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上市,我从这三位投资人的文章中获益匪浅

趣店上市,突破了100亿美金的市值,风光无限的同时却也是风口浪尖。

趣店上市,我从这三位投资人的文章中获益匪浅_第1张图片
趣店质疑声

今天不去讨论消费贷的是非和公关的话题,只想从三位投资人的文章里吸收到的创业经验。这三篇文章我反复阅读,印象深刻。非常感谢三位投资人的真诚分享。我把我看到的提炼出来,供大家分享。

消费贷到底好不好其实跟我关系大吗?如果我不做这个领域的话,其实关系不大。

我比较关注的是企业如何成长、创业如何成功、投资人想法是怎样的、创业者如何和投资人沟通等话题。

第一篇是周亚辉的:百亿美金的故事——周亚辉近万字揭秘趣店投资全过程

中小企业融资的吸收及理解:

1、一个好的投资人对创业项目的帮助会非常大。找投资一定不仅仅是找钱。

谁说只有创业者有激情?好的投资人也有激情,为了把事做成,他们会把你的事当成他自己的事。会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做你的好参谋,到处帮你找资源。这一点,周亚辉值得赞扬。

2、用户为王。你有千万用户的时候,满大街的人会找你合作。

蚂蚁金服为什么投趣店,因为蚂蚁金服要推芝麻信用,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对于蚂蚁金服来说是一片待收割的新鲜的牧场。而对于趣店来说,除了阿里的背书,芝麻信用可以提升趣店风控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蚂蚁金服大量的流量导入。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任何一个创业者如果能搭上BAT任何一家大流量平台的便车,一定会获得超过别人的增速。

3、创业者很多时候比投资人更懂业务更懂市场,不能因为拿了投资人的钱就被投资人牵着鼻子走。

4、中国的大学除了给社会培养人才外,还给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提供了一个肥沃的试验田,一个最优质的市场。多少互联网企业从淘宝到人人网开心网陌陌到小米趣分期……没有这个数量庞大的有闲有传播力的群体,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成长速度要放慢很多。

这是中国教育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另一个突出贡献。

第二篇:朱天宇 趣店上市,市值突破100亿美元,首位投资人从数次否决投资,到获得千倍回报的独白|独家

中小企业融资的吸收及理解:

1、持续一个领域的耕耘很重要。

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些时候老天就像要故意磨炼创业者一样,必须有数次的彷徨和挣扎,在一个领域的经历越多,理解越透,市场敏感度越高。只要不放弃努力,抓住机会的可能性就越大。

一个市场的持续耕耘:只要你在一个领域东突西闯,市场总会被你撞出个口子。

罗敏虽然做了很多项目,但是始终面的是学生市场。

2、团队与创始人自身的成长。

没有团队就没有一切。从最开始朱天宇眼里的“猛张飞”到投资人信任的高速成长团队的领导人,像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一样,团队都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领导就是让别人跟随的能力,有了跟随你的人,才可能把事情做起来。

对罗敏的信任来自于,此时的他从当初唱吧候选合伙人,到经历了几轮不成功的创业,气场已经变了,从原来的好奇大男孩,变成了失败过好多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创业者。

再加上他几次创业,身边的团队都一直跟着他,这也构成了我们信任他的基础。

3、作为创业者,有几个熟悉的投资人朋友很重要。

信任不是一天两天建立起来的。投资就是投人。投资人拒绝你很正常,无论他以何种理由。也许是时机不对,也许是你的项目不符合人家的方向。但是投资人是会跳槽的,投资人对你的看法是会变化的,投资人有时候会昏头的……熟悉的投资人就是创业者身边重要的资源。有了投资人朋友,你获得投资的机会会倍增。

第三篇:黑马基金胡翔:三次错过趣店的投资是什么感受?

我的吸收及理解:

1、成长最关键,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第三,早期创业公司,成长是一切,管理是扯淡。

自行车怎样才不会倒?骑快点。速度起来了,问题就自然而然解决了。

一方面是为了抢占市场,另一方面这也是解决组织矛盾的办法。

国家也一样。2008年经济出问题,怎么办,巨额投资,快速发展。而不是停下来盯着矛盾琢磨解决办法。

我亲身经历告诉我,其实很多公司屁的管理都没有,老板也不是什么高学历懂管理的人,企业照样做的很大。因为业务做得好。

很多互联网公司拿到融资后拼命烧钱,为什么?通过高举高打的市场策略,迅速的占领消费者心智。占据市场老大的地位就能获得超额的溢价。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资本鼎力支持下的高举高打有时候很管用。

2、创始人的野心和忽悠能力

第五,创始人的野心和欲望,还有忽悠的能力。

创始人对自己的项目没信心,看不到项目的巨大成长空间。投资人怎么可能给你钱?

看到了自己项目的想象力空间,还需要把它传递给投资人。很难想像,如果你连一份像样的商业计划书都拿不出,你就指望别人拿出来几百万的真金白银给你?

3、执行力问题

第六,接地气、干土事、强推进。

付出总有回报。创业很多时候没有清晰的模式供你参考。你必须在目标的指引下东奔西突,不知道在哪一块迎来柳暗花明的那一刻。市场是闯出来干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4、创业的方向问题

在一个大的趋势下,从巨头看不上眼的小的切入点进入。

好的项目需要从一个很小的切入点进入,然后能延展至足够大的赛道。

切入点要足够小足够刚需,才能做的足够极致足够锐利,一针扎破天,也只有切入点足够小,巨头们可能瞧不起或瞧不上,这才有你更大的机会。这一点后来成了黑马基金投资逻辑很重要的一条,可惜当时体会不够深,趣分期给了我很好的教训。

分期买iPhone 就是足够小足够刚需(可以换肾的需求,你说刚不刚?)的切入点,切入点小到不但巨头没认知,我一开始也没反应过来这是个什么鬼?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这是个当时被互联网金融巨头忽略,被银行舍弃的年轻人消费信贷的入口,这个赛道得有多大,而它的延展又是非常的顺其自然,后面的来分期、趣店产品的发展有目共睹,蚂蚁金服也需要跑来结盟。

趣分期最后的成功,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把长板优势做到更长,单点优势做到极致才能突破。(朱天宇)

这是投资的经验,我认为更是创业的经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趣店上市,我从这三位投资人的文章中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