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飞扬相识于4月8日笑来老师的线下大课。在这之前,我在得到直播里见过小哥。小哥在留言里天天都能见到我的名字。
当时,我利用开课前的几分钟发扬不脸精神主动勾搭小哥,拍了个合影,嘚瑟的坐到第一排准备欣赏一下的时候,发现大条的中二妇女得了帕金森手抖症,竟然忘了保存。于是,第二次又厚着脸皮过去了,小哥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耐烦,很耐心的又跟我照了一张。
简短的寒暄了几句,小哥说把我的一条留言推荐到了得到热评。一不小心在Top10里还排了个第一。
这之后,我其实并没有怎么不脸的跟飞扬主动的联系过,反倒是有两次都是飞扬主动的给我发的微信。一次是五一小长假期间,我一个闲人写了两条长长的留言,被置顶。一次是第一季专栏结束后,他想让我问问大家对第二季都有哪些期待和建议。
所谓社交,本质上是一种资源的交互,而所谓人脉,不是说有多少人能够帮到你,而是你能够帮到多少人。关键是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10月21日晚去见飞扬,他说他在21号楼,我跟苏磊看着位置图找了过去。没想到,飞扬还下楼接我俩了。罗辑思维现在有两个办公楼,小哥每层都带我们参观了一遍。
参观完后,我们在罗辑思维附近的一家餐厅就餐。我和苏磊轮番提问,好像终于找到了能解答十万个为什么的人工智能一般。说实话,有一种被碾压的感觉,一个问题,小哥能从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顺手拈来一些内容轻松的就回答了。关键是,有四五个内容因为之前没有关注过相关事件,压根我就没有听懂。
大写的囧!
装x的从头认真听到尾。这世上有一种痛,叫终于见到了你想见的人,却发现你只能从外表欣赏他。嘿嘿!
罗辑思维目前有1100万用户,员工200多人。其实罗辑思维一直都处于严重缺人的状态,但是,面试了好多人,通过率却极低。
飞扬说没有被录用不是说你不行,对于有些岗位来说,一个相对能力一般的人可能比特牛的人更容易被录用。飞扬讲到了一个核心的词,叫做匹配,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能力,和这个公司的需要能够做到无缝衔接,才是最好的状态。
“匹配”这个词解决了困扰我很长时间的疑惑。我们经常说,“如果有问题也是我个人的问题”,这种警醒刺激自己刺激多了很容易让我们轻易否定自我。
为什么我的能力并不差怎么干得不如xxx,这时不如想想“匹配”这个词,公司的这个岗位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而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能为这个岗位做出多大程度的改变?如果螺丝和螺母实在不配套,那也不必强求自己。换个地看看。
站在应聘者的角度,我们会觉得罗辑思维的门槛高不可攀。其实,跟飞扬聊到应聘这块我会觉得是我们该做的地方没有做好,不该想的地方又想多了。
比如,飞扬在招聘时有这种体会,既然想要应聘得到怎么说也得是个得到粉吧,可是有的人居然连得到APP都没有怎么用过,连得到的基本情况也不太了解。
招聘或许会有一些硬性条件,但条件是死的,人是活的。如三年工作经验这样的规定,其实挡住的只是不真想进来的和没有能力进来的。第一,你可以证明这家公司的这个岗位根本不需要三年的工作经验。第二,你可以证明你的能力和你的工作经历远胜过三年的工作经历。
我记得笑来有篇文章曾登过一篇招聘启事,结尾没有留联系地址。估计这个筛选门槛就已经拦住了95%的人。先找到门,再打开门,这是互联网时代职场人的必要基本素质。
作为得到粉,我们看得到已经很牛了做得很好了,但也是不断的迭代精进走到了今天。
今天的得到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如果你能找到某个方面的问题,细致详实的梳理出解决方案,那么不用带简历了,带着这份分析报告去就够了。
罗辑思维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你自己定课题,自己拿方案,自己组团干。飞扬说晚上11点来罗辑思维比中午11点来人要多得多。
问起飞扬的时间管理,他说没有私生活,也不运动,时间都用来工作和读书了。言外之意,聪明的菇凉要想想了。嘿嘿!
能力有限,听不懂的就不照搬了,听得懂的尽量写得详实些。
希望对你有帮助,下次能在照片里看到你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