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之交互设计(9):设计的文化影响

沉思之交互设计(9):设计的文化影响_第1张图片

《交互设计沉思录》是一本交互设计理论的书籍,并没有落地的技能和方法。它的目标是有三:1)交互设计的定义和重要性;2)提供用于沟通的词汇和视觉化语言;3)分析交互设计在非商业环境中的可能性。它的意义在于,帮助设计师们教化商业人才,确定交互设计在商业领域中的地位,以及实现对设计师本身的教化——这一切正是设计师晋级所需要的。怀着目的前后阅读了三遍,对本书的理解也只是冰山一角。在此仅将阅读中整理的内容分享出来,自我学习的过程,也希望能为他人提供进一步阅读的参考。


在前文提到,我们需要从时间维度上来观察设计。即设计对人、对人群的影响力是持续在一个时间段上的。然而,这个时间段是多久?影响范围有多大?设计除了对特定的场景产生影响,是否会在更大尺度上产生影响?这一篇,我们将一起来讨论设计对文化变迁的影响。

在正式讨论设计对文化变迁的影响之前,先让我们来了解几个概念,它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后续的内容。

规范的形成促进文化变迁

“规范”是指一种公用的行为模式,人们习得它,它则帮助我们在特定文化和群体中判断行为的对错。例如,朋友结婚邀请你喝喜酒,你去的话就要准备红包;春节的时候,人们都会回家过年,不回家也会打个电话拜年;等等。这些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需要遵守的行为模式。

规范的形成,是伴随着一些观念和行为在人们之间传播,这些传播的观念和行为,则被称之为“文化基因”。文化基因的扩散,最终将导致文化迁移(文化迁移是文化扩散的一种,即通过个人或群体的迁移活动,把新观念或新工艺带到新地区)。在互联网环境下,我认为可以将文化迁移理解为:个人或群体通过线上或线下活动,导致新观念或新行为的扩散和传播。

设计借由形成规范,影响文化变迁

举例“设计师对可用性的关注”,来讨论下设计对文化变迁的影响。

从1985-2005年,设计师对可用性的关注越来越大,它主要体现于“致力于减少设计在认知上的不协调,强调速度和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把用户使用复杂系统时可能犯下的错误的数目减到最小”等等。这种越加强大的对可用性的关注,最终导致两种规范的形成:

  1. 在软件中任意探索,而不用担心会出现技术问题
  2. 科技不是少数工程师才能掌握的东西

上述两种规范,在今天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共识。所以,从这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可用性并不是设计师的全部建树。认识到设计对文化规范的影响,让设计师可以从更大的尺度来考察设计,从而为设计提供更为深远的判断和批评。

在实际设计工作中,Jon Kolko总结了导致“设计影响文化变迁”的4个方面。

  1. 范围放大:大规模生产,将会放大设计的影响力。例如小红点的使用,最终导致用户对它的焦虑反应;
  2. 以无形的方式进行影响:在设计的影响下,用户行为的改变是不易察觉、潜移默化的;
  3. 延迟:设计的实现需要一个研发时间,因此,当这个设计方案上线后,支撑它的因素可能以然改变。那么它的影响力可能就无法预期;
  4. 分散化:尽管设计与文化变迁有无法言说的关系,设计只是影响文化变迁的一个因素,它与其他因素共同影响用户行为,进而影响文化。

随着消费文化的畸形发展,已经导致了大量社会问题的出现。消费文化背后,设计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设计中的伦理道德要如何评判和平衡?Jon Kolko在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一个思考框架。

Discursive Design

Discursive Design的核心在于,“将人工制品看成言之有物的观念的传感器,而不是功能的载体”。即是说,我们应该把设计方案看成传达设计师意图的东西,这种意图将通过设计方案在社会中进行扩散。可以想像一个场景,当我们看到看到一个设计,我们将由提问“它实现的是什么功能”变成“它传达了什么信息”。这种产品设计方式,将设计品的目的从实用性上转发到激发公共对话上来——大家有较为一致的目标,对设计方案进行讨论。

Discursive Design的设计方式,提倡设计要具有引人对话、沉思的作用,它让设计师更关注产品的文化影响力。


时空门:
沉思之交互设计(1):什么是交互设计
沉思之交互设计(2):交互设计流程
沉思之交互设计(3):设计的两种思维方式
沉思之交互设计(4):如何处理庞杂的设计信息
沉思之交互设计(5):设计的沟通意义
沉思之交互设计(6):设计的演化过程
沉思之交互设计(7):情感体验的价值
沉思之交互设计(8):情感交互体验考察方法
沉思之交互设计(9):设计的文化影响
沉思之交互设计(10):增进社会公益的设计
沉思之交互设计(11):协同性设计

你可能感兴趣的:(沉思之交互设计(9):设计的文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