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训练心得之二:S(进度)=T(时间)*E(精力)

一、时间是长度,精力是密度。

精力是高效的时间投入。

精力管理是让你在有限时间内有更好的产出。

曾几何时,我们往往以为:熬夜工作就是勤奋敬业的代名词,甚至我们以为深夜还在忘我工作,主动放弃休息时间、放假时间持续工作就一定就比别人跑得快。

我们需要反思的,不是自己投入了多少时间,而是投入了多少精力。

这样的问题,从小学生做作业就要开始培养。在我小学的时候,那时候常常停电,就有过点煤油灯写作业到半夜的记忆。现在回想是不是真有那么多作业?真相还是在放学后的若干时长中没有把精力投入的问题。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最后再做一个案例反思。

二、结合RSQC模型(R=S*Q*C)中的精力管理。

上节课易仁永澄老师提出的RSQC模型中有个Schedule进度。虽然课上没有足够展开,但有了自己的思考:

进度是一个结果,需要你在单位时间(Time)内投入精力(Energy)完成一定的工作量。

S=T*E

为什么我们确定的目标不能够完成?这就意味着:

S<T*E

而按照我们的日程表,T明明是在那里的,为什么就没有完成呢?显然,按照S=T*E的公式,是E<既定的E。这也就是说:

很多时候并非真的没有时间,而是在固定的时间内没有产出计划的成果。

这就是精力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太多分散注意力的人、事、物在干扰自己了。

当你拖延了进度,随之而来就是更大的压力——领导的批评、内心的自责、人生的挫败感会接踵而来。长此以往,加班、熬夜会严重打乱更多目标的实现,从而导致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经济状况都会出现问题。

三、输出定目标,要事定精力。

1.输出定目标

是指制定目标时应当以输出为标准,而不是过程。正如坚持早起打卡,天天早起不是目的,目的是你早起做了什么?我天天早起玩半小时游戏难道也值得称颂吗?

很多人有个年度读书计划,一年读50本、100本书。但是这难道就是目标?你的目标难不成是在朋友圈里晒一年读过的书单?而不是看这些书对你有哪些看得见的改变?就看书来说,我得承认,我一年可看不了那么多书,但我相信与其泛读100本,不如精读10本、用好3本。

输出定目标,也是我一直坚持写公众号【老庄爱摄影】的一个重要原因,去年我一共输出了54篇原创图文,平均一周一篇,相对我这样的爱好者来说还是对得住各位读者的。为什么做公众号?不是为了打赏圈粉,而是需要一个平台来不断输出我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对得住我所拍过的照片、阅读的书、看到的信息。

因此,在谈读书时,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读多少本书,也不仅仅是将书输出多少篇读书笔记,更重要的是按照书上的内容做到多少。

正如付费听课,不是来证明你舍得花点钱来听课,或者给你颁发个优秀证书,而是通过这些课程,对你现有的生活、工作、家庭能有多少触动和改变,否则,等于0。

2.要事定精力

是指有限的精力应当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还是昨天目标管理的心得中的观点,如果能力有限,那么就只要确定一个目标。这是你最重要的事,其他的次目标,都可以为之让路。在设定年、月、周、日目标时,都应当确定一件要事,为了它甚至可以放弃其他次要的目标。这件事就是你“特别想要”的,那么你的精力自然而然就要放入。正如我特别想减肥,半年减30斤。那么7月底的时候我要秀照片来比较的。其他的备课、论文、带娃这些同样的“要事”,如果在时间上与减肥相冲突,我就要放弃,因为这半年,其他的都是次要了。

四、个人精力管理的案例

在精力管理上,我是有过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的,都在一个例子里,就是2014年9月到2016年2月专著写作过程。


BM训练心得之二:S(进度)=T(时间)*E(精力)_第1张图片
个人专注写作案例

1.成功经验:投入精力时的成效令人吃惊

写作最高峰是访学结业前的一个月。因为访学之初我给自己确定了目标,就是访学结束前要拿出初稿。结果到了5月份前,都是在不断看案例,目的性不强的浏览了各种法学的书籍,听各种讲座,参加各种活动。记得当时已经是5月下旬,发现完了,才写出来5、6万字。给自己施压,必须一周完成一章,大约2-3万字的篇幅。于是那段时间很刻苦,每天早上8点就到图书馆占座,打开电脑写,中午到时间就去几百米外的食堂简单吃饭,吃完饭继续回到图书馆,中午直接趴在桌面午睡大半个小时,下午专门步行远一些到另一个食堂去简单吃饭,然后继续回到图书馆写作到21:20闭馆。

很重要的一点是:法学院的图书馆没有wifi,这样也不用上网找资料了,资料全部留着晚上回宿舍找完下载到电脑里。我还特意干过更绝的事,把手机关机或者干脆放在宿舍中。

这样下来,一天可以写多少字?是6000-7000!而周末我也不休息,这样即使有些别的时间用来运动、查资料,一周都可以写3万字。

就这样连续写了三周,完成了近10万字,加上原来的6万,于是初稿顺利按时完成。

还有一个高峰期时在2016年1月,那时候一个学期的课程终于结束了,我的还是考查课,不需要考试,于是有了近两周不太需要去学校的空闲。当时手头就只是初稿,有大量的格式、数据、案例需要补充、修改和更新的。为了提高效率,我利用送孩子上另一所大学幼儿园的便利,8点送完孩子就把车停到停车场,然后带着笔记本电脑和水杯进图书馆。一整天的作息与访学期间相似,中午困了就在图书馆趴一会儿,一直干到下午4点半去接孩子。晚上是陪孩子的时间完全不工作。这样在两周多的时间里也把稿子狠狠地改了两三遍。顺利在过年前将稿子交给了编辑。

正如很久以前秋叶大叔在微博上所说:想迅速树立你在一个领域内的地位,就写本该领域的书出来。虽然我所在的领域非常小众,每年能出的专著原本也不多,因此借助这本专著还是让更多同行认识了自己。

2.失败教训:没有输出的投入大多数打了水漂

访学是有要求的,当时参与的还是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的计划项目,初期有计划、中期、末期有考核。可开始给自己设立的要求不高,只是发表两三篇论文和写一本专著,于是就有了不少时间可以看书、听各种讲座、参与各种活动。可听讲座、看书,没有反思、不写读书笔记和讲座心得,没有把可能用在书里的话摘录下来,当时可能有些收获,但很快就忘了。为了写作专著,我搜集了好几百个案例,也看过、标注过,可惜没有把一些好的转化成为PPT成为教学资料,现在一翻起来又似曾相识,想来也是浪费不少时间。好在当时还是写了一些公众号,摄影上有些进步。

从此事中,我得到的教训就是:看再多案例,不变成课件,不能引入论文,不能随时口述出来,基本等于白看。其实、看书、看电影也差不多。现在看书有好的句子,知道要摘录,碰到好的电影画面,都需要截屏,这样才有机会放到课件里,讲给学生听。

太晚了,就此打住!维持精力工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BM训练心得之二:S(进度)=T(时间)*E(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