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了伤害报官否?

受了伤害报官否?

文:Recycler

35/121,3663字

欢迎新朋友,给老朋友请安。

闭关学习,文章以藏货为主。

几个月前写的一篇文章《以暴制暴可取吗?》意在说明一个人要宽容,不要动不动就用暴力解决问题。我写的东西一般也没人看,不过最近冒出留言“要不要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这个问题我犯难了。我在文中只是想表达,出现让自己愤怒的事,自己要控制一下情绪,不要丧失了理智,不要用暴力的手段解决问题。我压根没提“法律”的问题。法律程序应该是气愤之后的流程。走不走法律程序,我也找不到“一定走”的理由。

某人打掉我一颗门牙,我该怎么办?无非三种情况,忍气吞声,躲的远远地;绝地反击,拼死打回去;不动手不生气,采集证据然后报官。

一个所谓的法制国家,既不希望暴力反抗,乱用私刑。也不希望忍辱负重,正义无法伸张。最好的办法,出了问题找法律。

人人都遵守这个游戏规则,我觉得挺好的。至少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法律的平等,坏人都能得到法律的制裁。这就需要法律能严格执行,这就需要法官能依法办案,这就需要法律执行部门能铁面无私,这就需要犯罪分子甘心受罚。法律是神圣的,但是制定法律、执行法律却是凡人。又是依靠什么办法约束这些凡人不会徇私枉法呢?我找不到答案,所以我说走不走法律程序,不是一定的事。因为不一定得到预期的理论结果。

法律为什么会产生呢?我欺负了一个壮汉,壮汉三拳两脚又打了我一顿。我欺负一个弱者,弱者没力气还手,只能委曲求全。壮汉可以找回公义,弱者只能干瞪眼。法律就是为了帮助这些社会的弱者,约束社会的强者而集体默认的游戏规则。为什么还能约束强者?这里的强者可以理解为武林高人,也可以理解为有钱有势的人。总之你欺负这些人,他们就会十倍百倍的反击回去,有时候比法律判决还要可怕。

法律就是一个游戏规则,这个规则并不是单一的惩罚内容,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惩罚情况。常见的法律是这么论述的,情节较轻的判处多少,情节较重的判处多少,是有一个量刑范围的。不同的破坏程度将得到不同的惩罚,也就是惩罚结果主要看的是证据。证据又和什么有关,人证和物证。人证就要和案发现场第三人打交道,物证就需要与警察打交道。证据都需要和人联系到一起。如果能实话实说,固然是好。我港台片看多了,证据总是有人为的干扰。

香港警匪片、律政片。都常见一段剧情“这里是三千万,到时候你说什么也没看清楚就行。”这是在贿赂人证。只要轻松说句谎话,就有几十上千万进账,何乐而不为。电影的庭审结局,犯罪嫌疑人宣布无罪,哈哈大笑出门去。这种干扰人证的情况现实有没有呢,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物证更是人为干扰因素太多,验尸官漏写或错写死因,现场搜证警察故意破坏现场,甚至物证室内都可以作假。这些都是看电影电视了解到的,真实社会有没有这种情况呢?没有亲见,不敢打包票。

有些人说,大可放心真实性的问题,都是按着圣经、法典、摸着良心、举起右手宣过誓的。这让我想到阿加莎老奶奶的作品《控方证人》,女主角宣誓后依旧正儿八经作伪证。这说明在信仰面前,在利益面前,在生死面前,没有百分百的实话。

好吧,证人证物就算是真实可靠的,那接着就看法官如何依法取舍了。法律有量刑范围,多判一年少判一年,就是法官说了算。死刑还是无期也是法官说了算。按照电影剧情,法官也有很多负面的戏份。

好吧,法官就算是秉公的,但是服刑期间,和什么人住一起也是有说法的。可能住单间,可能捡肥皂。这是《监狱风云》给我的启示。

总之吧,都是电影电视给我的负面启示,让我开始怀疑真正的正义。

任何一个案件,任何一环节出现人为的问题,都可能使得法律不公正。

如何保证公正呢?有人说高薪,高薪之上还是有更大的诱惑。有人说宗教,有信仰的人我认可他们的诚实,但不能否定,极少数的人不是真正的信仰者。有人说是党派组织,即没钱带来的施惠,又没宗教给予的温暖,就靠组织信誉就可以保证?信誉这东西,一旦打碎一点,就难以恢复。众人维护这个组织荣誉,没有强大的信念,是做不到的。我也想不出能保证公正的东西。我想只能依靠人工智能,机械性的搜证判决,比较公正一点。不过人工智能也是人为编程,不能保证一定可靠。

正因为公正找不到合适的东西来保证,所以,法律也得不到绝对的信任。因此我们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并不会完全相信法律会公正的判决。这样人们就会产生两种心理,不去利用法律,或是自己执行私刑。

刚才如果说的都是公正的。这样就结束了吗?未必吧。电影中出狱后打击报复的剧情太多。这就面临一个问题,被你送进监狱的这个人是什么性格的?一般对法律有敬畏之心的,平时也不会触犯法律,即使是由于失误而触犯了法律,这些更生人内心也是善良的,也是守法的。怕就怕哪些不懂法,不悔过的人。老百姓最怕哪句话?“你给我等着,出狱整死你。”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忧心忡忡,敌暗我明,就怕敌人下黑手。即使搬家云游四海,隐姓埋名,也惧怕这股无形的语言力量。当网络越发达,个人信息越容易暴露的时候,越是怕自己的行踪被发现,被打击报复。人就这样被自己吓死的。

因此,我们受到欺负的时候,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会不会是黑社会大哥,会不会是土豪劣绅钱能通天地,会不会是官二代法律对其无意义。即使知根知底的人,也害怕对方突然找到一个未曾谋面的亲戚,利用黑白两道关系,最后不了了之。

为什么我们这么胆小,这么不信任法律,并不是电影电视的关系,更多的是,似真似假的新闻,甚至是电视台的相关报道,更甚至是法律报道介绍过类似的案件。不信任法律只是社会的一方面,更多的是人们对社会的不信任。

从什么时候开始不信任社会呢?我想是人们有意识的开始赚钱的时候,我实在不想说是改×开×,其实就是这个时候,人心越来越浮躁。以前也有个别浮躁的人,只是少数,还没有达到全民的地步。人们有了赚钱的意识,也就替代了集体意识。互帮互助搞奋斗,被自私自利求钞票的思想所代替。只要不是一家人,都可以利用伤害,达到赚钱的目的。更何况,商场还不分父子,一家人有时还为了钱闹得不可开交。

竞争激励的社会,浮躁的人们,信任缺失的制度。人们什么也不相信了。何况法律乎?这又回到了乱用私刑的旧社会,他们相信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秉持公正。而那些能力弱小者,只能默默忍受。只有找到精神依托,才能化解心中这股怨气。

西方自由思想的侵蚀,西方自由经济的渗入。我们只学到了其优点,而忽视了自由这把双刃剑,也带来的缺点。缺点就是个人主义,间接的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正因为我们民族宗教杂乱,没有较为统一的信仰,无法化解个人主义的弊端。西方用了二百年发展自由民主,却是用了千年的上帝信仰为其保驾护航。上帝的孩子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生活中互相体谅,工作中个体自由发挥。这是我理解的西方文化。兼容了自由和信任。西方先有了信仰才有了制度,相辅相成。我们也是先有了儒家思想才有了制度,只是思想和制度不匹配而已。要么换思想,要么换制度,或者全部更换,只要能相互配合。不管黑猫白猫,相互配合就是好猫。都说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摸不着石头该怎么办呢?后撤还是去学游泳?三十年一变,该换换思路了。

我们缺乏一种强有力的信仰,既能在当下感受的心灵的充实,又能感受到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如果能找到这个信仰,信任自会建立,法律自会公正。

信仰建立就是一种文化的建立,谈何容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用在当下一点也不为过。想回到几十年前人与人纯真的年代,很难再回去了。主要就是习惯了高消费,再也回不到只谈感情不谈钱的时代。

在人生的岔路口,选择错了很正常。只要改正错误路线,就又可以回到正轨。哪怕是沿着错误路线往回走,多走一段路,浪费一点时间,对将来的命运也是有益的。就怕不知错,就怕知错不改。

回到正题,遇到问题,是报官?是复仇?是忍受?我也没答案。并不是一定要选择哪个办法,而是要接受所选择办法带来的后果。你认为报官是正路,就要接受可能遇到的各种黑暗以及报复。你认为忍受是种宽容,那就要接受无休止的侵犯。如果你认为复仇才能伸张正义,我还是建议别走这条路,结果不一定达到自己的预期,无休止的复仇,无休止的痛苦。

如果因为个别现象,造成心理对整个社会的信任缺失。我想这有点得不偿失。至少还有绝大部分人在坚守正义,维护国家权力,维护法律的尊严。我们很容易因为信任的缺失而厌恶。每个人如果只注重社会的阴暗面,那么社会只会越来越糟糕。有时候作为集体一员,应该抱着誓死的决心去维护秩序,还是要坚信社会是公正的。社会既需要愚忠,也需要有些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信任一次。说心里话,社会发展到缺失信任,其实很可悲的。但是犯错可以,不能一直犯错,不能知错不改。不能让那些好不容易想信任一次公正的时候,再次失望。一而再,再而三,狼来了听多了,也就什么也不信任了。现在重新建立信任还不晚,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用什么可以保证诚实和公正,用什么可以约束私心和人情。这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至少要去想这些问题,可以不断试验,但是不能停止不前。

法律还是要去信任的,即使有失公正,但是对于社会弱者来说,也是唯一的得到公正的机会。对于成立六七十年的政府,相对于历史长河来说,只是个孩子,允许孩子可以偶尔任性,但是不能不长大。游戏规则总归是要认真执行的。

~~~~~~~~太长不看~~~~~~~~~

简版:法律需要牺牲更过的利益去维护。

~~~~~~~~~~声明~~~~~~~~~~

欢迎交流思想。

谢谢您的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受了伤害报官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