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学习点

他的思路直指本质:用户!为用户造福,才能抓住用户,才能在互联网立足!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学习点_第1张图片

作者的睿智

所有的布局,都只不过是马后炮而已

互联网革命是什么?那就是,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在商业环境中,一旦出现和谐,就说明市场出问题了:例如中国奶企的三聚氰胺事件

让用户感知到你的存在,这一点太重要了

先创造用户价值,然后再产生商业价值

好的想法是需要争论的,就像石头需要经过摩擦、磨砺、打磨,最后才能变得美丽光滑

我既然跟你合作,我就要不断地去挑战你,要帮你发现问题,希望你能改进

你要把一个想法变成产品,中间需要大量的辛苦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调整,不断的反复

关于产品

刚切入市场的时候,你如果不能用一句话说清楚你是什么,你是谁,用户为什么要用你,那你这款产品一定是失败的

如果你做的体验能够超出用户预期,就能形成口碑

用户拒绝产品的唯一理由是跟你无法共鸣,看了半天不知道它有什么用

所有成功的产品都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的

现在互联网讲究的是用最低的成本、最小的规模、最快的速度去尝试一个粗糙的东西,快速拿到市场上去试,市场好就趁热打铁,乘胜追击,不好就赶快换方向。速度是最重要的。

做产品不要在乎绝对数,而是要关注相对的增长趋势;功能更贵精,不贵多,要在每一个点上做到极致

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做战略规划的时候,一定得具体到产品。战略不能待在云端,一定要落地,具体到怎么解决用户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产品观。

互联网产品容易被忽视的特点:1. 要有一个灵魂,要符合相关领域的游戏规则,能打动用户的心;2. 互联网产品需要不断运营、持续打磨。

产品要做到专注和极致。在产品方向上,一定要先学会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要先找对一个点做到极致,否则你什么功能都做,最后都不突出,没有鲜明的卖点。

衡量一个好的产品:让用户离不开你,产生依赖感

互联网企业一定要有现场力,产品经理要有“柔性的头脑”和“坚强的腿脚”,要接触用户,在第一线才能保持手感和接地气

在开发产品时,一定要找到用户的需求点,这个东西对用户是“可以有”,还是“必须有”,这就是强需求和弱需求

关于用户和体验

用户的定义在我看来就是那些你能长期提供一种服务,能长期让他感知你的存在,能长期跟你保持一种联系的人。你只有在互联网上积累了足够多的用户,才有能力把其中一些用户转成你的客户。没有用户,就没有客户。用户少了,客户就没了。

用户本身就是商业模式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三个凡是”:凡是用户提的问题,一定要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的原因,从用户的角度想解决的方案;凡是负面的信息,即使是对手的枪稿,也要找到可以改进产品的启发点;凡是竞争对手的产品,都必然有学习借鉴的优点

要应对变化的商业环境,要进行自我革新,你需要重新回过头来,研究你的业务流程,研究你的用户消费习惯,重新看你的用户如何使用你的产品,你的产品是否给用户解决了问题。这样点滴改进,用户体验一定会改善。

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是企业与用户对话的过程。用户买到产品,并不意味着销售任务结束,而是体验之旅才刚刚开始

真聪明的,是从用户的骂声和批评里面找到产品存在的真正问题,了解用户使用产品的心理,甚至能够把很多用户隐含的需求给挖掘出来

面对用户,你永远要放下身段,倾听用户的需求,甚至倾听用户的羞辱

关于商业模式

一个商业模式的基础是用户,没有用户,任何商业模式都是浮云。一个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产品,本质是通过产品为用户创造价值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广告,一种是增值服务

1. 广告:羊毛出在猪身上,即第三方补贴

2. 增值服务:互联网上每个人都要的那是基础服务,只有少部分人需要的才是增值服务,这部分服务一定要收费

商业模式包含了4方面: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收入模式

1. 产品模式:你提供的产品是什么?能为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你的产品解决了哪一类用户的什么问题?你能不能把贵的产品变成便宜的,甚至是免费的?能不能把复杂的变成简单的?

2. 用户模式:找到队产品需求最强烈的目标用户

3. 推广模式:真正的推广模式是要根据你的用户群和产品,去设计相应的推广方法。判断是不是真正的推广,最简单的标准时把推广资源一撤,不再砸钱,看产品的用户量是不是往下掉。如果用户量一下子掉下来,说明产品肯定存在问题

关于赚钱

互联网上的赢利模式

1. 利用互联网卖东西,如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O2O等

2. 依靠广告收入,例如Google

3. 以网游为代表的增值服务,例如网游中的收费道具和周边

无论你的想法高明与否,我认为都不如用户的选择高明,所以任何美妙的想法,都不如先把它简单地作出一点点,拿到市场上做实验:一旦对了,你马上能看到增长,并能迅速跟进;一旦不对,你调整的成本也很低

硅谷创业者:1. 与众不同的精神,很注重跟别人不一样;2. 产品经理精神,聚焦在产品上;3. 颠覆精神,干掉大公司。

建设一支优秀的团队:

1. 不能以发财为目标,一定要有某种程度的理想主义情怀

2. 财散人聚,要有激励机制,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3. 解决新老交替的问题,留一部分利益给未来

好的决策者应该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产品,在公司这个产品上去创新、去调整架构,加快信息的流动,加快决策的速度,在公司里培养出真正更多的小CEO,培养更多的产品和业务负责人

如何在这样的时代给员工创造更好的土壤,让大家真的做到创新,敢想,不会被一些定式所束缚,怎样让大家能够学会更好地去做有体验的产品,怎样让大家能够贴近用户,这是调整组织架构的首要考量

关于创新

除了发明外,还有两种创新模式:一种是从商业模式上创新,就是把贵的东西做成便宜的,收费的做成免费的;一种是从体验上创新,就是把复杂难用的东西变简单,把笨重的东西变便携

商业的本质就是让人性得到释放

如果你能发现产品里还有很多痛点,还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然后你能把它做到简单方便,那你就可能会作出一个颠覆性的创新

当你做得最好的时候,可能正是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颠覆的时候 —— 颠覆式创新总是发源于小企业

破坏性创新的本质是创造新的需求和新的市场

大型企业对一些虽然可能代表市场方向,却不符合其赢利模式,甚至损害其赢利模式的项目上犹豫不决,进退维谷

要让简单也成为一种重要的创新

微创新: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问题,从行业巨头看不到、看不懂、看不起的小处着眼切入市场,通过快速地、持续的改进产品的用户体验,从而达到颠覆市场格局的目标,这种持续不断的创新就叫微创新。一切从用户出发的创新。

微创新的规律:从小处着眼,贴近用户需求心理;小步快跑,快速出击,不断是错

微创新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不聚焦

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转型互联网的传统企业,最忌讳的就是一上来就冲着宏大的平台化思维做,因为用户不会因为你做了一个平台就接受你的产品

衡量什么算微创新:用户会不会用最屌丝的语言在用户间流传

向自己提问

讲产品的好处必须回答:用户为什么非要用这款产品?这款产品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这款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到底有哪些不同?

企业转型必须回答:我要做的东西或者我已经做的东西,用户是什么人?用户在用我的产品的时候,会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是竞争对手没有解决好的?那可能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机会。有些什么问题我做的不好,但我还以做得更好?这代表其中有创新的机会。

失败的反思:第一,从过去的失败中能总结出什么经验,避免重蹈覆辙;第二,保持学习的心态,向用户学习,想竞争对手学习。

是否该使用免费的商业模式:你究竟拿什么免费?这个东西会不会成为一项基础服务?通过免费能不能得到用户?在得到用户和免费的基础上,有没有机会作出新的增值服务?增值服务的用户愿意付费吗?

用户用你的产品:你给我解决了什么问题?你让我觉得舒服的点在哪儿?让我觉得好用的地方在哪儿?

错误的潜意识和想法

开发产品的时候,技术人员想的是:我要用怎样的技术去教育用户,让用户感觉我的产品怎样牛,技术怎样高。但用户选择产品的时候,往往这样想:这个东西到底好用不好用?到底能不能解决我的问题?他们才不关心你是用什么高超的技术做的呢。

技术人员可能为自己使用了什么技术感到骄傲,但对客户来说,技术根本就没有意义

很多技术出身的人过于迷信技术,变成了为了技术而技术。技术本来是手段,结果成了目的。为了技术而技术,其结果就是忽略了消费者。所以,我也经常告诫技术人员,包括我自己,做好产品服务消费者才是根本,用谁的技术、用什么技术都是手段而已

你想没想过,如果做得跟别人一样,是没有机会的

我们在一个行业干久了,就会很武断地认为应该教育用户,有些技术应该灌输给用户

中国的一元价值观——崇拜钱:在这样的价值观里,很多人都不敢创新,因为害怕失败。当你真正去创新的时候,很多时候缺的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而是胆量。

中国互联网创业者太害怕失败了,所以喜欢随大流来寻找安全感

关于企业转型、战略

1. 在内部培养容忍失败、鼓励创新的文化:把创新从神坛上拉下来,从一些细微点上进行持续创新,这样反而更有效

2. 通过合作培育突变的基因,短时间内获取不具备的能力:传统企业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合并,让传统企业具备互联网基因

硬件的互联网化分为:

1. 商业模式互联网化

2. 产品体验互联网化

3. 市场推广互联网化

4. 产品销售互联网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学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