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论从大吃货到小美食家的修养养成记

有人说,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有人说,每一个女生都有两个胃,一个是为主餐,一个是为甜点。有人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吃货。当一个大吃货很容易沦落为“饕餮者”,《西游记》里的二师兄就是大吃货,所以吃到了人参果也是鲜之其味。在一个“民以食为天”的国度,人人都会谈起美食津津乐道,但当味蕾和胃被地沟油等污染后,将自己修炼成一个美食家的路途就异常艰难了。

在未去伦敦之前,总听回来的朋友说起伦敦的食物有多难吃,所以只能每餐吃高巨无霸指数的麦当劳。在怀着对美食的低期望到伦敦后,却发现了意外的惊喜。作为资深黑暗料理大师,无法从烹饪技巧上对美食评分,但自己的味蕾却真切地告知了食物的美感与诱惑。

在伦敦的第一天中午到了波若市集(Borough market),据说是伦敦最大的新鲜食材市场。市集是我走过的各个城市最有人气的地方,不管是汉堡的鱼市还是因斯布鲁克的圣诞市场。市集上的人们被各种食材吸引,总是迈着轻松愉悦的步伐,微笑着讨价还价,享受一刻外界喧嚷内心平静的生活小时光。波若市集的面包铺散发着黄油、芝士的浓郁香味,烘焙糕点的味道总有一种吸引人自觉靠近的力量。酒铺的架子上整整齐齐地摆着各个年份地域的葡萄酒,你可以在这里尝试不同的酒,知道找到最享受的味道。鲜肉铺的老板在挑着不同部位的肉称重。芝士店,香料店,果酱店,等等,发展了快近千年的市场,应有尽有。市场里有一家店铺卖青草汁,远远就能闻到一阵青草与泥土夹杂的味道,我是很喜欢草坪刚被整理过时青草末飘散在空气中的味道,但让我把青草榨成汁喝,还是不得下咽的。门口有一家鸭肉汉堡店(Duck Confit Sandwich),在欧洲一般不怎么吃鸭肉,小哥在掰开的汉堡里塞满了鸭肉,配了点生菜。嗯,正宗鸭肉肉夹馍!

伦敦的唐人街(Chinatown)俨然是中国的某一条繁华美食街,可以是北京的东四十条,也可以是武汉的户部巷,成都的春熙路。一个标致的古典牌坊,街道旁各式餐厅林立,粤菜与川菜居多。在国外没有正经吃过一次牛肉拉面,自己在亚洲超市买的一袋兰州拉面,怎么都吃不出看着师傅现场做出拉面的那种劲道。唯一一次尝试做牛肉汤,不懂牛肉不能用冷水焯,煮成了干柴味的牛肉。补救措施是放料理机里打碎,加蒜末、咖喱粉、生抽,放烤箱做成牛肉松,最终做出来的还是无法下咽。这厨艺还是要有天赋的啊。在唐人街逛到了一家人气很高的兰州拉面店,一碗拉面,几片牛肉,一个糖心煎蛋,几片青菜,一盘红烧猪蹄,就像是放学后的某个夏夜,在北京的路边点到的兰州拉面,与好友聊八卦,也聊远方。这就是美食的力量吧,它的味道可以长久地存在在记忆里。当在遇到一个熟悉的味道,就会勾起如网般密集而细致的回忆。

晚上在伦敦随意逛逛,逛到了福特南·梅森百货(Fortnum & Mason),一家始创于1707年的食品商店,为女王和王储提供茶叶和各式点心。商店里一片摆放着各式精致的茶,茶具,巧克力,饼干,红酒。这里还有一种枫叶水,清清凉凉,有点淡淡的枫糖味。

在伦敦当然少不了喝英式下午茶了。千禧酒店的一层有一家丹吉尔咖啡厅(Tangerine Cafe Bar),正统的下午四点钟,在朋友的邀请下享受了一下午的茶时光。因为在餐厅,所以并没有太讲究正统英式下午茶的品法。杯耳朝右,茶匙在杯耳下方成四十五度角这样的摆桌礼仪恐怕只有在传统的英式家庭才能享受得到。下午茶的三层点心塔从下到上分别是手工小蛋糕和水果塔(有巧克力,姜糖口味等),各式三明治,和英式松饼司康(Scone)。好像传统的应该是最上层放三明治的。司康的口感松软,配上果酱和奶油后更佳。红茶是格雷伯爵红茶(Earl grey),一股散发着佛手柑方向的秋茶。在红茶倒点牛奶就就成了奶茶,感觉不如不加奶的口感好,一直比较喜欢享受食物的原汁原味,就像连白开水都能喝出甜味。下午的时光就这样的喝着茶,品着点心,慢慢地度过。手里如果还有一本书,最好不过。一段闲暇的时光里,与好友谈心,聊起过去幼稚青葱的年月,聊起茫然却又希冀的未来,偶尔的感叹之间呷一口茶,缄默的时间里让精美的点心化解心中的忧虑与彷徨。

晚餐到了汉堡与龙虾店(Burger & Lobster)。一家人气很高的店,晚点到就会排起长队。有些拥挤的桌椅摆设,欢快活泼的伴餐音乐,卸下一切轻松享受美食。这里只有三样套餐:汉堡,龙虾,或是龙虾卷(Lobster roll)。龙虾分碳烤或清蒸。要了一份碳烤龙虾,蒜蓉蘸酱,肉多味美。小食是薯条和沙拉。吃完后把龙虾翻过身来,把脑袋和身体接上,又是一条好汉(xia)。

因为朋友的强力推荐,逛完大英博物馆后特地跑到伦敦三区去吃土耳其菜“Gokyuzu”。到伦敦的三区已经没有什么人气了,一进餐厅就看到各式各样的新鲜肉串,一身土耳其传统打扮的服务员看到一个亚洲女孩在下午三点来进餐,略微有点惊讶。在这里就餐的大约也都是土耳其人,从他们就餐的表情里大概也能感受得出这里算是正统的土耳其味道了。坐定后甜美的服务员就送上了餐前面包,蘸着蒜蓉蘸酱先填了填我的胃。一杯土耳其茶,盛在一个如同少女腰身的玻璃杯中,配着几颗方糖。土耳其人像是更喜欢甜甜的红茶。点了一份混合餐Mix Kebab,里面有羊排,牛肋排,鸡肉块,鸡翅,每一个都烤得很入味,蔬菜沙拉也是有滋有味的。主食是米饭,欧洲的米饭与中国的并不是一个味道,欧洲的米饭有点糙,煮完之后依然颗粒分明,第一次吃时可能会难以下咽。最后剩下很多米饭时服务员表示很惊讶:亚洲人怎么不吃米饭。我笑笑说,我不太爱吃米饭,你们家肉的味道还是很好的。

一路走来,难得在一次旅程中能停下来好好品味美食。以前总是行程匆匆,午餐晚餐时间到了,沿路找到一家人气最旺的餐厅就入座开点。这其实也不失为一个偶遇美食的好策略。成为一个美食家的路也许还很远,一份食物背后主厨的用心并不是只靠味蕾就能品尝出来的,那些食材,火候,摆盘的艺术也需要时间与经验去参悟。只是,每一次拿起筷子或是刀叉时,心怀一份感激,感激那个默默为你准备一份美食的他或她,感激品味美食那一刻心灵的愉悦与放空。


2015年4月1日

【文章已发表,勿作他用】

【发表链接:吃货逛伦敦】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伦敦——论从大吃货到小美食家的修养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