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视,不自见,不自伐,不自矜 |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学习感悟

炊者不立。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杨鹏校订本)

不自视,不自见,不自伐,不自矜 |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学习感悟_第1张图片
摄影@张慧姝

自视者的自视甚高、自见者的自我表现、自伐者的自我吹嘘、自矜者的骄傲自大,这些行为无论从个人修为的角度,还是从君王治国的角度来看,都是不可取的,非但达不到原本自视、自见、自伐、自矜的目的,而且这些行为如同余食赘形一般,是多余的,且是人神共恶的。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不自视,故明。不自见,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表述与本章不同,意思相同。

1、个人修为

从个人修为的角度来看,老子告诫我们要“不自视,不自见,不自伐,不自矜”。显然,一个自视、自见、自伐、自矜的人,他的满心满眼都是他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就如同“一叶障目”的那片“叶子”,阻碍着向外看见更多精彩,也阻碍着向内看见自我的成长空间。所以说谦则益,满则损,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孔子的四戒:勿必、勿固、勿意、勿我,也是告诫君子勿固执己见、勿意气用事、勿以自我为中心。

自视、自见、自伐、自矜的行为如同余食赘形一般多余可笑,令人生厌。《庄子·山木》中有一则故事。杨朱有一次去宋国,住在旅店里。旅店主人有两个妾,一个漂亮,一个丑陋,然而受到宠爱的竟然是长得丑陋的,而长得漂亮的却受到冷淡。杨朱问其原因,旅店主人说:“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长得美的人,自视甚高,自以为美,却不知道她的这种“自美”行为让人生厌,“吾不知其美也”。相反,长得丑陋的人很低调,她的自谦让人接近,同时让她的丑陋也被接受,“吾不知其恶也”。

美人的“自美”行为都不能被她的郎君接受,推而及之,那些自我夸耀、自吹自擂、功成而自居的人的行为,老子形容其为“余食赘形”,庄子形容其为“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庄子·山木》,最终难逃“功成者堕,名成者亏”的宿命。

因此,道德经第九章说:“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然而,功成不退、居功自傲似乎是顺应了人的本性,倒显得顺应天道的“功遂身退”尤为难得。范蠡是其中一例。范蠡用了二十多年时间,辅佐越王,发展越国经济,训练越国民众,灭了吴国,雪洗越王会稽之耻。在常人看来,在兴越灭吴之后,理应是范蠡劳苦功高、颐享天年之时,越王勾践也对范蠡说:“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然而,范蠡并没有接受越王与他平分天下的美意,也没有惧怕越王的“加诛于子”的威胁,更没有居功自傲,而是选择功成身退,他说:“君行令,臣行意”。君王你按你的命令办,我按我自己的心愿去做,乘舟浮海,终不返。

范蠡是道家人物,他的所言所行,尊道而行,顺应天道,是老子理论的实践者,他的“功遂身退”,常人难以做到,而其实,这恰恰是他追求内心自由,不受权势与财富的牵制,做本色自己的最明智抉择。他的事迹也被后人广为传颂。

而与范蠡一同辅助越王的文种,没有“功遂身退”,没有听从范蠡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劝诫,满心想着这么大的功劳理应好好享受,却最终收到了越王勾践送来的让其自杀的宝剑。

范蠡的洒脱,文种的悲剧,恰是说明了那些自傲、自大,不仅是可笑可恶的余食赘形,简直还是会突变癌变、置人于死地的余食赘形。

2、君王治国

从君王治国的角度理解“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杨鹏老师的“二分法”解读,让人茅塞顿开。以“自视者不彰”为例,杨鹏老师这样解释:“‘自视者’是指君王,因为君王自视,只看自己,以自我为中心,民众的才华就得不到彰显。民众的才华得不到彰显,君王的荣耀也就得不到彰显。

这样的解读,抓住了道德经的机要,道德经中的许多关键点就此连通。道德经第十七章:“成事述功,百姓皆谓:我自然。”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君王治理天下的核心,是要保护并释放民众身上创生的力量,维护自由创生的环境,让每个个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身上的“自然”,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平衡制约体系之中自由创生、竞争发展。所以,当事情成了,社会发展了,民众富裕了,那是谁的功劳呢?“百姓皆谓:我自然”,若是有人在那里邀功颂德,不就是和“余食赘形”一样可笑可恶吗?

自视、自见、自伐、自矜的行为之所以如同余食赘行一般,还因为在“天道”面前,在广袤的时空面前,人所能建立的功业又是多么的短暂与渺小。

希罗多德记录了波斯大帝克谢尔克谢斯的一则故事。公元前480年,波斯大帝克谢尔克谢斯率领一支约200万人的军队成功侵占了希腊。当他看到整个海列斯彭特停满了他的战舰,而海滨以及阿比多斯的平原全都驻满了他的军队时,他开始为自己的幸运和能力庆幸不已。但时过片刻,他开始失声痛哭。站在他旁边的叔叔阿尔塔巴若斯惊呆了,问他处在一个像克谢尔克谢斯的位置上的人还会有什么可以痛哭的呢。克谢尔克谢斯回答说,因为他意识到在百年之后,他眼前所有的这些人,帮助他使全世界为之战栗的每一个士兵、每一个水手,都将作古。

克谢尔克谢斯在时间的长河之中映照出了自身功业的渺小,所以他哭了。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常怀敬畏之心,心中有大道之人,也就能从道中映照出“自视、自见、自伐、自矜”等行为的可笑。尊道贵德,顺应天道,荣耀归主,大概就不会做出骄傲自大、自吹自擂等人神共恶的行为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自视,不自见,不自伐,不自矜 |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