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冰与童年

和老妈、弟弟一起逛街,顶着大太阳转了好两个小时啥也没买。老妈说给我俩买棒冰吃。我们家帅哥高冷地说,前两天在阿姨家天天吃,今天没兴趣。我犹豫了一下,也说不要了。老娘惊奇地说:“咦,你竟然不吃棒冰?”呃,姨妈期,伤不起。

我妈会如此惊讶,盖因本人是狂热的冷饮爱好者。小时候就干过大冬天坚持站在太阳底下边取暖边吃冰的事儿,大学里更是把冬天下第一场雪那天要吃冰当成了仪式来执行。经济尚未自主时我大多数时候舍不得买矿泉水以外的饮品,却狠得下心省下钱三不五时地去尝试不同口味的冰淇淋。于“吃冰”一道,我算得上是个老饕啦。

棒冰又叫冰棍、冰棒。它很简单,基本将水、糖、牛奶、添加剂等混合搅拌冻成冰块即成,故成本较低。因其一般为长条形,中有细棍儿,一端露出,可供手拿而得名“棒冰”。由于棒冰是一块冰,所以口感是脆的,夏季食用特别解渴解暑。大概在1934年左右,棒冰开始从上海冷饮市场流行起来,很快成了最普遍和最受欢迎的冷饮食品。长大后吃冰淇淋较多,故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棒冰”的滋味就是童年的味道。

爱得最持久的是白糖棒冰。单纯的薄荷糖水冻成的冰块,吃起来甜甜的,凉凉的,最是解暑不过。价格又实惠,和其他棒冰相比,3毛钱一支的超低价格让攒着少少的零花钱的我,多吃几支冰有了可能性。

每次吃白糖棒冰时,剥开棒冰纸,棒冰表面还留有一层薄薄的白霜,一股清新的雾气夹杂着丝丝凉意扑面而来,整个人顿时就已经舒爽几分了。慢慢地舔上好一会儿,等到棒冰要开始融化滴水了,再大口地咬下一大块,含在嘴里让它缓缓融化,再慢慢咽下肚去。发自肺腑的凉意令人通体舒畅,那种沁人心脾的感觉真是好极了。

棒冰与童年_第1张图片

“七个小矮人”是发射友谊信号最好的工具。对于穷困的90后小学生来说,请吃棒冰是很奢侈的事情。但友情深了总爱分享零食,“七个小矮人”的出现,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这一袋子里有七个小冰棍,不同的颜色口味不一。只要五毛钱买一包,几个朋友都能一起吃一袋,那时候就觉得好开心。分享的时候还会互相谦让,说你喜欢吃红色的,他最爱绿色的,明明只有色素的甜味,却尝出了满满的友情的滋味。


棒冰与童年_第2张图片

当年5毛钱的小布丁雪糕,完全称得上冰淇淋界的甜姐儿!浓浓的牛奶味,口感超级绵柔沙软,吃上一口立时觉得唇齿留香,都舍不得漱口。一直到现在小布丁似乎也还挺受欢迎,只是在超市里到底少见了。


棒冰与童年_第3张图片

有添加的棒冰里我一度痴迷“奶提子”。隐藏在雪糕里零散的葡萄干,让这款雪糕从口感单一的同类中脱颖而出。口感酸甜的葡萄干和奶香浓郁的雪糕,完全是绝配! 印象里,“奶提子”里的葡萄干饱满又甜美,总觉得是我吃到过的最好吃的葡萄干。


棒冰与童年_第4张图片

玉米香雪糕这家伙,很长时间里因为长得像玉米,外表过于朴实老土而被我厌弃。直到有一年夏天家里批发来的棒冰被我挑拣着吃到只剩下它和赤豆棒冰、绿豆棒冰了(很奇怪,那会儿爹妈莫名地对绿色心情这类有豆子的棒冰有好感,是他们推荐的棒冰第一名)。老妈明确表示冰箱里的棒冰未吃完之前不会补新的品种。犹豫再三我选择了一根玉米棒雪糕,发现它吃起来也是一股浓浓的玉米香味。一层簙簙的外衣包着里面的冰淇淋,竟然别有一番风味。之后很是得我心了一阵。

大脚板、三色杯、绿舌头、随变、娃娃头 ......想起来真的是回忆杀呀。

棒冰与童年_第5张图片


棒冰与童年_第6张图片


棒冰与童年_第7张图片


长大之后,吃过的冰棒很多,种类很丰富,不少价格也很好看。但,总觉少了些味道。也许那种味道叫做怀念吧。

单纯、快活的童年时光在冰棍儿的历史变迁中成为了心底里的回忆,在生命长河里渐渐成了一段温暖的记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棒冰与童年)