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当「互联网思维」照进出版业之用户参与

我们先来看一下位于平行宇宙里面的「」:他没有评论功能,分享功能做的非常差,简信功能隐蔽到忽略不计,什么?你想在里面写文章?先自己老老实实写完,再看「简叔」和他的小伙伴们有没有时(xin)间(qin)看一眼,然后在小黑屋子里根据你永远弄不明白的标准来决定你有没有资格,当然,事实上也只有非常非常少数的人最后拥有发表文章的资格。那你能做什么呢?虔诚的打开网页,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的顶礼膜拜的看完所有的文章。然后呢,额,没有然后啦。看到这个版本的「」是不是觉得用户体验渣渣的不能忍,怎么会有这种逆天的产品存在,可是,这不就是几千年来纸质图书的服务模式么。
与目前所在宇宙的「」一比,大家就能非常明显的感觉到用户参与对于出版的意义,在此,我们不防畅想一下当「用户参与」全面进入出版业,会是怎样一种情形。

粉丝经济

「米粉」的狂热让人见识到原来不只是「欧巴」才会有脑残粉,而且这种狂热转换成经济利益也是毫不含糊。而在传统出版业,维护图书的粉丝关系往往不够上心——对这种利润低的单品,只有以加大品种来获得利润,通过良好经营粉丝关系多卖几本书,不划算。可是换一种角度思考,书的真的一定会利润低么,如果让罗胖和陈坤来卖他们的书,每本书几百块钱是不是还是会有粉丝趋之若鹜,更进一步,经营好粉丝关系后真的只能多卖几本书么。记得曾经看到一个出版人写的微博,说自己有一本将如何经营畅销书的书即将出版,里面全是干货,可是才定价25块钱云云,觉得真心不划算。只是卖书当然不划算,如果思维广点,把书当做寻找「个人卖点」的购买方的一种方式呢?对于这本讲畅销书运作的书的作者而言,购买这本书的读者,一定是对于畅销书运作这个领域有需求的人,通过卖书来找到他们,并告诉他们你能够跟他们讲讲书里的理论如何去实战,甚至你能帮他们进行一些咨询策划,与这种回报比起来,卖书那点利润的损失是不是可以忽略不计呢。

弹幕业

刚开始接触A站和B站的人,肯定会对那飞过的字幕表示眼花并且理解不能,但是对于很多用户而言,在网上看到任何一个视频,他们都会去到弹幕网站上去看,因为没有那些飞驰的吐槽,视频太寡淡无味了。当然,在图书届弹幕业传统源远流长,但是总是诸如金圣叹、脂砚斋几个名人在那叨叨,普通用户只能远远膜拜他们的批注的亮点或者槽点。记得看《挪威的森林》时,形容绿子「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一瞬间被击中,这个时候如果能有「弹幕」和我一起分享当时击中的心情,讨论一下这样象征着什么,会是件多么快意的事情。

众筹和众包

之所以把这两点一起说,是因为他们的本质都是:让用户参与到一本书的生产流程中,只不过一个出钱一个出力。众筹就是让用户转化为投资者,这不仅帮助一些不被出版商看好的小众书籍能顺利出版,还能获得一批义务热心宣传书籍的用户。所谓众包,

即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将工作分配出去、发现创意或解决技术问题。

出版的众包已经无处不在,Wiki是写作过程的众包,Digg是编辑过程众包,甚至我们每天输入验证码时,悄无声息的在做图书扫描识别的众包。

有个在HK工作的好基友,过年回家时给了我一本基督传教的书,还要和我分享他信教的故事,据说他还在足浴中心里和父母极其好友分享了一次。这件事充分让我看到了基督教的厉害之处,他不是让长老、大佛和你说教,而是让每个信众来给你主动传播。如果出版业也能如此让用户多多参与,想想都是件值得期待的事!


0.当「互联网思维」照进出版业之产品设计
1.当「互联网思维」照进出版业之高效率

你可能感兴趣的:(2.当「互联网思维」照进出版业之用户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