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戈戍边的袁崇焕

明朝时,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女真,出了一位杰出的领袖努尔哈赤。1616年,努尔哈赤登上了可汗的大位,建国号为金。第三年,便开始对明朝的边境进行军事侵扰。

横戈戍边的袁崇焕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明朝与后金,彼此看作是敌对的政权。后金既然兴兵来犯,明朝自然遣军抗敌。可是,当时明朝内政非常腐败,阶级矛盾相当尖锐,挡不住彪悍善战的后金军队。

1619年,两军在辽宁抚顺东面萨尔浒开战,8万多名明军全部覆灭。后金趁机步步逼进。

1622年正月,拥有14万明军的广宁守将,弃城逃往山海关。顿时,东北边境陷于万分危急之中,明朝的安全也受得了极大的威胁。

消息传到北京后,朝野一片震恐。大臣们有的主张关外抵抗,不让金军逼近山海关。有的提议放弃关外土地,退入山海关内防守。更多人面面相觑,拿不出主意。

正当朝廷中弥漫着一片惊恐情绪时,一位刚从福建调入京师兵部任职的小官忍不住了。他名叫袁崇焕,到兵部任职还不到一个月。按说,他既无责任,也可以不冒风险。但是,他认为东北是祖国的土地,抗敌是国家的大事,怎能在国家存亡危机的时刻,袖手旁观,无动于衷呢?

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虽说他平时就关心军事,常向年长的军士询问北方边防情况和地理形势,但关外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他从未见过,退敌究竟能否成功,他也无把握。

横戈戍边的袁崇焕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为了掌握情况,知己知彼,他在朝廷上下乱哄哄的时刻,既不给同事们打个招呼,也不向家里人关照一声,就独自骑上一匹马,驰到山海关外,观察了那里的地形,向曾与后金军作过战的将士了解到不少情况。然后他又驰回北京,自告奋勇地愿意出边关戍守,说:“只要给我兵马和钱粮,我就可以把关外的防御责任承担起来。”

朝臣们都正在人心惶惶,束手无策,就怕天塌下来无人顶住时,忽见有人挺身而出,愿意到关外御敌,所发豪言壮语,又对战胜敌人充满信心,顿时喜出望外,齐声称赞袁崇焕是个了不起的国家栋梁之材。于是,朝廷就提升他为佥事,到山海关外监督军事,并发20万两饷银,让他招集溃散的士兵。

袁崇焕接受了命令后,先来到山海关。当时驻守在山海关的经略使王在晋,立刻派他到关外70里的前屯,去安抚辽东地方流离失所的老百姓。

关外这时刚遭受过兵乱,道路阻塞,尸骨遍野,加上气候严寒,冰天雪地。但袁崇焕想到的是国家的安危,人民的苦难,于是夤夜动身,单枪匹马在荆棘丛生、虎豹出没的荒山野岭里奔驰了大半夜,四更时赶到前屯军营。

他一下马,就与那里的将士商议守备计划,安抚无家可归的老百姓。他这种不畏艰险的豪气壮胆和挽救危局的忧心热情,博得了前屯将士的深深钦佩和叹服。

横戈戍边的袁崇焕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就在前屯,袁崇焕了解到,在广宁南面的十三山,还有十几万老百姓没有撤出,随时都有被敌人掳走的危险。他迅速安置了流亡的人民,整顿了前屯的军事,紧接着赶回了山海关,向王在晋建议:派兵5000进驻宁远,将关外防线向前推进200里,同时,以宁远为声援,派遣猛将赶往十三山,救出困在那里的难民。

袁崇焕特别指出,宁远东靠渤海,西连山岭,形势险要,从那里进可以攻取锦州,退可以与山海关相呼应,不能不予以重视。

可是,王在晋既乏雄才,有无远见,并不采纳袁崇焕的建议。结果,在后金军队的大肆掳掠下,十三山十几万难民绝大多数当了俘虏,只有6000人死命逃回。不久,兵部尚书孙承宗替换王在晋出镇山海关,他很赞同袁崇焕关于坚强宁远军备的主张。

1623年,命袁崇焕率军到宁远防守。

袁崇焕到了宁远,发现这座地处军事要冲的城市,四周只有十分之一的外围有墙,而城墙的高度也都不足以防卫御敌。他立即发动军民,抓紧时间修筑城墙。不到一年,城墙竣工,宁远成为一座可以坚守的前线要塞,也是关外的一大军事重镇。

正当宁远城墙告成的时候,袁崇焕的父亲去世了。按封建时代制度,官员遭父丧要卸任回家守孝三年。但是他绝对不能离开惨淡经营的边关防务,照旧留着任上。

当年九月,他率军东行巡查,到广宁,越十三山,抵右屯。一回来,就向兵部尚书孙承宗建议:进军锦州、右屯,再把前线推进200里。孙承宗认真考虑了这一建议,不久就派兵驻守锦州和右屯等地,修筑城池,建造房屋,进一步坚强了边防,并收复了辽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横戈戍边的袁崇焕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时,在朝里当权的是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他们在局势危机时,不得不叫孙承宗、袁崇焕这样有才干的人去指挥军事,一旦险情过去,也就嫉贤妒能,排斥异己。

1625年十月,魏忠贤派他的党羽高第到山海关替换孙承宗。高第懦怯无能,认为关外必不可守,命令撤出全部守军,确保山海关。袁崇焕慷慨陈词:“边关御敌,我只知进,不知退,已经收复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放弃呢?如果锦州、右屯动摇,宁远、前屯必将震惊,山海关也就失去了保障。”并坚决表示:“我是宁远、前屯的守将,死也要死在任上,决不离开宁远半步。”高第拿他没有办法,只是把宁远以北锦州等地的全部驻军撤回关内,由于行动仓促,屯在关外的10多万石军粮尽皆丢弃,百姓颠沛逃难,途中死尸狼藉,哭声震动原野。

锦州的防卫一撤除,后金军立即趁虚而入。

1626年十一月,努尔哈赤率领13万大军,西渡辽河,兵临宁远城下。

这时,袁崇焕手下只有1万多人马,其中一部分人还因受到高第撤军的影响,士气低落。袁崇焕为了鼓舞斗志,把全城将士集合起来,当众刺破手指写下血书,发誓与宁远城共存亡。将士们受到感动,都表示愿与敌人战斗到底。

1627年一月二十四日,努尔哈赤命令部下,向宁远城发起猛烈进攻。袁崇焕亲自在城上督守,指挥将士们用弓箭和石头消灭敌人。后金军死伤很多,努尔哈赤逼士兵们顶着盾牌爬到城墙下,企图掘开缺口攻进城内。

袁崇焕下令发西洋大炮,炮口对准敌人密集的地方开火。炮声一响,烈焰腾空,后金军血肉横飞,成片成片地倒下。努尔哈赤眼看着部下伤亡惨重,加上天色已晚,只好下令收兵。

横戈戍边的袁崇焕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二天,努尔哈赤继续率军猛攻。袁崇焕登上城楼,看到哪里敌军兵多,就下令向哪里开炮。炮手们都经过了袁崇焕的严格训练,炮打得有准有狠。后金军死伤无数,四员将领阵亡,努尔哈赤本人也负了伤,大势既去,后金官兵纷纷逃窜。袁崇焕在城上瞧得分明,率领将士杀出城去,趁胜一口气追赶了30多里路,歼灭后金军1万多人。

袁崇焕取得了宁远保卫战的胜利,接着又收复了因高第撤军而放弃的锦州城等。

1627年,继努尔哈赤汗位的皇太极,再一次率兵进攻宁远和锦州,都被袁崇焕及部下将士击退,大败而回。

宁锦大捷后,魏忠贤集团眼见关外局势大有好转,便对袁崇焕排挤打击。袁崇焕被迫辞职。

1627年八月,朱由检接位为崇祯皇帝后,除掉了魏忠贤及其党羽,才重新起用袁崇焕,提升他为兵部尚书,督师关外,兼管河北、山东等地的军事。

横戈戍边的袁崇焕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629年十月,皇太极率领几十万大军,绕过袁崇焕的防区,进攻北京城下。袁崇焕得到警报,立即挥师入关,在北京城下与清兵展开了激战。皇太极不能取胜,就利用崇祯的多疑,施了一个反间计。结果崇祯皇帝就把袁崇焕给逮捕入狱了。

袁崇焕一被捕,部下将领深恐牵连,武将祖大寿等带着军队逃出了山海关。袁崇焕指挥的军队,本是明朝抵抗后金军的主力,也只有他,在军中享有极高的威望。朱由检无可奈何,只好让袁崇焕写信劝说。

深陷囹圄的袁崇焕,以大局为重,亲笔写信让祖大寿听从朝廷命令,不要轻举妄动。祖大寿接信后向将士们一读,全军都痛哭起来。祖大寿年逾八旬的老母问明情由,劝大家杀敌立功,求崇祯皇帝保全袁督师的性命。将士们当天就回师入关,奋勇作战,收复了关内的数城。

这时,皇太极因估量一时攻不下北京,已引军向东北撤离。关内局势有了好转,魏忠贤的余党又连上奏章,请杀袁崇焕。

朱由检于1630年八月十六日,以“谋判欺君”的罪名,残酷地利用磔刑,俗称“杀千刀”、“活剐”,以锋利的刀刃一刀一刀把袁崇焕身上的皮肉削了下来,多达数千刀。

横戈戍边的袁崇焕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袁崇焕就这样在京城西市慢慢死去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横戈戍边的袁崇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