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锣鸣鼓震狮龙舞。狮龙舞:人动影逐,戏台高筑。
百年积淀沧海珠,非遗馆藏青史驻。青史驻:声声炮竹,巍巍年俗。
——蔡雨山《赞丰塘炮期》
炮期,是我家乡特有的年俗。目前已被列入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寄托着家乡人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出入平安的美好祝愿。
家乡小镇名为丰塘镇,一个偏远的南方小镇,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为了彰显地域特征,也为了让别人更为了解家乡的特色,家乡人在提到炮期时,都会把小镇的名字带上,称其为“丰塘炮期”。
丰塘炮期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它起源于正月燃放炮竹的新春习俗。《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家乡人普遍认为炮期起源于此。
其实,关于炮竹的最早记载,应该是在《神异经》。书载:“西方山中有焉,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惊惮,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
炮期虽然起源较早,但真正发展成为约定俗成的文化习惯,是从明代末年开始的。当时镇上有二十几个村子,相互之间被山林阻隔着,人们往来并不十分便利。为了避免节期的冲突,使得各村的亲戚朋友间能够相互走动,先辈们利用抽签的形式选定正月里的某一天为各自的炮期节日。
炮期从正月初五开始,至正月二十结束。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还有一个最为隆重的炮期。镇上共有十七个村子设立了炮期节日。你要是慕名而去,需要提前查一查地图和万年历。为什么呢?因为设立炮期的村子并不相互挨着,且正月初七、十六、十七这三天是没有炮期的。
至于这三天为什么没有炮期,也没人说得清。有人说,这三天本来是有炮期的,只是由于与它们对应的村子在发展过程中和其他村子合并了,相应的炮期也就取消了。由于无从考证,“村子合并说”仅仅是猜测。
炮期,是家乡人的盛大节日。怎么过,人们是相当讲究的。讲究什么呢?礼数和诚心。
炮期的前一天,村子里的人们怀着敬意,自觉集队搭炮台、搭彩楼、制作花炮、打扫祭台。村子里到处张灯结彩,张贴对联,悬挂横额。
炮期这一天的大清早,村子里的每户人家开始迎接自家的亲戚朋友的到访。舞狮舞龙的队伍穿梭在山道间,在各家各户门前表演。表演结束之后给主人说几句好话,讨个吉利钱。家乡人称之为“拜贺”。
同样忙碌的,还有做小本生意的同乡人。为了选个好地段,有些人前一天晚上拿着蛇皮袋或是几块砖就开始占地盘。一大早,生意人便在道路的两旁支起摊子。各种生意人都来。卖烧烤的、卖爆米花的、卖棉花糖的、卖苹果的、卖橘子的、卖甘蔗的、卖玩具的……到处是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到处是香喷喷的烧烤味儿。人们寻亲访友、说短道长、来来往往、亲亲热热。
在炮期上卖东西,我们称为“赶炮”。我小时经常跟着母亲去“赶炮”,有时候是卖玩具,有时候是卖水果,更多的时候是卖自家种的甘蔗。家里没有汽车,我们通常凌晨四五点起床,用自行车推着货物赶往举行炮期的村子。
卖东西这一点类似北京的庙会。但北京的庙会只囿于一个公园之内,而家乡的炮期则是遍及整个村子。一进到村子,你会发现到处都是人。山上、山腰、山脚下、山道间、篮球场、稻田里、鱼塘边等等,但凡眼之所及,必定有人。
作为炮期节日的象征的,是炮。炮分两种,有小花炮和大花炮。小花炮一般高1米,直径30厘米左右。大花炮的高度一般在1.6米到2米之间,直径40厘米到80厘米,也叫“炮王”。
这些花炮可不是买来的,而是村里人自己制作的。用上乘的靓竹、韧蔑构筑外形轮廓,再用沙纸、宣纸封住几个侧面,然后用画笔、颜料等在纸上作画,最后将自制的炮竹由顶部放入其中,花炮就做成了。
若把炮竹换成彩灯,炮期的花炮就变成了花灯。花灯既古朴典雅,又清新秀丽。家乡的元宵节多是这样的花灯。制作花炮的手工技艺处处彰显着家乡炮期的独特神韵,吸引着不少人前往。去年听姐姐说,镇上还来了几个外国人。想来,家乡炮期的名声传得越来越远了。我很高兴。俗话说得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炮期的仪式分为五步:祭炮、迎炮、送炮、放炮、抢炮纸。隆重而独特的庆祝仪式是炮期的重头戏。因此,在仪式开始之时,全村的人们,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会走出家门观看。很多游人也都是冲着这个仪式去的。
花炮需要放在祭台上供着,是为“祭炮”。吃过了午饭,村里的人们就开始“迎炮”。彩旗队、擎炮队、八音队、腰鼓队、钱尺队、花扇队、八仙队、狮龙队等先后表演,在祭台上迎接花炮。然后再组成三百多人的“送炮”队伍,扛着猪头、举着花炮、抬着“仙公”游遍全村的主干道路、巷子和胡同,最后把花炮送往彩旗飞扬的“炮台”。炮台一般设立在村子周边的稻田里。
放炮时,炮场周围是人山人海。上万双眼睛一齐朝着一个方向看。人们的耳朵一会儿捂住,一会儿又放开;一阵阵炮响,一阵阵欢笑。
炮声初歇,人们就涌入炮场,争抢五颜六色的纷飞炮纸。“抢炮纸”是能够带来好运的。直到炮纸无多,火药味逐渐消隐,这时才听到人们呼唤:
“阿妹,回家咧!”
“阿哥,等等我,我炮纸还没放好!”……
围观的人群逐渐散去,人们所站的地方,草都被踩烂了。
到了晚上,各家各户都会设晚晏招待前来庆贺的贵客和亲戚朋友。客人吃过晚饭,着急回家的就直接告辞了;不着急回家的就会留住一宿,观看晚上的节目,如篮球比赛、露天电影、文艺晚会等。
近些年,家乡的炮期也与时俱进了。听说炮期期间还会举办外出创业人员座谈会、招商引资会、敬老爱幼座谈会、扶助贫困学童、奖励优秀学子仪式等等。可见,文化从来都是有生命的,它总是顺应着潮流不断发展、不断丰富。
炮期是家乡人的节,是家乡人展示传统技艺、祈盼美好、熟络感情的节日。正是由于这些五彩斑斓的技艺和到处活跃的人影,才把节日衬托得如此隆重而热烈。
正月初,到我的家乡来参加炮期吧。你听到那“隆隆”的炮响,必定心潮澎湃。它们,不正是希望的呐喊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