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6:《逆转》——蚍蜉何以撼大树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这位来自《纽约客》的怪才作家,出版的所有图书均在纽约时报畅销榜之列。且不论其书到底价值几何,当他的几本著作传入国内后,所引起的阅读热潮也是让人难以忽视。

书评6:《逆转》——蚍蜉何以撼大树_第1张图片

《逆转》这一本,算是格拉德威尔的最新作品。与之前的作品《异类》一样,他依然以其最擅长的讲故事手法,把那些非虚构的案例融于一个他感兴趣的主题,这次他想聊聊“渴望胜利的弱者该如何逆袭?”

顾名思义,《逆转》全书都旨在回答几个问题:

1.我们对于优势和劣势的定义是否正确?

2.有哪些劣势可能转化为优势?

3.有哪些优势其实可能是劣势?

这些疑问都指向全书主题:历史上所有的以弱胜强的案例,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我们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找到其中的逻辑规律,便可能反败为胜,化劣势为优势。

与他其他作品类似,《逆转》也通过每个章节分析若干非虚构故事,来论证具体结论,使其全部指向书中主题。在全书的每个章节中,作者都讲述了不同人的故事,他们有的只是普通人,有的在历史上能留下一席之地,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需要面对各自的巨人。

书中主要讨探了三部分内容,分别为:我们该如何认识劣势与优势;有些劣势是值得经历的困难;以及权力转换中的优劣势变化。其中第三部分行文冗长且与主题关联有限,属于可支撑主题的细节理由,但重要性和独立性远不足独立成章。

运用批判性思维方式,来分解那些固化在我们心中的观念,重新审视故事,算是本书最可取的观点。我们听过很多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也对其中的解释予以认可。但作者通过剖析“大卫与歌利亚”的故事,让我们得以反思一点:对于事实的误解到底能在什么程度上影响我们的认识?我们总是被表象所迷惑,无法认识到打破规则时产生的力量,也无法正确估算对方的实力,只会通过浅薄的表象印象来猜测。这方方面面,将我们与事实分隔得越来越远。

书中提出的“值得经历的困难”和“倒U曲线”值得借鉴。前者讨探了“缺陷”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人们在战胜缺陷的过程中所获颇丰,缺陷导致的学习困难也让习得的技能更加有力,同时也会带来习惯突破规则做事的积极性格,这种性格会打破常规给人的束缚。后者的逻辑在金钱与幸福感的论述中也常有提及,也就是说一样事物如果开始时发挥积极作用,但过程中一旦经过某个拐点,积极则将转为消极。

人人都喜欢听故事,但格拉德威尔显然更深谙此道,否则也难成畅销书作家。但如果我们读者只被故事吸引,而放弃了探寻书中观点的架构方式,以及彼此联系,那最终也难逃固化思维的泥沼。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评6:《逆转》——蚍蜉何以撼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