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讨厌思维导图-2015.7.23

思维导图本来是一款很好的梳理思路的软件,之所以讨厌它,我觉得是H先生太过于滥用。既然这款软件强于让人思路清晰,而最恰当的使用方式,不应该是一个人静静思考,导出自己的想法后,再呈现给别人看么?不然,难道是找一堆人,开大会一般,中间不停的就某个小细节争吵。另一个人解释、说服、强调、定性、强奸...看官说,最后这个词用错了。我的意思是强奸意志。试想,你跟一个领导争吵,而且是火爆性子,最后结果还不往往被强奸掉?
上面说的后一种情形,也就是我们今天对这款软件的使用方式。思维导图如果十个人,知道了我在这说它坏话,也得大呼冤枉。是的,不是软件的错,而是使用者的错。一堆人在一起导思维,那太容易被别人把想法带走了。而且需要补充的是,这个事原本不难,之前不难,调整思路后更不难,用不着一遍一遍的、全体出席的导。何况导到最后,还不是由本人执笔,整理成文档格式的么?导的再细有什么用?至于其中七颠八倒、重复悖理的地方就不提了。
就这样,从中午吃过饭,导到了下午下班,中间出来喝了半杯茶。临下班,F先生对我说,要不你晚上加会儿班,把咱们导出来的结果整理成方案。我说,哥们你忘了,我还有两篇微信要发。N计划一调整,你们突然间闲的蛋疼,别忘了我不是闲人。我白天配着你们扯淡,晚上得回去加班做自己的工作,我TM的实在郁闷。
当然,除了第一句,后面的都是我心中所想,并未敢说出口。到了楼下,见了段段,决心不向她再吐槽这些破事儿,因为我不想让这些负面情绪传染给她。可事非所愿,她问了一句,做东西了?我一肚子怨气登时发作出来,连骂带掘说了一大通。其实在说这些话时,我心里一直带着歉意,当然是对媳妇儿的,也只能是对她的。如果我是对着一个木头人,我会破口大骂二十分钟的,即使被人说是神经病。
发泄完之后,心情好了很多。最后我平静的告诉媳妇儿,我说过了就没事了,不然会越闷越严重,就像臭豆腐千万不能往冰箱里放,否则里面的东西统统都得扔掉。我的理智告诉我,生气是工作中的正常现象;工作是生活的常规组成;成功就是要经历痛苦,痛苦就是能让人成熟。没有痛苦就成功、成熟,你反而要警惕,要先给自己一个大耳瓜子,看是否在做梦。
我对媳妇儿说,我说过就了就没事儿了。我也不怪别人,因为有人说,你之所以现在还跟一群傻B共处,共做一些闲扯淡的事儿,只是因为自己太渣。说的真他妈有道理,真他妈解气。虽然我现在就是这么渣,这不是我短时间内可以掌控的问题,但我可以让自己不生气,不急躁,不跟这些破事儿一般见识,否则就是它们赢了不是?
我仍然最喜欢刚来公司时候的心态,能保持那种心态的原因,可能是没太将工作放在心上,有一种游戏的、局外人的心态,所以有事不乱、无事不慌。也可能那时候初来乍到,也没能展现什么本领,不想现在,事事冲在前头,所以觉得淡定。无论是以上哪一种原因,我想以后恐怕都不容易再现了。目前的心情,总以挣扎、郁闷为主,那接下去可能有两种可能。第一、我扛不住压力,在与领导大吵大闹一场后,主动摔桌子辞职,这符合我一贯的意淫模式;第二、我在压力中蜕变、进化,就想此前说过的,变成一个更适于职场生存的人。
毫无疑问,一个理智正常的人应该都觉得第二种更恰当,我会努力为之。
今天又时不时的察看写完的字数,思路不太清晰,有感而发的部分太少,写作功底不够等等吧。
今天看完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他后面的白银、青铜和黑铁也均是大部头的著作。我在纠结,是继续看他还是转看别的。这几天也有了几个目标,一是《战争与和平》,因为有人说,如果上帝可以人的方式描写这个世界,他会选择使用托尔斯泰的;二是之前未完成的《射雕》,这并非第一次读,这次比较细;三是《鲁滨逊漂流记》,听说很有趣,想看。
不过说到这,上午搜到了卡夫卡的《司炉》。人们对他和这部小说评价都是极高的,可我却实在读不下去,也感觉不到其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或许这就是文化差异吧,我读金庸的长篇,几乎忘记时间流走;读这部短篇,却时不时要拖动鼠标,看下面究竟还有多长,但结果仍然是没看完。这使我对看外国名著产生了一些恐惧心理。
我还有些想看《基督山伯爵》,高中时候读过一些,并没有感觉像今天这样强烈的不适。大一时,我也读过《福尔摩斯》,也很通畅。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我现在竟养成了极无赖的阅读脾性。就好像有的人从前不晕车,后来车一动就吐的昏天黑地之类。既然有这可能,我就先不动外国的,中国优秀的著作多得是,就算终生不碰外国那些,恐怕也不会有太大妨碍。先把王小波读完吧,然后是老舍、矛盾和巴金。先读小说吧,中间根据兴趣涉及一些古文,其他题材的暂且不碰。
OK,今天先到这里,心里松了一口气。事后美好的风景,在前头真有些难熬,比如彩虹和暴雨。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讨厌思维导图-2015.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