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我们的要做的是让自己有所得,而不是一无所获。

一不小心就到了二十岁这个十字街头,飘渺的日子就像是刚刚沏出的一杯茶,闻着茶香,可是又害怕烫口。

用一句简单不过的话来说,我们都是二十多岁的人了,并不是三四岁的小孩不知世事,要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负责任了,该为自己的未来思考和拼搏,该为自己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了。

我审视这个二十出头的自己,得出的只有一个答案,突然发现自己好无趣,就像《七月和安生》里的七月站在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面前竟犯起了愁,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摆摆头说自己是个无趣的人。

于是,我想去学点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变得有点趣,可是在繁多的兴趣爱好面前还是一筹莫展,不知从何做起。

大学,我学的中文专业,整天也是和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打交道,知道了除了李白、杜甫其他很多有趣的诗人,也知道了现当代作家除了余华、莫言其他才华横溢的人,于是要想在文字方面找到更多的乐趣,除了看书和写文字,我还想找点有趣的做做。

我特别羡慕学校学前教育的学生,因为她们学的技能很多,比如唱歌、跳舞、画画、弹琴、手工等等,每一项都令我心之向往,可是奈何脑袋瓜不够灵光,再加上没有天赋,不能做到无师自通,也就没怎么上心。

没有上心的事情就谈不上所谓的平白无故的获得。

在高三毕业的那个暑假在家学了很多首歌,但是唱得比较好听的也只有两三首,所幸大学空闲多,常常喜欢听一些流行交替经典的歌曲,喜欢一首歌就会反复循坏,久而久之也就唱得上口了。

除此之外,我也喜欢跳舞,但真的只是业余的喜欢,毕竟现在身板已经硬了,要想练习柔韧度已经没那么容易了。今年暑假在家无聊跟着网上的视频学了一两支,现已忘得差不多了。

于是,我常和朋友说以后工作了一定要去报一个瑜伽班,虽说圆不了自己跳舞的梦,至少沾边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在上大学之前,就发誓自己一定不要辜负了时光,一定要在大学有所得,可我常常思考,怎样的状态才是让自己获得了,而不是失去?下面简单谈谈我认为大学里的“所得”。

一、 学习上的所得

正所谓真正的大学一定要逃一次课、挂一次科、谈一次恋爱、分一场手才不枉上过大学。正是因为这样,给了很多同学浪费大学时光的经典借口。在我看来,并不是一定要挂科谈恋爱才称得上好的大学时光,而是学也学得认真,玩也玩得尽兴更适合。

在大学,尽自己最大努力拿一次奖学金。奖学金一般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平台的奖学金也是如此,专门用来奖励成绩突出、实践能力优秀的大学生。

因此,要想获得奖学金首先要保证自己的成绩突出,至少在本专业排名靠前,再加上平时参加活动获奖多少,这也就意味着自己不能在学习上打马虎,更不能挂科,还要多参加学校各类活动,综合素质分数高,才有机会获得奖学金。

在单位用人的时候,他们很看重奖学金这一栏,因为这不仅意味着你学习能力强,而且实践能力也强。

二、 实践能力方面的所得

奖学金要求的是学习和成绩两方面突出,但往往有很多同学在实践能力方面比学习突出得多,虽然错过奖学金,但这技能不管是对现在的自己还是对以后的自己用处都大。

我们学校有很多实践能力特别强的学生,在学生会也担任了很高的职位,常常穿梭各种比赛,拿奖拿到手软,虽说成绩差一点,但完全不影响学校领导的赏识。

他们有情况分析能力,也有处理问题的应对能力,不管走到哪,都会大放光彩。这同样是他们在大学里的所得。

然而现在的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并不喜欢参加任何的活动,宁愿整天窝在寝室看剧聊天逛淘宝,也不走出教室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其实讲真,每一次活动,只要自己认真对待和参加,或多或少都会对自己起到作用。

比如我是高一的时候偶然参加了征文比赛获奖后才找到写作这个爱好的,要不是那一次的尝试,现在的我,大学于我而言,除了认真学习外真的如同一张白纸,既苍白又无力。

因此,不要一想到参加比赛麻烦就打消了念头,任何事情都要去尝试,不去真正体验,你永远都不知道它是怎样的味道。

三、兴趣爱好上的所得。

爱好就是自己除了学业和工作以外发展的技能。我简单把爱好上的所得分为两类:一是精神上的满足,而是金钱上的自给。

大学生也会面临各种压力,这个时候常常会通过自己的爱好来解压,比如爱好唱歌,有事没事都能来两首,心情好了,烦恼和压力自然就消散了,这我就称作精神上的满足。

写作群里常常都会看到很多作者发给大家的文章链接,她们大多坚持日更,大学还未毕业就已经成了专栏作家亦或出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我很羡慕她们,也很佩服她们,羡慕她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赚钱,甚至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爱好,让更多的人美好而又柔软地爱着生活,爱着自己。

写作者大多是通过写文章赚钱,虽说写稿是有些累,但是每个月所得的稿费也就基本自给自足,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高中有一位男同学特别喜欢唱歌和弹吉他,上了大学后,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于是两人一起走上街头献唱,以便锻炼自己面对众人的胆量。

没想到两个小伙子很受大家的欢迎,献唱一晚基本能获得好几百的费用,于是更加激起了他们街头卖唱的动力,如今他们已在全校出了名,K歌上的粉丝也越来越多,爱好变得更加浓厚。

一个人要是缺少了爱好,就好比外表可口的大蛋糕里面却少了糖,没内涵。每个人至少要有一至三个爱好,这样自己才会更有趣一些,不然生活就会显得很枯燥,自己除了学习和工作别无他求,也就少了点向往美好生活的激情。

四、 人际关系上的所得

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而社会最讲究的就是人际关系。你若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就会不合群,显得异常孤独,会缺少学习的动力。为人处事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不管在哪个阶段,都对自己影响深刻。

我常常看到很多作者写关于“大学,孤独是一种常态”类似的话题,其实我并不赞同大学孤独就是一件好事,就好比我以前写的一篇叫作《大学,我希望你是主动孤独,而不是被孤独》的文章,当时我提出的观点是希望大家把“孤独”这个词分清,并不是所有的孤独都是好的。

有些人的孤独源自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就是被孤独,而真正想要的孤独的人,既能及时合群,又能及时脱离出来做自己的事情,这样的状态,才是我真正提倡的。

因此,有的同学在大学混得风生水起,而有的同学却好比负重前行。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评奖助学金、评优评先的时候,班上每一位同学的投票至关重要,大多时候的一票之差就是因为你少得一份人心。

为什么有些同学会被高票选上?而有的同学票却少得可怜?原因不过就是因为平日人家关系处理不到位,为人处事方面不令人满意,不然别人拼什么要给你投票。

大学,得人心者,得好处。

大学,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于二十出头的我们,不要总是想着今天追哪部剧,明天逃哪节课,后天买哪件衣服,这是都是短暂的获得,其实更多的是失去,它们都是暂时怡情,长久并不是一份好事。

如果你想学英语,那就从现在这个二十出头的时候开始吧,为时不晚,不然以后你碰到一个自己的喜欢的英语方面的高薪职位,可是因为自己的不会而错过,一定会后悔当初的自己怎么没去努力。

如果你想学写作,那就每天写500字吧,坚持一周看两三本书,并记录,思考,加工成自己的文字也是不错的。给自己一年的时间,那时你会发现写作能力提升很多。

如果你喜欢演讲,那就多参加比赛或者多订阅一些演讲相关的杂志吧,长期下来,你也会获得不少提升,甚至会爱上演讲的那种超积极正经的状态。

我相信你或多或少都有一个自己的目标或爱好,如果你正处于大学这个阶段,那你一定要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这个目标或爱好该如何实施和开展,而不是等自己毕业了才来着急,那时候自己忙于工作也就少了一份激情,倒不如在大学这个好阶段来实现。

二十多岁,我们的要做的是让自己有所得,而不是一无所获。

在大学,我们的要做的是让自己有所得,而不是一无所获。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大学,我们的要做的是让自己有所得,而不是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