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的学习之道(上)

高手的学习之道(上)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绿骏马

当一位美国人用太极拳打败中国拳手的时候,你会做何感想?不可思意,痛心疾首,还是跃跃欲试,想一试身手。

此事发生在2004年,中华杯太极拳国际锦标赛决赛,中国台湾“大水牛”对阵美国队乔希·维茨金(简称乔)。赛前,中国台湾作为东道主为外国选手设置了几道障碍,他们撤掉了赛场专用底座,缩减了场地的标准尺寸,这对参赛选手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看过NBA都知道,现场观众的嘘声,主裁判的哨声,都会偏向主场球队。乔,正是在这样一种不利条件下与“大水牛”展开殊死决斗的,最终裁判打出的比分是平局,两人分享了世界冠军头衔。太极,作为中华武术的象征,那一刻,看似挽回了颜面,实则输掉了比赛。

那一天,乔作为全美太极冠军,练习太极仅用了6年时间。之前,乔是一位国际象棋大师,9岁起便荣获全美象棋冠军,他的故事被拍成电影《王者之旅》,上面的故事来自乔撰写的新书《学习之道》。

正如乔所言,“我意识到自己最擅长的既不是象棋,也不是太极,我最擅长的是学习之道。”毫无疑问,22岁开始练习太极,28岁成为冠军,乔靠的绝不是身体,一定是他研习象棋的深入思考和强大心理。

1

头脑植入什么样的理论决定学习之路能走多远,乔讲到两个关键理论——整体理论和渐进理论。

拥有整体理论的父母和老师会影响孩子呈现这样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我在这方面很聪明。”成与败归结于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他们将孩子的智力和技能水平看成是一个固定的,无法继续演变的“整体”。而“渐进理论”培养的孩子会说:“我只有非常刻苦才能做到,我要再努力一点。”他们认为凡事通过努力,循序渐进,菜鸟也能成为高手。

渐进思维更愿意迎接挑战,而整体思维则容易选择放弃。这两种思维的植入通常与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方式上微妙的差异有关。

当一个孩子数学考试考的很好,回家后父母说:“儿子真棒,太聪明了!”英语考试失利,他会听到父母说:“你爸我从来不学英语,很明显,你和我一样,都干不了这事儿。”这样一来,孩子就将成败与先天的能力联系起来。

渐进思维更注重过程。小女孩写了篇不错的英语短文,老师祝贺她:“干得好,你会成为一名很棒的作家,继续加油!”当她数学考砸了,老师说:“下次更努力点,你会考得很好的,只要有问题就来问我,这是我的责任。”这样一来,孩子会把成功与努力联系起来,认为只要努力任何事都能做好。显然,父母和老师对子女、学生智力理论的形成承担着极大的责任。

思维方式和语言环境的不同对一个人影响深远,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状态会成为能否继续进步的最大的障碍。

2

乔赢得了8个全国冠军,代表美国参加了6次国际象棋世界大赛。对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乔从小就面临着无数的挑战,这让他在战胜困难中收获了异于常人对学习的理解。

由于乔的棋艺高超,他几乎只能参加成人比赛,这样他就不得不承受耐力的考验。与同龄人比赛一盘棋很少超出3个小时,而与成人比赛时间远远超过5个小时,一次竟然下了9个小时,这让乔培养出超强的“头脑马拉松”能力。

象棋对乔有着永恒的挑战,他不断的遇见实力超群的对手,让他在挫折和失败中收获了比胜利更有价值的经验,每场失败都是一次成长,心理上更趋成熟,对坏习惯更加敏感。

为了培养专注力,避免外界和来自选手的一切干扰,他到公园里与老人们一起下棋,任凭身边的大人们叫叫嚷嚷为他支招。他光顾象棋店,在烟雾缭绕的环境中与那些成年人下快棋。他听着噪音很大的重金属乐下棋,根据音乐的节奏来思考,整个人充满了激情。

他有意训练自己,平心静气的应对任何嘈杂,让自己的注意力具有了独特的灵活性,将所有的意外为自己所用。相反,其他小棋手们不去适应不利的环境和对手的无礼之举,常常选择抗议或退出比赛。在乔看来,高手对决玩的是心理战,每次他都不会避开难题,而选择迎接挑战。他从不否定自己的情绪,压抑自己的情感,并将其导向高度的专注。

3

乔在比赛中成长,也在比赛中长大,他对世界的认识来自这块小小的棋盘,也慢慢理解了输赢之间的距离只在一念之间。比赛的关键时刻,他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做出正确的评估。

他目睹了一个女孩因车祸身亡,而意外完全可以避免。那是在回家的路上,一位漂亮的女孩戴着耳机边听音乐边在前面走着,身体不时随着音乐轻轻地摆动,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她不知不觉走上了马路,险些被一辆飞驰的自行车撞倒,她勃然大怒,转头咒骂着那个骑车人的离去。之后,她继续听着音乐横穿马路,这时一辆出租车快速地向她驶来,她像抛物线一样飞了出去。

女孩的反应和象棋中的旋涡效应惊人的对应——错误发生时,人会习惯地呆在之前的情感舒适区,而事情已经变得越来越糟,自己却浑然不知。他时常告诫自己注意漩涡效应,比赛关键时刻他提醒自己保持冷静,或做几次深呼吸,或暂停用冷水洗脸,然后换一种心境重回赛场。

乔借助国际象棋挖掘出了自身难以捉摸的弱点和另外一面。他在比赛中的每一次突破与超越总会对应生活中的某一点或某一时刻,他接受现实,并通过对象棋的研究来探索内心世界。

他将这些细微变化投射在棋盘上,用这种方式观察竞争对手,看对手在等电梯时不耐烦的蹭脚,或者在用餐时研究对手盘里的豌豆,推测对手是否具备足够的耐心或强烈的控制欲,从而在比赛中拿出精确的对策。他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和对神秘莫测的象棋深切的崇敬之情,让自己在残酷与厮杀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温馨。

18岁那年,乔在国际锦标赛中与俄罗斯冠军对决,比赛进行了一个小时,对手主动求和。但他拒绝了,结果却输掉了比赛。之后,他接触到了《道德经》,于是和象棋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内敛,不再想竞争了。他对道家哲学发生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其他方式来缓和自己的野心,让自己从物欲横流中转移出去。

1998年,乔走进了太极拳馆,从此开启了新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手的学习之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