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在亲子陪伴路上共同成长
Q1
为什么娃能数到100,却不能一眼看出桌上有6个苹果?
Q2
为什么娃认得数字,看到'5'却不能画出5个圆点?
Q3
为什么50以内的加减法娃算的很溜,“妈妈比我大多少岁”他却一脸蒙圈?
以上问题不是孤例,曾经的我也想当然的认为习得数字后自然也会明白数字背后的含义。但现实中本杰明对数字的应用出现了很多“低级”错误时,让我反思我是不是将数学启蒙想的“简单粗暴”了?
直到我阅读了大量幼儿数学启蒙方面的书和资料后,我才了解到“数感”启蒙在孩子早期数学发展中占据了多么重要的位置。
数感(number sense)是一种对“数”的直观概念,是理解一个集合的数量以及用数来表达这个数量的能力。较强的数感是孩子在小学能够学好算数的关键,因为它:
将唱数和数量联系起来
增强对“多”和“少”的理解
帮助孩子进行估算和测量
会数数,甚至会5以内的简单加法,并不意味着孩子的数感得到了充分发展。
举个栗子:
在孩子面前放两个盘子,一个盘子中有4颗草莓,另一个盘子有5颗。不让他数数,仅用肉眼观察,孩子能迅速判断出哪个盘子里的草莓多吗?
如果家长在白纸上写下"5",让孩子指出哪个盘子里的草莓数量跟"5"匹配,孩子能答对吗?
以上这些都涉及孩子的数感。
每个人都先天具备感知数量的能力,可以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但将天生的感知力转换成对数感的理解,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大量机会去探索,而不是停留在简单机械的记忆层面。
2. “数感”启蒙核心概念关于“数感”到底要启蒙些什么呢?
理解数字:数字有多种用途,有些更具数学意义
数词与数量:用数字来表现具体的数量
视觉数感:小集合的数量可以直接被感知到,而无需数数
来源:《幼儿数学核心概念》
数字有多种用途
“你见到的7是什么样子?”
在孙路弘老师的《妈妈教的数学》里写到,他曾经拿这个问题问过世界不同国家的孩子。
澳大利亚的孩子在解释7的时候,会说出:7是一周的天数,7是你拥有的东西的一个数字记录,7是一年级小学生的岁数,7是电梯中的数字说明要去的楼层。。。。
而中国,还有日本、韩国的孩子,他们的反馈十分相似,就是用数字来解释数字,缺乏运用与现实的结合来理解数字。
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引导孩子发现身边的数字,比如家中的门牌号,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绘本里的页码,钟表上的数字,日历上面的数字等等。当孩子接触了数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他们才会领悟到数字有多种用途,不只是用来数数或者表示“多少”的。
用数字来表现具体的数量
对数字的理解,孩子一般会经历这几个阶段:
浅层阶段(3岁前):认为数字仅仅是一个字。
初级阶段(3-6岁):物品的量,比如”我吃了4颗蓝莓“。
中级阶段(6-9岁):事物的关系,比如4点总是在5点的前面到来。
高级阶段(9-12岁):这些数量之间不仅可以比较,还可以操作。
深层阶段(12岁后):数字是数量的符号,可以代表任何事物,任何事物都可以被数字量化。
来源:《妈妈教的数学》
对于3岁前的孩子,即使能够从1数到100,大部分也停留在浅层阶段,他们会把三块积木叫做"3",但仅仅只是对这个集合“命名”。这个阶段需要父母引导孩子进行大量的清点实物的活动。
当孩子进行了大量的清点实物的活动,反复体验数字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后,并且能说出“我家有3个人”这样的话,那么孩子的数感发展又进了一步。
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孩子清点物品时,要把数字当形容词使用。比如“3块积木”,“2只猫”,“4条鱼”。这样更有助于从浅层阶段发展到初级阶段。
小集合的数量可以直接被感知到
孩子天生就能感觉到1个、2个或3个物体的数量,当数量增加到4、5、6个时,孩子能快速的感知并说出来,这种数学能力被称为目测能力。这个能力也为孩子将来对大数量进行估算打下了基础。
数感并不只是知道一些数词。幼儿阶段,在没有视觉或具体的参照时大多数孩子都认为20或20以上为“许多”。花大量的时间让孩子体验小数量,是为了让他们理解大数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了以上理论做指引,“数感”启蒙其实可以这样轻松玩。
分享几个本杰明玩的乐此不疲的小游戏。
电梯猜猜猜
电梯是特别好的进行数学启蒙的场景。认数字就不用说啦,唱数,数感测算,引入负数的概念,锻炼空间方向感,简直不胜枚举。
玩法1:
让孩子自己按楼层键,比如“5”(潜移默化将层数与数字对应起来)。电梯启动后,让他观察电梯指示灯显示的数字变化,并跟着念出来,“1、2、3...”。
玩法2:
如果在有两列电梯都可搭乘的情况下,可以跟孩子玩“猜猜谁先来”的游戏。比如我们在5层要去1层,一列电梯显示正从8层往下走,一列显示正从10层下来,可以让孩子猜一猜哪列先来。
这个游戏一度是本杰明的最爱。
Tips:
玩的时候可以问问孩子猜测的思路,哪怕孩子真的是猜的或者凭感觉说出来的也没关系,不要主动去跟他解释计算原理,等待他们自己悟到的那一刻吧。
数字寻宝
让孩子理解“基数”的含义,将相应量的物体和数字名称联系起来。
准备几张数卡(带有圆点或数字的)。
玩法:
让孩子从中随意抽取一张数卡,然后让他带着数卡进行寻宝活动。比如抽到“3”,让他找到3块积木(具体选择哪个实物让孩子自己决定)。
引申玩法:
找到积木后,还可以让他再去找3支笔。把找到的3块积木放一列,3支笔放一列,可以问问孩子,这两列数量一样吗。
可以引导孩子一块积木配对一支铅笔,这样配对完3次后,发现什么了吗?
这个玩法可以为之后理解奇数和偶数打下基础。
老狼老狼几点了
这是一个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户外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孩子理解了“基数”与“序数”,而它们是建立数感的基石。
玩法:
一个孩子扮演老狼背对着大家,其他人站在“老狼”身后一定距离之外,齐声喊“老狼老狼几点了?”当老狼说3点了,大家走3步停下。再重复上一步,直到谁最后能拍到老狼肩膀,谁就赢了,游戏结束。
游戏结束还可以排出谁是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学习了序数)。
点卡游戏
锻炼视觉数感,引导孩子理解数的组成。
玩法1:
快速出示一张点卡(将圆点2个一组成对排列或其他方式排列),让孩子说出数量。
玩法2:
针对一个数字,让孩子制作各种排列的点卡。
比如"5"的点卡,先用1个红点和4个绿点,再用2个黄点和3个蓝点。
以上几个小游戏算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在后台留言分享更多脑洞大开的玩法哟。
数感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是对数字的理解,也需要反复的不同方式的引导。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数感”训练积累,孩子才会真正理解数字背后的含义,之后学会加减运算更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所以,爸爸妈妈们千万别本末倒置,6岁前“数感”没启蒙好,刷再多算术题也是枉然。
参考资料
1.《幼儿数学核心概念》美国埃里克森儿童发展研究生院 早期数学教育项目著
2.《玩游戏,学数学》王志江著
3.《妈妈教的数学》孙路弘著
相关阅读
数学启蒙大扫盲 | 娃的认数敏感期,你get到了吗?
资源分享 | 让“学渣”娃也能玩high的“数数”游戏,在家轻松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