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法律难以维权,那么道德该如何自立?

        法律和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大社会规范,二者密切相关。但在社会生活中,总有一些法律难以解决的问题,道德仅仅对于品德高尚的人可以自我约束,舆论和谴责对于无赖、低劣的人事无异于隔靴搔痒。

        朋友几个月前搭乘出租车,不慎将新买的iphone7plus遗落在出租车上,事后通过监控录像找到出租车,并确认之后未搭载其他乘客。朋友通过公司找到司机,司机拒不承认捡到手机。

      甘肃一工人年底结账,将10个人的10000元路费通过微信转给工友,转完后才发现转错了人,希望陌生网友能退还工友的血汗钱,竟被被拉黑。

        好心将摔倒在地的老人扶起送医,不料反被老人要定是肇事者,要求索赔20万。两天后有冤无处说的老吴,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选择自杀身亡来证明清白。

        前两件事本质相同,均为拒不归还不当得利。后者更难在互联网的虚拟性,甚至都不知道这笔钱该找谁要。朋友因为费用成本不愿起诉,只能当自己倒霉吃个哑巴亏;工人却是连起诉维权都无门。当好心却惹来赔偿,是指责,是争议,是无法证明的清白,那么谁还敢扶起跌倒者?

        类似以上的事件还有很多,为什么这些事情难以通过法律来解决?因为法律是讲证据的,对于难以提供有力证据的真相,法律无能为力。如果说绝对的正义是“绝不错判一个坏人,也绝不会冤枉一个好人”,那么法律更倾向于后者。当然这本身无可厚非,疑罪从无的原则更能彰显人性的光辉。但是作为直接的“受害者”,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不禁令人深思。

        小时候的儿歌里开始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拾金不昧是高尚的道德品质,但中国13亿人素质参差不齐,我们无法像要求自己一样去要求别人,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普遍化、虚拟化、随意化的特点让品格低劣的人开始有处藏身,他们躲在互联网阴暗的角落,也在生活中被阳光普照。

      难以直接维权,就要为自己的大意买单。付出相应合理的代价,将损失降到最低可能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但是这样会不会助长那些不正之风?如果归还失物必须要求有所报酬,不是又背离了道德的本质吗?

        什么是道德?简答来说就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如果一个人拾金不昧、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我们会赞扬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可是道德很难有下限,如何裁定一个人是否到了道德的下限?或者说什么行为已经到了无耻到无法再无耻的地步?私吞工人的血汗钱?利用善良来敲诈勒索?我想问一句,你的良心不会痛吗?或者对于无耻之徒而言,良心这个东西,经不起检验,更或者都不曾有过。

        但我想,既然人是构成社会的一个个微小细胞,那么只有我们大多数都心存善念、坚守底线才能让身体换上新鲜的血液,在这个新鲜血液里的我们也才能够更加鲜活的生长。

如果法律难以维权,那么道德该如何自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法律难以维权,那么道德该如何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