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上完罗伯特•迪尔茨的课,在回家的近两个小时的车程里,我和同行的伙伴一路都在滔滔不绝,碰撞火花。这次父亲节与NLP大师罗伯特男神见面后,身体里感受到的是满满的行动力,回来后恨不得马上整理笔记,抓住头脑中飘过的念头。相比同样是大师级的课程,3月份的女神节见面奥南朵老师,回来的路上又是另一种感受,也许是潜意识被撬动了,回程的路上特别疲倦、犯困,一到家就洗洗睡了,第二天醒来一身轻松,然后特别喜悦地过了一周。不同的老师,自带的能量不同,自然传递给我们的感受和场域不同。嗯,我的身体仿佛也深深地感受到了。
课堂中有几个点,当时有些触动,闭上眼睛似乎看到了画面,回来后零星又冒出了一些想法,我想试着记录下来,看看自己发生了什么。
回答一个问题。
你想要什么?当你是孩童时你想成为什么?
成年后的我想要很多,但是我一直不清楚这个想要是我内心真正的渴望吗?原来回答这个问题要回到孩童的时候。当我还是孩童时,我想起来了,我内心是有想要成为的目标。当时,我有一个很异想天开、很大胆的想法,就是我想要成为像武则天一样的女人,希望自己没有白活一次,可以被世人记住。在小学的一次主题班会上,老师让我们说出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时,我当时内心还是这个答案,还是不好意思说,于是,那天在讲台的回答是,长大想要成为一个女强人,在有限的生命体验不同的生活。慢慢再长大,我发现这个那么宏达的梦想似乎,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然后渐渐觉得自己最不济可以成为一名老师,因为我觉得自己身体很有做老师的特征。
回到成年的我,回看这些儿时的答案,我发现原来我内心的渴望里,有这几个关键词:被记住(难得来一趟要刷存在感)、多种体验(难得来一趟不想白来)、老师(这个,是想帮助他人吗?)飘过的且都记录下。
丰富自己的内在地图。
老师说:在10岁和20岁的时候,内在的地图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的所见和所学在不停的丰富。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到了三十岁之后,拿家庭、拿孩子做借口,停止了丰富自己的地图。这个内在的地图,我的理解就是自己内在的资源、自己的剧本,自己的内在程序,指向应该都是同一个。我们的剧本、我们的程序通过我们的过滤器,进入我们的身体自动化,本来就自带局限性,现在的电子产品都要时不时的升级换代,我们的思维就这样停滞了,人是不是连机器都不如了。
在老师带领我们做练习的时候,去连接自己的那些自信的、专注的、努力的,所有美好的品质时,我觉察到我回到的场景基本都是在孩童时代,或者是学生时代。我特别想连接到自己工作后,近几年里的良好状态下的资源,但是看到的都是空白,画面会不自觉跳到小时候。
交叉绘图、下心锚的前提,就是在内在连接到一个正向的资源,可是我的资源都是那么的遥远。说明什么,近几年我所做的,也许和我的内在失去了联结,应该说也有很多成功啊(很多人都认为我有成功啊),为什么我自己看不到,是因为我在被动的做,为别人做吗?证明给别人看。获得成功,是需要联结正向资源之后,体验成功的感觉,把这种感觉丰富到自己的内在资源,下心锚,在去行动,再体验成功,再下心锚,这样这个成功会想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我呢,只停留在那个几个儿时的体验上,浪费了工作后这几年的资本。不过,只要从一个小成功开始,逐渐累积,成功就不遥远。(突然想起了雁行的第一堂财富客,转念从小小的成功开始)。恩,我让自己多去行动,体验各种感受,获取更多的内在资源。
成为卓越人士是有前提的。
老师说:当你在内在成功聚集资源之后,你可以成为别人的心锚。你要带领一个团队,成为别人的正向关联,首先要调频自己。所以,我在想,踏上卓越的道路之前,还有很多的功课要补。自己的基础没有打好,是不可能影响他人的。所以,回来后,还是先踏踏实实先学透风铎老师的《合一父母》。先学透一门,以后就可以有基础触类旁通和逐步提升。
成功的内在体验:感恩与慷慨。
老师说:与成功的内在体验连接的感受,是感恩与慷慨。这让我回看我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是的,我在工作中的某些部分是比部门里的人强,因为这些强项我才被招进来的。但是,在屡屡受挫之后,当我感受对手的竞争和排挤后,我在很多时候都是有保留的,我不想再把我的资源拿出来分享,我只想独自拥有。因为我害怕,我分享之后,对手变得更强大。于是,在团队合作中,我明明可以有更大的发挥,就是因为我的保留,我藏起来,别人用不了,我自己也发挥不了。
当别人来请教我时,我也经常有所保留,不想将我的秘诀让更多的人知道。久而久之,不用的资源就会生疏。我没有慷慨,自然别人都不会慷慨,所有人都会有所保留吧。我,没有把我们看成一个整体,我们没有成功,那个我们里面的我会成功吗?
再说感恩,我一直觉得我干了很多,却没有得到应得的。如果没有那个我们,我一个人也干不了。把成果看成是个人的付出,而没有感恩集体,是多么的狭隘。
所以,成功的内在体验是要联结,感恩与慷慨。
愿景抱持团队分享。
在这个环节,我看到了两个画面。一个画面是我看到我的儿子在一边奔跑一边开心的笑,随后在他的身后是更多更多地喜悦的其他的孩子们。艳敏姐,多次提醒我用5-7个关键词概括。我想到了,陪伴孩子快乐成长。也许在我的内心,如果我有能力的话,我希望可以支持更多的孩子快乐的成长。但是,目前我做不到,我只是先做好一个孩子的母亲。一想到,这个愿景的画面和目前的工作完全没有关联,随后看到的另一个画面时,我在我们的办公室,看到同事们都在快乐的工作。我想了,还想支持我的同事们,让他们快乐工作。这里有两个画面,是否意味着有两个愿景,但是我发现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给予他们陪伴和支持,希望他人获得快乐。
过去,我总是把工作和自己渴望拓展的,看成是两个部分,甚至是有冲突的。可是,现在我突然发现他们是有共同的,并不矛盾。如果我想在新的领域有所尝试,在积累实操技能和内在资源之前,为什么我不能把现有有的平台所作一个练兵场。我只能看着今天,活在当下,在当下操练。我完全可以在现在的工作中,把所学用起来,先去一个个拿下那些可以有的挑战。如果在积累了那么多年的工作中,能斩获成功,这种内在的资源,是不是也能为以后开拓其他做准备。不需要再把体制内里工作,看得不屑一顾,觉得没有挑战的意义。何不尝试着在有限的舞台上,逐渐锻炼自己,聚集资源,成为别人的心锚,为未来的自己在无限的舞台上,聚集资源。
在那么大的愿景提炼下来,我意识到我已目前的能力,远远达不到。我以什么样的身份呈现在他们面前。单位里上一步,就是领导人,孩子们中,可以是陪伴者,两者的背后其实都是一个身份,教练。教练者,自己归于中正,陪伴、支持、鼓舞他人行动,把归于中正的我的状态带入到我们这个集体中。
于是,回来后,我想做两个决定。工作上,当仁不让,通过实践,找回自信,发挥自己的潜力。
生活上,深入学习合一父母,让自己更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