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龙奶爸:禁?

什么书算是好书?

标准不同,就有不一样的答案。比如,在小学生眼里,童话,神话故事类的书就是好书。对中学生来说,各种教辅材料才是好书,公务员会认为,各种国考教材才是好书,对于有些男人来说【肉蒲团】【金瓶梅】这类的才是好书,对于一些女人来说【倾城之恋】这类小说才是好书,对于IT爱好者来说【电脑世界】【c语言】之类的工具书才算是好书……

在我眼中,啥书才是好书呢?

迄今为止,看过的书也有上百本了吧,文学类的居多,最打动我的是一个暗访记者写的一本小说,那是唯一一次让我看的泪流满面的书。

避免广告嫌疑,这里就不说名字了。

关注了那个作家的微博,平常看看他发的内容,增长了不少知识。有一次他发了一段文字,原话记不清了,大概意思是:现在的网络小说都是垃圾,不能深刻揭露现实,都是风花雪月无病呻吟……,居然有那么多人喜欢,能赚那么多钱,我们这些用心写作的人反倒生活维艰,现在的读者欣赏水平都不行……

他想不通,很不平,一方面对别的作家的水平不屑,一方面又艳羡人家大红大紫,不菲收入。

这样的写作者不在少数,电影,艺术行业也有不少这样的人。

我认为,如果觉得自己的水平好,想成为大师,应该好好打磨自己作品,就不要想钱,真精彩了,市场和时间会认可你。

那么,想赚钱呢,就要写读者喜欢的文章,拍观众欢迎的片子。

受观众喜欢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吗?

未必。

但,不受观众欢迎的作品肯定不是好作品。不管,书,文章,电影,歌……,都是拍给别人看的,而不是自娱自乐,如果搞出来的作品没人喜欢看,你还瞎忙活啥呢?

作品好不好不是自己喊出来的,而是观众认可出来的。

当然,咱不是说那个作家的作品不行,那个作家的很多作品都是非常棒的,咱说的是一种现象:

文艺愤。

嗯,这个词是我发明哒,特指有些整天抨击别人,不服别人的文化艺术行业从业者。

为什么有这么多文艺愤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太多人内心有枷锁,给自己设置了太多规则,认为写文,写书,唱歌,拍电影必须要遵守什么格式,规则。

我认为,文化艺术是不需要讲规则的,有人喜欢,就是最好的规则。

比如拿写文章来说,以前大家都觉得诗歌才是时代主流的时候,宋词这个新文体出现了,大家都认为宋词才是最好的文体的时候,元曲,明清小说出现了,大家都认为写文章应该之乎者也的时候,白话文诞生了。

可能那个时代,每一种新文体出现,在老文人眼里,这都是不符合规则的垃圾。但是,我们现在主流人群谁还写七律?宋词?谁还写古文用古文交流?

可能现在还存在少部分古文爱好者,但这已经不是咱们这个时代的主流了,日常生活中谁用古文跟人说话不被当成神经病才怪呢!

写文章的目的是啥?

表达自己的思想。

文字只是载体,什么文体不重要,怎么写不重要,表达出了什么内容才重要。

为啥很多人觉得写文章难?

就是内心始终有局限,认为写小说必须就得怎么怎么样,认为写文章必须得是什么什么风格,使用什么什么体裁,应该有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内心受着各种老认知的约束,突破不了规则。

写文章其实就跟说话一样简单,语言,文字的本质都是为了,告诉别人自己的想法而已。我们跟人聊天,需要中心思想吗?需要考虑什么风格什么文体吗?谁说讲中文就是对的,讲英文就是错的?

会说话就会写文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让别人能听懂,能听明白就行了,何必非得纠结各种条条框框呢?

怎么说不重要,说什么才重要,没有对不对,只有表达方式合适不合适,好的文章无非就是用别人喜欢的方式,表达出别人喜欢的,对人有帮助的思想和知识,让别人能轻易理解明白而已。

我上了很多写作课,发现,很多大咖对写作的理解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技巧和风格,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怎么舒服怎么写,找到自己擅长的方法就行了。

好了,现在回答开篇那个问题,咱眼中的好书是啥呢?

我认为,能让我们学到知识,增长见识,能供我们消遣娱乐引起内心共鸣的书,都是好书。

周杰伦出道时,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唱的啥狗屁玩意儿,歌有这么唱的吗?

但是,这并不妨碍周杰伦红透大江南北,赚得盆钵体满,甚至还成为各种音乐娱乐节目的评委,导师。

最近网络上又流行着一个新的歌唱方式,喊麦。

很多自以为是精英的人,貌似又对这种风格很鄙视,很反对。但是无所谓,这并不影响很多人喜欢这个风格,据说,有个喊麦的就在电脑前喊喊麦坐拥数百万粉丝,一年上千万的收入。

可能很多文艺愤们又不服了,唱的这垃圾玩意儿居然有那么多人喜欢,能赚那么多钱,粉丝都是脑残吧!这世道,没天理了……

或许,喊麦的人会想,你们尽情的愤吧,喷吧,我就喜欢看你们作品没人喜欢,赚不到钱又阻挡不了我的样子。

再说电影,什么样的电影是好电影呢?

我认为,电影跟写作唱歌一样,什么手法不重要,能逗我们开心能让我们学到东西,增长见识,引发我们思考的电影都是好电影。

比如,前几天看的【荒蛮故事】,我最大的启发是啥呢?

突破,颠覆。

这个电影本身就突破了以往电影一个故事讲到底的规手法,使用了几个独立小故事叠加起来的创作方式,无疑是颠覆了传统电影的拍摄方式,谁能说这个电影不是好电影呢?

电影中每个小故事里的主角,也都是各种老规则老观念的颠覆者。

比如第一个故事【飞机毁灭】里,人们认为小人物就应该忍气吞声,但是主角就是打破了大家以往的认知,让大家知道,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是不容忽视的。

第二个故事【餐厅血案】里,权贵阶层都觉得自己很牛逼,而一个不起眼的帮厨老太太就能要了你的命,颠覆了我们对牛逼的认识,没有最牛逼,只有更牛逼!善恶终有报,迟早会来到。

第三个故事【路怒风波】里,两个司机也同样是规则的打破者,大众眼里别个车,竖个中指,骂句脏话,都是小事,没啥大不了,但是俩司机用生命诠释了,小事不小,颠覆了人们对于小事的认识。

第四个故事,【爆炸】里的主角在大家面对强权,面对不共只能认命的时候,他勇于抗争,勇于挑战那些当权者的思维惯性,本身就是一个敢于突破规则的人,启发人们,匹夫之怒,不可小觑,面对不公,抗争才是有效办法,新规则想诞生必须毁灭老规则。

第五个故事,【谈判】里,园丁起初是弱势地位,但是很快跟律师一起又变成强势地位,随着富翁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又回到谈判的弱势,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当你不讲规则,突破内心束缚的时候,就是力量转变的时候了。

第六个故事【包容】,更是颠覆了所有人的处事方式,起初新娘发现老公跟人偷情之后,没有像一般女人一样顾全脸面和大局,委曲求全,而是选择了激烈的对抗和报复,而新郎也是突破了很多男人的做事方式,在颜面扫地的情况下没有选择报复,打压,毁灭,而是选择了原谅和包容。

如何才能突破?

很简单,放下现有的,无视一切束缚,顺应内心。

昨天写了发了关于【荒蛮故事】的一些感受,有不少人评价,什么乱七八糟的,这是影评吗?

咱也不知道是不是影评,因为咱根本不知道影评应该是啥样?

扒电影细节,八卦?

分析导演,罗列同类作品,比较孰好孰坏?

复述电影情节?

分析拍摄手法,机位,剪辑技巧,灯光,特效……?

评论演员水平?

解读电影里边出现的各种元素的寓意?

猜测电影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

貌似这些,我都不在行。而且,咱也不喜欢这类影评,我看电影,除了消遣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学习。

我没打算以后进入电影行业,所以对使用什么手法技巧啥的没兴趣学习。我感兴趣的是,通过电影,能吸收到哪些对自己实际生活,工作有用的知识和启发。

那么,咱写,基本也是从这个角度去切入。比如,关于杀生那个电影的感受,咱只从一个点展开,就是,催眠。当然,那个影评的前半部分,咱也捋了捋故事,主要是那个电影比较凌乱,烧脑,大部分人只看一遍的话,不一定能理顺思绪,留意到很多细节。

我要表达什么?

我想说的是,不要给自己设限,比如写影评,你擅长哪个方面,擅长哪个角度,就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写。以前从没有过咱这样风格的影评,没关系,咱写的久了,这个风格就形成了。

有人不喜欢?

没关系,不打算让他喜欢,只要除他之外还有人喜欢,就够了。

如何评价xxx,不就是让人写心得,写感受吗?

这个必须有固定格式吗?

不需要吧,就跟之前写过一个,如何评价郭德纲一样,你有你的认知,我有我的认知,大家熟悉的程度不一样,站的角度不一样,对他的认识肯定不一样,为啥非得说,你的就是对的,我的就是错的?

同时呢,不要用自己的思维和认知去绑架他人。

比如说,大家对跟自己见解不一样的人最喜欢用的一个词是啥?

SB。

而在一些他们认为是sb的人眼里,对方也是sb。

中国历史上最有智慧的人是谁?

说是孔子,应该没人反对吧!

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的著作是啥呢?

【论语】,论语里边有个思想叫:和而不同。它是儒家的一个重要价值观,主张人的独立性,主张在尊重个体观念独立和差别的前提下,寻求个体自身的立己、处世法则,探求人 与人之间的交往共处之道。

人跟人怎么才能和谐共处呢?

很简单,互相尊重就行了。你爱吃蛐蛐,老鼠,果子狸,我爱吃牛羊,鱼虾,童子鸡,我不反对你吃老鼠,你也别强迫我放弃童子鸡。

咱说的童子鸡是正经的啊,别想歪。

我认为好的评论应该是啥样的呢?

对原文的展开,延伸,和补充,这才是正常的交流之道。

而大部分社区,论坛,公众号的评论区是啥样呢?

要么是简单的赞美,要么是无脑喷。

我不喜欢评论区充斥着xx好,或者xx不好。这个纯粹就是情感发泄,要赞美,起码得说出,好在哪里?那么,作者就知道哪些东西应该保留和发扬,你反对,起码得有理有据的指出哪里不好,为啥不好,怎么算好?我相信没有作者会讨厌这样的反对者。

前段时间,有人讲了个故事。

一个使者考察地狱时发现,被罚到这里的人,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都像饿死鬼一样,每天非常痛苦。地狱里不给他们吃吗?有吃的,问题是他们手里的勺子太难用了。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把一米长的勺子,尽管勺子里装满了食物,但怎么也放不到自己的嘴里。所以,地狱里的人越想吃到东西,内心就越受煎熬,所以形容槁枯,面黄肌瘦。

这个使者又来到了天堂。他看到天堂里每一个人都红光满面,精神焕发。他觉得天堂的日子这么好啊。但是他看到一个现象,大吃一惊。天堂里的人吃的食物跟地狱没什么区别,每个人手里拿的也是一把一米长的勺子。天堂里的人用长把勺子互相喂别人食物,而地狱里的人是用长把勺子往自己的嘴里喂,所以永远挨饿。

这个故事是想讲什么道理呢?

是想倡导互帮互助的精神。

但是,有几个伙伴看了这个故事之后得出的并不是这个结论。

有人说,勺子把虽然一米长,为啥手非要握到一米那么远的地方,不会捏近一点吗?

也有人说,为啥不把勺子把锯短一点?

还有人说,为啥非得拿着勺子挨饿,不会把勺子扔了?

这使我想起了有一次亲戚逗小孩玩儿,小孩拿着筷子吃饭,亲戚把筷子拿走,小孩儿抓了个叉子继续吃,亲戚把叉子拿走,小孩儿直接用手抓着吃,把手控制住还有办法吗?肯定有,比如直接用嘴吃啊!

以前跟做微商的伙伴们讲过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其实跟上边那个天堂地狱的故事一样,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被现有的资源和认知绑架了行动和思想。

假如一个大人,你给他一碗饭不给筷子的话,一般人肯定会到处去找筷子,肯定不会第一个反应过来,可以用手直接抓着吃的。

为啥反应不过来?

就是我们用筷子用习惯了,行为习惯被固定在筷子思维里了。

两年前我写过一篇关于微商的文章,里边有这么一句话,我认为的微商,是利用微系统,使用微营销,在互联网上赚钱的人。

很多伙伴看了都说,那篇文章写的太好了,启发太大了,请你给我教教,如何才能在微信上卖好我的鞋子,袜子,面膜,水果……

咱感到很可悲。

我觉得很少有人看懂那句话或者那篇文章,虽然那么简单明了。

因为大部分人对微商的理解还是局限在:使用微信卖货,这个思维里。

而我说那句话,实际上就是希望打破大家内心的束缚,不要觉得,做微商就是在微信刷刷屏,招招代理,卖卖货。

做微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赚钱。

通过啥途径赚钱呢?

互联网。

之前跟伙伴们分享过一个概念,全网营销,微信互动,淘宝成交。

把赚钱作为目标,忘掉朋友圈卖货这个概念,才是能够赚钱的开始。

太拘泥于形式,思维和努力方向都会陷入误区。这个也是大部分微商不赚钱的原因,朋友圈连个鬼都没有,刷屏谁看?天天刷广告,你自己见了烦不?连个基本信任都没有,你会把钱随便给一陌生人不?

写文章也能赚钱是吧?做直播也能赚钱是吧?做知识分享也能赚钱是吧?

为啥一定得在朋友圈卖货呢?

我认为微商其实就是伪概念,太多人都被微商这俩字给束缚住了。

忘记束缚,打破已有认知,就是新生。

比如说前几天谈到的,在众筹平台卖东西,虽然是说卖东西,但是我并没具体建议大家卖啥,因为,我主要想表达的是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

那个项目还能怎么玩呢?

琢磨众筹的时候发现,有个平台里边有这样一个类目,就是付费直播,也是众筹的方式。

有人搞了一个主题:看易拉罐扔到火里会不会爆炸?

也有人,表演魔术,比如:口中吞剑。

也有人分享,如何做蛋糕。

也有人分享,如何化妆,如何减肥……

还有人分享,塔罗牌占卜。

……

比如说支持钱数达到1000元了,开始直播,不到1000元众筹失败。塔罗牌那个也很好玩,就是凡支持一定数额的人都可以得到一次占卜机会。

前段时间,跟伙伴们建议过这个项目,我说,现在喜欢看新鲜的人太多了,一个人支持个3元5元,10块,8块的,很平常,我举了个例子,比如说,你发起一个众筹直播:把青蛙扔到水里,逐渐给水加温,验证下温水煮青蛙那个说法,看青蛙到底会不会随着水温升高跳出来,肯定有人好奇愿意看。

当然,咱那个是随便举的例子,毕竟在有些人眼里,这样做太残忍 ,美誉度肯定不好。

但是,可以直播的东西多了,比如说,去淘宝买套魔术教程,练习几个魔术,表演魔术可以吧!

比如说你擅长做美食,给大家教一个美食制作过程可以吧!

……

这个要想赚钱,依然可以按照之前文章里提到的操作方法。

比如说,开10个号,一个月上10个节目。每个节目总收费1000元,起码也能赚个8000元吧。

貌似没人尝试。

可能大部分看不上这点小钱。

但是,反过来一想,很多小公务员一月才3000左右工资,甚至还有一月拿2000元的,西安的出租司机,起早贪黑顶着生命风险跑一个月,也才4000左右收入……

似乎,8000元又不算少了。

这钱真的那么好赚吗?

不好赚。

任何回报都是需要足够付出的,如果说,白送8000人民币,可能拒绝的人很少,我们多数人希望的都是,轻轻松松捡钱,而不是赚钱。

你可能感兴趣的:(屠龙奶爸: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