的很羡慕,因为我做不到,也总不相信自己能做到。总觉得会被别人嘲笑。会被当做异类,但又不想融入自己不喜欢的集体里,为了合群而刻意去改变自己。但后来,还是为了显得不另类合了群,放弃了很多自己原本计划好的事。
偶然间看到过一句话,“遇见的人和发生的事,必然会遇见,必然会发生,因为有了这些必然,才有了后来的你,成熟长大的你,遇见的每一个人,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教给你道理,促使你成长经历”。
在这个学习氛围不怎么浓烈的校园里,寝室里,我总想要努力努力的去学习。甚至觉得学习就是全部。这里是新的开始,没有人知道我的过去,没有人了解我的生活,也不必担心异样的眼光,我的不自信和胆怯让我敏感到了极致。大一,因为看起来的出色,社团里开始一点一点找到了生命的颜色。
那些严肃的老师通常记得我的名字,辅导员也多了关心,其他学院里收获了真诚的友谊。
但我的不自信和对交流的困难让我总是难过。给大家的印象就是,人很好,但很闷。
室友们有说有笑,但她们说的话题我都不喜欢,也不想参与,后来就变成了不合群。
大家都商量着怎么玩,而我想着怎么养活自己,并且可以好好学习。尽可能多的学习新知。
大一下学期,我搬出了寝室,因为对大家的有求必应态度,所以寝室所有人一有请求和琐事就会找我去帮忙处理。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理所当然。我努力的忍耐着抱怨和情绪。
很不理解,为什么,大学里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为什么有的人自私,有的人大大咧咧,有的人觉得你为她做事是应该的,有的人能体谅他人,能豁达大度,而有的人斤斤计较。有的人甚至因为一件小事,可以在电话里对父母破口大骂,各种过越的脏话。有的人却能温柔而充满同理心。会有人逃课,学习在我眼里甚至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当时的我,真的很不理解逃课的行为。
我的大学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需要更加倍的珍惜。但后来还是像一些现实里的状况低了头。为了合群放弃了很多东西。包括部分的学习计划。好在最后遇见了书法工作室,陪我走完了大学的最后一年。
18岁,我以为所有的人都和我一样,有着一样的个性,一样的心情,类似的梦想。
但,大学,教会了我理解和发现差异。
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同学,让我知道并且认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
家庭环境与文化教育下个人素养的差异和区别。包括我自己。我的内向,不自信,胆怯,腼腆的深层原因。
19岁,我知道了,原来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并且多种多样,我开始去看心理学和关于人性的一些书籍和文章。
也开始对这个世界感到好奇,意识到做一个老好人的不舒服的状态,我学会了拒绝他人的请求,尝试着把情绪表现得更明确。
兴许是忍耐得太久太久,12岁以后便没了个性。不会生气,不会发脾气,不会闹情绪,不会和人讨论别人。也不会刻意去亲近谁。但对任何人,好的程度,没有区分。
以为遇见就是一辈子,所以,对每一个人都掏心挖肺。
后来发现,纵使对一个人千般好,也敌不过一次的失误。
人真的很奇怪,常常对一个人好,久了久了,你突然不对她好了,她反倒对你生气,觉得你不仗义。
后来,我学着一点一点养出了自己的个性。寝室里,所有人都可以拿来开玩笑的不再是我,帮忙的请求也学会了有所考虑。
理所应当的事变得越来越少。另外一个和我个性差不多的女孩儿取代了我之前的老好人位置。
所以和那个女孩儿开始走近。很能理解她的情绪和不开心。那个时候,我学会了倾听。
也,学会了有区别的对待不同的人。
20岁,兼职的工作越来越多,学校的课越来越少,该完成的依旧能完成。成绩不是4就是5。从没上过前三。但依旧很满足。
朋友也越来越多,性格也越来越外向。开始和更多的人有了交流。为了练习英语。刻意利用兼职的机会,搭讪外国人。
后来,遇到一个背包客,那个女孩儿22岁,法国人。嘴里叼着烟。却凭一个人的力量游遍了欧洲,中国的大半部分,而成都是她的倒数第二站,在我的认知里,一个女孩儿独自游历根本是无法完成的事情。一瞬间,对那个女孩儿肃然起敬,20岁的我,因为高考毕业到外地暑假工,才出过一次远门。
那个叼着烟背一个大双肩包皮肤有些黑的女孩儿,只不过比我大两岁,竟然这么勇敢。难道她就不害怕危险吗?
我不理解她为什么抽烟,但她说抽烟在他们的家乡,这种情况很普遍。我问她,一个人旅行困难吗?怎么做到的?她却说,因为,我们中国人很友好得到很多帮助。很多来自陌生人的帮忙,让她一程又一程,从来没想过止步。她和她的妈妈约定了回去的时间,并告诉我说,她的妈妈也很希望独自到中国旅行。原来世界也并不是大人形容的那样复杂和深不可测。
我告诉她,如果是我,我必定会害怕,和胆怯,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旅途。我觉得我根本做不到。想想都觉得很困难。
21岁,原来国外的人,独自旅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对国外的人群特征的好奇。
我学会了更多的独立。兼职,学习。自行车来来回回,风雨无阻。遇见的人越来越多,分别变成了再平常不过的事。
后来,我学会了珍惜,也不再对一些不理解的事感到大惊小怪。开始接触到冷静这个词。也学着不再那么伤悲,和善感。
兼职的快乐和辛苦是相辅相成的,遇见的事一次又一次刷新我的认知。
“成长是一个不断打碎自己又不断重塑自我的过程”。
22岁,我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从未减退。也多了理解和反思。依旧自卑和伤感。但好像快乐变多了。
学会了珍惜,因为知道了一个词叫“一期一会。”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很特别,需要用心的去感受,认真的去体会,才能收获真实的自己。
现在,我学着没有了秘密。有了一个愿意听我说话的友人。突然发现遇见,真的像冥冥中注定。
阿婆说,“这一世受的苦都是上辈子欠下的债”。
那我定是欠了无数的债,所以这一世需要好好偿还。
22岁,我想做最真实的自己。和自己内在的声音做伴。不伪装,不倔强,不逞强。
安全感这个东西,依靠他人,依旧是做不到完全信赖的。
最好的安全感,便是自己给自己依赖和自信。
“因为无所倚仗 所以才要努力变强。”
成长的方式多种多样,我希望我总能听见我自己的声音。跟着自己的内心指引去寻找航向。
当周围的声音越来越多,如果我不够冷静和坚定,嘈杂声里,我会迷失了我自己,最真实的我自己,最知道我需要什么的我自己,最知道我渴求什么的我自己。
人生来便是苦的,但可以苦中作乐,现实虽然残酷,但我还可以有自己,如果丢了自己,我可能再也无法自由自在的快乐和感谢了。
那么,亲爱的你,请你用尽全力去过好你自己的每天每天,别忘了真实的你自己,现实不会打倒你,打倒你的只能是你自己。
冷静下来,听听内在最真实的声音。
月牙兔――365挑战训练营第19天――写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