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孤独

      “人们陷入孤独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真实的自我、内在的自我、深藏的自我,是没人会喜欢的。因为在孩子时代,真实的态度总会受到父母与他人的责备,以致孩子开始把这种态度内化,感到他的自然反应与真实自我不会被任何人喜欢。”

        罗杰斯的这段文字激起了我深深的共鸣。

        回想一下,有没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外面呢,通常是扮演好好先生,即使有不愉快不顺心都压抑到心里;而在家里呢,越是和自己亲近的人相处,或许他们觉安全,那些负面情绪就仿佛火山泥找到了出口,一点就招,一触即发,所以这些人的家人都被折磨得好累好苦。

       这些看上去还不错的成年人其实内心都是孤独的,因为他们封闭自我,从不谈感受。碰到不开心的事情,要么压抑自己的情绪,要么失控向外抛出愤怒、怨恨。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性情呢?我们还要追溯到孩提时代。

      有一个问题,对孩子的开心,我们要不要表达自己的开心?对孩子的伤心,我们要不要表达伤心?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那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找到了知音,会觉得被看见,被理解;答案如果是否定的,那孩子就会慢慢地对你关闭心门,不再把自己的感受和你分享。

      下一个问题是:那孩子会对哪些事情开心?你可能会说成绩好就开心。不过,别忘了,现在的家长们或许太在意孩子取得好成绩这个事情,他成绩好,你就开心,他成绩不好,你就担心失望。别忘了,这是你的开心,不是孩子的开心。以你之快乐渡孩子之快乐,以你之痛苦揣孩子之痛苦,而不能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谅他的快乐和痛苦,这是为什么造成无数孩子渐渐远离父母,无法沟通,无话可说的因素。孩子或许对交了一个好朋友、对一顿喜爱的饭菜、对一次与大自然零距离亲近,对一场痛快的旅行更开心。昨天,我两个孩子都说让我做他们喜欢的苹果派,我答应了,他们欢呼雀跃。但是因为做的时间长,有一个孩子有课先去上课了,另一个在上完课回来后就先吃了一些。哪知后回来的孩子知道哥哥先吃了,伤心委屈流泪。当时我们都不理解,还指责他:“给你留了大半,有吃就行了,有什么不如意的?”可现在回想,他不是在意的苹果派留的多少,而是在意的没有等他一起分享、没有重视他的那种感觉,所以他委屈,伤心和失望。可惜的是,我们没有理解他的感受,所以没有办法引导他把自己的这些负面情绪说出来。这是为什么今天很多孩子不认识自己的情绪,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任负面情绪在身体里堆积的原因。

       长期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今后快乐的来源就会少很多。谁都不希望孩子们成为不容易开心,心里孤独的人。但是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我们本身做不到感受自己的感受,分享自己的感受,所以,我们无法做到孩子情绪的排解人,让其陷入孤独。有些人担心用接纳和善意的方式对待孩子的犯错是不对的,我们需要分清楚的是,接纳的是孩子的情绪,情绪没有对错,并不是行为。想想自己就明白了,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会接受别人纠正你错误行为的建议吗?即使会也只是表面屈服于你的权威,心里或许并不能接受。要明白,行为是情绪的结果,只有处理好情绪之后,再来处理行为,劝导就比较容易进行了。

        其实评价一个人幸福还是不幸福,孤独还是不孤独,都只是内心感受的反映。试想,今天有多少人,成绩好,赚钱多,把追求物质当成幸福的目标,但当他们得到了物质,除了短暂的空虚被满足之后,还是觉得空落落的,愈发孤独了呢?但还有一些人,物质上或许并不富足,可他们经常会与自己的感受连接、与大自然连接,所以哪怕是看到一棵树发芽、一朵花开花、一场春雨、一片白云,都能够由衷的感到喜悦,感受到爱,感受到温暖,这些人当然不容易陷入孤独了。

       现代社会变化之快让人目不暇接。在一个快速流变的社会,人们受到时代的冲击是很强的,可能一生中会面临几次失业,几次挫败,沉沉浮浮并非怪事。因此,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不够强大,就很可能抵挡不住这些外部的冲击。我们如此,我们的孩子更是如此。为了下一代的幸福,我们不应该放弃自己内心的成长,只有当我们自己成为了幸福而充实的人,我们的孩子才不容易陷入孤独,才会成为更好的那个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为什么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