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降的阶梯(二):神说要有光

光之极限

随着技术的发展,透镜的制作越来越精良。科学家们用它观察着细胞、微生物的世界,发现越来越多被视野禁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发现过去的知识也有着另一面。

光,延伸着我们的视野,但是它也存在极限。

因为可见光衍射极限和人眼视物分辨率的影响,传统光学显微的视物极限是200nm(噬菌体大小),将物体放大2000倍。

下降的阶梯(二):神说要有光_第1张图片
噬菌体/来源见水印

理论极限下进行突破需要新思路,其中的佼佼者STORM (Stochastic optical reconstruction microscopy,随机光学重建显微术)利用一种荧光分子团(光作为开关),将这个极限延伸到1/10处,20nm的细节变得可见。


不在此岸不在彼岸

除了新思路,回归理论本身寻找突破也是一条路子。

早期元素、原子说

前文提到的恩魔导师,认为组成世界的物质是土、气、水、火。我们眼睛中有“土”,所以可以看见周遭环境中的土。同样,我们眼睛中有“气、水、火”,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周围的一切。

这是魔导师对“为什么我们能看见”的解释。

另一位德谟先生却不这么看。

他同意自然界的转变不是真的有所“改变”,没有一件事物会来自虚无,没有一件事物会消失。

组成各种事物的单位不可能被无限制分割成更小的单位,组成世界的是聚聚散散的无限小的原子。

它们有各种形状,所以可以有如此多的组合。

我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月亮原子”穿透了我们的眼睛。


战争序幕

在光的早期认识上,微粒说(即光由一粒粒非常小的“光原子”组成)是主流。一方面这承袭了元素说、原子说。更主要的是,当时除了“微粒”,大家还不了解别的物质形式微粒说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和生活经验一致:物体碰到墙壁就不能过去了,有的还有反弹。

下降的阶梯(二):神说要有光_第2张图片
来源:百度图片

但是,这不能解释光的相遇,为什么两束光相遇不会像有质量的物体一样弹开呢?随着认知的深入,波这种物质形式随着声音现象的研究开始进入大家的认知视野。这时发现,如果把光当做类似声波来处理,则能很好地解释光的相遇问题。不过,声音波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光传播的介质又是什么呢?人们没有找到,但是却认为这介质一定是存在的,并称之为以太

下降的阶梯(二):神说要有光_第3张图片
来源:你的名字

至此,“微粒派”和“光波派”都有了各自的根据地,开始蓬勃发展。也因为所研究问题的交杂,两派不可避免地有了冲突和矛盾,一场延绵数百年、波澜壮阔的波粒“战争”拉开了序幕。


初战

双方交战有来有往,互不认输。

胡克(对,还是那个弹性定律的胡克)和惠更斯用波动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不经意拿下了微粒派的大后方。不过,随着牛顿色散的微粒解释和其著作《光学》的出版,微粒派成功地打了个漂亮的反杀。光波派在“如果光和声音同样是波,为什么光无法像声音那样绕过障碍物前进”的质疑和牛顿的巨大成功下开始了潜伏。

下降的阶梯(二):神说要有光_第4张图片
牛顿色散


决战?

休养生息近一个世纪的光波派迎来了他们的“复兴使徒”:托马斯杨

复兴第一战,杨使徒使用的武器是后世称之为十“圣器”的:杨氏干涉实验展现了光是如何绕过障碍物再次出现,更解释了两道光叠加在一起为什么反而造成黑暗。而这些,微粒派全无还手之力。

下降的阶梯(二):神说要有光_第5张图片
双缝干涉:光在直线路径之外出现

给微粒派致命一击的是工程师菲涅尔

他在论文中,采用光波派观点,以严密的数学推理解释了光的衍射问题。作为对手的微粒派成员泊松仔细审查了论文,欣喜地发现这会推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光波理论应用于圆盘衍射时,在阴影中间将会出现一个亮斑。当在众人进行实验检测发现亮斑真的出现的时候,微粒派200%吸收了这次的重击伤害。作为纪念,这个亮斑取名为泊松亮斑

下降的阶梯(二):神说要有光_第6张图片
泊松亮斑

阵地失手,微粒派只能由阵地战转为游击战。试图攻击那些光波派还未驻防兵力的区域:光的偏振问题、光在水中的速度。可惜光波派人才济济,要实验出实验,要数据给数据。

在菲涅尔的光横波理论和光在水中速度测量结果出来后,微粒派被扫进了历史的尘埃,盖棺论定,再无翻身之地!

而这却不是光波派辉煌的顶点。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中有提到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在赫兹用实验证实这一点后,

“它(光波)已不仅仅是光领域的统治者,而是业已成为了整个电磁王国的最高司令。波动的光辉到达了顶点,只要站在大地上,它的力量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巨人那样,是无穷无尽而不可战胜的。而它所依靠的大地,就是麦克斯韦不朽的电磁理论“

                                                                                                               ——史官天元·曹


再启

然,岁月轮转,盈不可久。

在光波派辉煌对比下,其中一块粉饰的黑斑越发醒目。

光波的介质问题同光波派的历史一样久。光的速度如此之快,其传播介质必定是一种异常坚硬的固体。但是事实是,还没有任何人看到或摸到这种“以太”。不经意地,这颗掺杂在胜利王冠上的小石子引导了一场新革命的到来。

如果从实验目的来看,迈克尔孙-莫雷实验是一场失败的实验。它的目的是探测光以太对于地球的飘移速度,但是实验结果发现各个方向的光的速度是一致不变的,以太对光没有任何影响。

这就是中学物理提到开尔文乌云中的一朵,其酝酿的是对空间和时间的重新认识,是相对论的导火索。而另外一朵乌云,酝酿的则是对世界物质的重新认识,量子论这个大杀器即将降临人间。

下降的阶梯(二):神说要有光_第7张图片
迈克尔孙-莫雷实验

与两多乌云都有关系的是那位吐舌头的大能:爱因斯坦

下降的阶梯(二):神说要有光_第8张图片
...

斯坦老爷子用光量子的概念解释了光电效应微粒说浴火重生,誓要拿回失去的权柄!

在战争进行地如火如荼时,一位王子出现在战场上。德布罗意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了“相波”概念:

“...电子在前进时,必定伴随着一个波...速度超过光速,但是不携带实际的能量和信息,不违反相对论”

下降的阶梯(二):神说要有光_第9张图片
德布罗意

通过引入量子概念和相对论质能方程,德布王子将粒子(质量、速度)和波(频率,波长)联系上了。这波又称为物质波,本是对物质表现形式粒和波的统一表达,但是在微粒派和波动派眼里,这不是一个愿意接受的答案。战争仍在继续,甚至战争范围也急剧扩大,波粒之争蔓延到了整个物质世界


极限突破

不过在这里可暂时停下我们的脚步。因为,我们通过回溯理论,发现那个置之不理的极限有了可突破的可能

根据物质波公式,粒子的速度越大,波长越短。而电子可通过加速场加速,其波长远比可见光波长小。用加速电子做“光源”,即可突破衍射极限200nm的限制

1927年,电子波动性被实验证实;1931年,第一台电子显微镜问世,其放大能力为14.4倍。

1945年,电镜理论分辨率达10nm,细胞内结构清晰可“见”,人类视野再一次突破自然禁区

下降的阶梯(二):神说要有光_第10张图片
早期电镜下的细胞:不再是一团模糊,内部层次分明

光不再是人类观察世界的限制,“看”不到但是能“见”到。


 镜花水月,虚实相生

上述提到的光学显微镜和电镜(透射电镜)得到都是二维图像,再增加一个维度,就需要扫描电镜。

我们无法看到通过眼睛看到隐形人,但是却可以人为制造“冲突”,打破隐形人和其所处环境间的和谐,进而达到显形的目的。

扫描电镜(SEM)利用高能电子束冲击物体表面,接受被激发的各种物理信息,再拟合、放大成像,构造出物体的表面形貌。这个图像是立体的,其放大倍率可在25倍到25万倍间灵活调整。

下降的阶梯(二):神说要有光_第11张图片
扫描电镜下的花粉

另外一种“温和”的手段,则是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其利用电子探针,似“盲人摸象”般抚摸物体的表面。这种抚摸是隔着成“面纱”的,物体的“真实”隐藏在“面纱”之下,当我们试图靠近时,面纱下似乎有道目光出现阻止下一步动作。只好亦步亦趋地流连在面纱之外,利用这份留白描绘出那份“真实”。

下降的阶梯(二):神说要有光_第12张图片
留白

至此,德谟先生思维的各种各样的原子“形态”纳进了人类视野!

如下是1993年IBM工程师用铁原子写下的汉字:原子。

下降的阶梯(二):神说要有光_第13张图片
铁原子排列的汉字“原子”

正如光学显微镜的发明定义了微生物学,电子显微镜的出现开始了细胞学;时至今日,扫描隧道显微镜这个当年的幼儿已长成巨人,并撑起了一片硕大的天空--那就是纳米技术

—— 摘自《显微镜简史·三》桔子帮小帮主

如果说生物生命技术可以破解人类蛋白质、基因的奥秘,实现人类肉体的永生;那么纳米技术则是对大自然的极致模仿,试图打破人造与自然的界限,荣享造物主的殊荣。不知不觉,曾经的禁区被一再突破,人类似乎拥有了旧时神话中神的威能。


链接:

《一眼万年》

下降的阶梯系列一《一沙一世界》

下降的阶梯系列二《神说要有光》

下降的阶梯系列三《元素精灵》

你可能感兴趣的:(下降的阶梯(二):神说要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